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回應多地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 穩妥推進 依法實施 防止隨意擴大範圍

新華時評

清理整治“大洋怪重”

不能簡單搞一刀切

原則

審慎穩妥、依法實施,以人爲本、便民利民

體現特色、傳承文脈,標本兼治、注重實效

程序

充分進行專家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

審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單,嚴格按程序推進實施

做法

不能僅通過一紙通知、一份清單、一張禁令就簡單完成任務

據民政部網站6月21日消息,個別地方存在政策標準把握不夠準確、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民政部要求各地穩妥推進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

201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民發﹝2018﹞146號),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重點針對“大、洋、怪、重”這四種類型。

當前,各地正按照六部門部署,積極推進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但個別地方也存在政策標準把握不夠準確、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是進一步規範地名管理、傳承和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的重要舉措。

各地要準確把握政策,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原則標準組織實施,防止隨意擴大清理整治範圍。要重點清理整治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強烈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要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充分進行專家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審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單,嚴格按程序推進實施。要加強宣傳,爲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據民政部網站

新華社發時評談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

整治“大、洋、怪、重”審慎穩妥纔是良方

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是一件好事,地名作爲社會基本公共信息,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割斷了地名文脈,損害了民族文化,妨礙了人民羣衆生產生活,也屢屢受到社會公衆詬病。爲此,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2018年12月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對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並提出了清理整治工作要堅持的一些原則,如:要審慎穩妥、依法實施,以人爲本、便民利民,體現特色、傳承文脈,標本兼治、注重實效等。

針對一些“大、洋、怪、重”的不規範地名,開展清理整治有其必要性,但在個別地方,存在政策標準把握不夠準確、組織實施不夠穩妥等情況。

清理不規範地名,不是“說改就改”那麼簡單,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治理課題——“不規範”誰來認定、怎麼認定,整治範圍如何合理確定,各方意見如何吸收,具體程序如何運作……規範地名,涉及方方面面,不能“拍腦袋”,必須縝密考慮、穩妥推進,多下繡花功夫。

怎麼才能把這項傳承和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爲民服務的好事辦妥、辦順利?

首先是要“準”,即準確把握政策。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原則標準組織實施,防止隨意擴大清理整治範圍,也不能簡單搞“一刀切”,同時還要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序,充分進行專家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審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單,嚴格按程序推進實施。

其次是要“細”,避免工作簡單化。對地名更改可能伴隨出現的問題,如更改戶籍、不動產登記、工商註冊登記等證照信息等,個別地方沒有清晰的方案,或者有了方案但沒有提前向社會廣泛告知和說明,就可能出現“信息不對稱”,引發公衆情緒焦慮。

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不能僅通過一紙通知、一份清單、一張禁令就簡單完成任務,各地各部門唯有把工作做到細處、把困難想在前面,遵循於法有據、便民利民的原則,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和標準實施,嚴格按程序辦事,才能避免走彎路,真正把好事辦好辦實,讓羣衆滿意。 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