在如今這樣一個市場競爭激烈,創業人數不斷增多的時代,無數的人倒在了創業的路上。人們經常調侃道,十個創業九個死。

下面我們細細整理一下,現在的這些失敗的默然離開或者親手關閉自己創業公司的老闆們都有哪些千奇百怪的死法。

意見不和,團隊內訌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如果人心不齊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散夥。

據說有利網的劉雁南離職的原因就是因爲團隊意見不合:在一次公司內部決策會議上,他提議在未來開展車貸、房貸等多項業務,儘快讓公司能完成橫向拓展;然而另一位創始人吳逸然卻主張主營方向放在小微企業貸款上進而完成公司的縱深發展。由於意見不統一,而且董事會最終支持了縱向發展的方案,劉雁南最終選擇出走選擇自立門戶自主創業。

團隊的內部意見不合往往是公司解體的最主要原因。創始人一般都具有獨立的思維和看法,對於公司未來的方向也希望有所把握,如果不能想到一起,勁也就不能往一處使了。

那些失敗的創業者都是怎麼“死”的?

被行業巨頭吞併

創業者最應該避免的就是從巨頭口中搶食。可是有時候在新的行業項目出來後,新興的創新企業卻很容易面臨巨頭企業來搶佔市場的情況。一般的情況都是小企業被巨頭企業吞併,而最壞的情況,就是逐漸失去市場而倒閉。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卻也讓各大企業之間的打車大戰硝煙瀰漫。之前的滴滴背靠騰訊、阿里等大企業,在合併後,成爲新出行裏崛起的一頭巨獸,撂倒了之前一大批以出行爲主的軟件。比如現金流枯竭的愛拼車無奈接受合併宣佈死亡。而愛拼車創始人楊洋接連見了200多位投資人,卻沒募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愛拼車最終也還是沒有融到第四輪,從開始到結束共經歷了三輪融資,最高在全國擁有2000萬用戶,卻永遠定格在這個成績上。作爲商務班車中的開創者、擁有最大用戶市場的考拉班車也同樣宣告死亡,原因和愛拼車大致相同,也是因巨頭介入商務班車領域而最終不能拉到融資。

風走了豬就落地了:轉型落後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的時代,稍慢一步便會被後來者嘴上。當年風光無限藐視京東的電商先行者噹噹網,由於轉型不及時,短時間便跌出電商第一陣營而被淘汰。相對於傳統行業,互聯網公司更容易被淘汰。

而在之前陣亡的“易修哥”對此感同身受。這家起步于山東的公司,想搭建一個對接車主和線下維修店的線上平臺,之後便走馬圈地卻爲察覺環境的變化。此時以e保養、摩卡愛車、卡拉丁、博湃等爲代表的上門模式,已悄然取代了線上的導流平臺,成爲資本下注的新渠道,最終易修哥只能無奈出局。

那些失敗的創業者都是怎麼“死”的?

貿然進軍新領域

一個新的創業項目進入一個新領域的風險是極大的,運氣好的話成功帶來的新市場會帶來極大的收入,但如果運氣不好誤判了形勢,那麼也難逃失敗的噩運。燒飯飯創始人張志堅應該對此感觸頗深。

曾經被標榜爲開創了第四種就餐模式的“燒飯飯”在生存了11個月之後就宣告關門轉型。“燒飯飯”所提供的廚師上門做飯服務並不是大多數用戶的剛需,很難產生重複消費,市場逐步縮小,企業也就不能生存了。

高調吹牛也會死

經常高調吹牛但是卻不做事的創業者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最後只會有死亡在等待着它。

大可樂這家企業就是如此。借力京東金融衆籌的平臺,和“免費”換機的噱頭,丁秀洪的大可樂手機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關注,不過此次衆籌看起來更像是一次手機的預售營銷活動。以衆籌的名義,借免費換新的由頭,讓消費者們提前預付。如今丁秀洪離職,但作爲創始人,卻不給當初的衆籌合夥人一個交代,熱鬧一時的“衆籌免費”,營銷成功,最後卻如此敗北。

創業死法千千萬,唯有一路堅持下去,不怕失敗挫折,解決一切困難方能成功!

那些失敗的創業者都是怎麼“死”的?

本文資料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