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鋒評測】雖說可更換模塊的 Google Project Ara 項目已經被谷歌官方停止,但其思想創意卻爲之後手機廠商的產品設計開闢了新思路。筆者認爲,谷歌在收購摩托移動業務時候,應該是想讓自己的一些獨特想法落實到後續將要發佈的產品上,例如模塊化設計,但是因爲想要在手機上實現模塊化設計並不容易,而且當時爲研究模塊化已經佔據了谷歌大量精力、資源,最終實現的效果卻並不好,所以最終我們並沒有看到量產實物。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谷歌正在進行 "Project Ara" 項目研發時,摩托羅拉就被谷歌賣給了聯想,而 ATAP 部門本來是隸屬於摩托羅拉的,雖然在交易中不包含 ATAP 部門,但是明眼人已經看得出來,Project Ara 怕是要難產了。

Project Ara 這個概念非常超前

從另一方面來講,手機是集成度非常高的機器,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想要模塊化設計,必須擁有非常高的技術才能實現。很可惜,到目前爲止,技術達不到。但是,隸屬於摩托羅拉的 ATAP 部門,還是非常想做模塊化設備的。

模塊化設計的 Z 系列新機科技感十足 很 MOTO(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在 2016 年,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發佈了模塊化手機 mote Z,開啓了輕模塊化先河。但是爲什麼筆者叫 " 輕模塊 " 呢?這是因爲整個手機並不能更換硬件,只能通過手機背部底下的磁吸點來連接各種 " 外掛 " 模塊。

各種模塊化設計的手機(圖片來自網絡)

而這些 " 外掛 " 模塊使用也非常簡單,拉只需要將模塊放在手機後背輕輕一貼。整個過程不到一秒,無需關機,無需打開 App,無需進任何操作界面,模塊便可以正常使用。

到目前爲止,moto Z 系列也推出了三代,那 moto Z3 到底有哪些亮點,模塊化使用起來有沒有不舒服地方?帶着這些問題,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moto Z3 正面

整個手機給筆者一大印象是非常輕,而且整機設計的十分巧妙。機身厚度僅爲 6.75mm。對比時下機型, 你就會發現這種厚度已經稱得上的是相當纖薄。同時 motorola z3 將重量控制在了 155g,可以說是相當輕便。

moto Z3 背面底部

整個手機正面還是非常簡潔的,外觀很圓潤,加上 2.5D 弧大猩猩玻璃,讓整個手機外觀呈現出一種類似鵝卵石的觀感,冰晶玉潔,非常好看。而手機頂部僅有一條聽筒和前置鏡頭,而各種傳感器因爲是黑色面板,所以並不明顯,加上底部僅有摩托羅拉的英文 logo,所以讓整個 moto Z3 正面非常簡潔,而在視覺效果上,也和目前採用劉海屏的這些個 " 妖言惑衆 " 不一樣,整體來看視覺感非常舒服。

鏡頭

而 moto Z3 手機背面雖然有點複雜,但美觀程度卻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程度,moto Z3 在後置雙攝鏡頭設計上,依舊延續了 " 笑臉 " 設計,這個造型非常像《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造型,比如兩顆鏡頭是眼鏡,底下雙色溫閃光燈是發聲器,加上略微突出的相機模組部分,讓整個造型活靈活現,非常 " 蠢萌 "。

手機底部則是 16 個智能 PIN 點組成的智能識別外接模塊觸點,消費者可以連接摩玩 - 遊戲手柄模塊、摩電 mini- 薄電模塊、摩音 2 代 -JBL 揚聲器模塊等模塊。

投影模塊 效果很好 這個後邊講

在中框選擇上,這次 moto 採用了 6000 系列鋁金屬框架,同時採用鏡面打磨技術,讓邊框手感非常。其實這個作用就是能夠在保證機身輕便的同時,也能加強手機的堅固度,而中框邊角則採用了圓弧設計,能夠讓整個機身側面視覺效果更加纖細。

側邊指紋識別好評

不過這款手機最吸引筆者地方,就是在手機側面採用了側面指紋識別方案,這個設計和 Sony Z 系列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個人認爲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它的識別速度達到 0.08 秒瞬間解鎖。在實際體驗中,測面指紋識別的準確度和反應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moto Z3 背面

因此,說實話,moto Z3 這款手機在外觀上是非常讓筆者滿意的,6.01 英寸 Super AMOLED 屏幕 ,加上屏幕分辨率爲 2160x1080,外觀保留着摩托羅拉那種商務硬核範,整個外觀非常硬核!!

系統,是唯一要吐槽的點。首先是:醜,這種醜法和小米不同,小米是系統和外觀都醜。另外,在定位上也不同,moto Z3 就是定位高端。其外觀走的是高端商務硬核範兒,但是系統用了非常鮮亮、活潑的配色,和整個手機氣質不搭。

系統界面

而在系統圖標上來看,整個圖標樣式爲扁平化設計,但是總給人一種廉價感,絲毫沒有谷歌原生系統好看。

不過系統對各個 APP 的整理還是非常不錯的,在保持簡潔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輕量化的優化,在保持流暢的前提下提供了比之前更靚麗的視覺感。另外,默認狀態下,moto Z3 的大部分應用被統一到了 3 個文件夾 " 工具 "、" 娛樂 "、" 推薦 " 當中,打開其中一個文件夾便可通過下滑的方式切換到另一個文件夾,使用時非常方便。

Moto 內置亮點功能

不過系統功能還是可以稍微說一說的,首先是其支持全面屏手勢,這個和其他安卓手機全面屏基本上無區別,不過一點動畫都沒有就容易出現誤觸情況;當然應用分身這個功能不能少,其次是 moto Z3 還內置摩托官方應用:Moto 操作和 Moto 顯示。

在 Moto 操作中,消費者可以利用肢體操作來實現相應功能,而 Moto 顯示則可以根據系統時間、亮度來進一步提升操作體驗。

很貼心的功能:應用分身和全面屏手勢

攝像作爲用戶的剛性需求,自然也是各大廠家的發力點所在。motorola z3 作爲 moto 系列的旗艦機,拍照素質自然也是經過了精心優化。

相機方面,motorola z3 後置爲雙 1200 萬像素攝像頭,前置爲 800 萬像素攝像頭。後置攝像頭採用的是黑白 + 彩色的攝像頭組合,1.25 μ m 的像素尺寸,支持 EIS 電子防抖和四種對焦技術。激光對焦,深度對焦,PDAF 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四種方式組合,從鏡頭參數來講,與上一代頂配的 moto z2 force 持平,但是外觀的鏡頭處理方面則更時尚,全面利用空間,對鏡頭防刮花做了優化處理。

moto Z3 拍照樣張 光線條件好

moto Z3 拍照樣張 光線條件好

moto Z3 拍照樣張 光線條件一般

而得力於這樣的雙攝相機組合,讓 moto 相機的玩法也變得非常豐富,照片模式除了支持傳統的人像,全景外,還增加了很多獨創的腦洞大開的玩法。比如可以單獨提取某一顏色,只在畫面中表現單一顏色的,還有直接黑白風格創作的,讓相機的可玩性大大增強。

各種有意思的模式

專色模式

在性能方面,其實也無需多說,雖然採用了高通上一代旗艦級處理器,高通驍龍 845 移動平臺,但是對目前所有主流遊戲來講,都可以流暢運行,因此不會有任何使用問題。

ke'yi

系統可以自動識別遊戲,並進入遊戲模式

在測試遊戲之前,先回顧一下這款芯片吧:驍龍 835 採用了高通自主研發的 Kryo 280 架構,作爲旗艦 800 系列的最新型號,驍龍 835 採用了最先進的 10nm 製程,內置 Adreno 540 GPU 並且支持雙攝。

喫雞類遊戲畫面

此外光學變焦 Spectra 180 ISP 則在圖形處理和拍照方面帶來明顯的改進;X16 LTE 調制解調器的加入使驍龍 835 成爲全球首款支持千兆級下行速率的旗艦處理器。另外驍龍 835 還擁有 Qualcomm Haven 安全平臺,通過提升生物識別與終端認證,爲移動終端設備在安全性上提供支持,例如指紋、虹膜識別等。

畫面設置

而在遊戲實際體驗中,又如何呢?之前已經有不少朋友測試過實際遊戲表現,因此詳細幀數測試筆者就不在這裏測試,就告訴大家一個結果:所有遊戲,都可以在當前設置的最高畫面中,實現滿幀運行。

在跑分方面,也不用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跑分成績展示

從硬件配置中,moto 其實早就計劃好,就是讓你在手機使用過程中,不用擔心任何性能問題,這其實也滿足商務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因爲就筆者觀察到的商務男士來講,玩遊戲很少,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時間玩兒。

跑分成績展示

商務人士在出差過程中,很希望尋找一款續航強勁的手機,或者充電快的手機。筆者認爲,moto Z3 即可。這次充電頭規格爲 5V/3A、9V/1.6A、12V/1.2A,那在充電速度和續航上又是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充電圖片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續航表現還是不錯的。

這個投影模塊價格高達 1999 元,那效果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投影設置界面 擁有自動校正設計

實際投影效果

從使用效果來看,其投影效果絕對可以滿足正常使用需求,休息時間和朋友一起使用投影模塊,把電影投影到牆壁上,共同欣賞電影,豈不是美滋滋。

投影模塊和手機連接後打開演示

使用小結:

moto Z3 這次拋開系統不談,確實是一款外觀硬朗、定位商務、細節硬核的旗艦安卓手機,此外,模塊化的加入也豐富了不同使用場景,如果你是一位喜歡和朋友一起分享故事、分享音樂、分享錄像電影的消費者,那這款 moto Z3 絕對會讓你成爲聚會焦點。

不過作爲一般消費者,如果你不在意處理器性能,那這款 moto Z3 建議你可以多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