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3岁女孩,2/3的肝脏竟常年露在体外...

来自广东清远的小怡(化名)从出生开始,腹部就慢慢长出了一个大的“肿物”。她带着这个“肿物”生活了13年之久。

小怡疝出的肝脏

近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后,她的腹部终于不再凸起。掉出体外的肝脏如何“塞回”体内?

从小被遗弃 摔一跤可能摔破肝

“刚出生时,她的肚脐就’烂’了,后来肚脐的位置就肿起来了,一天天长大。”小怡的养母丘女士说,小怡出生十几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随后被抱养至她家。

虽然肿物逐渐长大,但小怡并没有感到疼痛不适,对她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同班同学,偶尔也会对小怡肚子的凸起感到害怕。

丘女士带女儿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时发现,这个肿物为腹外疝,疝出物竟然为肝脏。

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未果后,经慈善机构介绍,今年小怡来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疝,是指体内某个脏器离开其正常部位,通过缺损,进入另一部位。而腹外疝的患者,都存在先天或后天的腹壁缺损或薄弱,随后腹腔内的肠管等脏器通过缺损,向体外突出。

小怡的腹外疝CTA结果显示,她的肝脏疝出

“我从医过程中,还没有见过这样的病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教授刘超介绍,一般来说,普通脐疝首先“冒出”体外的应该是小肠,肝脏离腹壁较远,应当难以疝出,但小怡疝出的竟然是2/3的肝脏。且她的脏器也发生异位,“右侧肾脏、小肠占据了肝的位置,跑到了膈下。”

刘超说,因为在体外凸出的肝脏只有一层薄膜作为保护,稍有不慎肾,器官存在破裂风险,“孩子如果摔跤,可能会把肝摔坏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医师张剑说,查询发现,国内外有过散在病例报道,非常罕见,且国内外文献均未检出相应文章,对此种疾病治疗方式做过阐述。

如何把肝脏归回原位?

刘超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张金明教授经讨论后,认为手术是唯一解决方式——将突出的肝脏“塞回”到腹腔,转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但手术并不简单。

刘超介绍,分离肝脏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肝脏,否则术后容易出现出血的风险,危急生命。

张金明说,因为小怡的肝脏长期落在体外,不受限制地生长,比同龄人的更大,她的腹腔位置较小,肝脏难以完全“塞回”腹腔,强行操作,有可能引起腹腔其他重要脏器受压,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生出来的孩子,要塞回肚子里,就难了,一样的道理。”

除此之外,因为小怡的腹壁存在缺损,要修复缺损,需要她足够的皮肤组织来“填补”。而她的腹壁皮肤组织量,难以完全保证修补的需要,需要充分游离扩张皮瓣及腹壁进行修复,游离皮瓣过程中皮瓣的瘀血或局部失活容易导致手术失败,造成腹腔器官外露等严重后果。

二期手术把她的肝脏“塞”了回去

完善检查后,张金明教授及刘超教授团队讨论并制定了手术方案。

据介绍,手术共分为二期,一期先在腹部埋置扩张球囊,每日注水,完成皮肤的扩充,“这原理就像怀孩子一样,每天扩张一点皮肤,用于手术时修复腹壁的缺损。”然后进行二期手术,把肝脏“塞回去”,修补缺损的皮肤。

修复腹壁缺损,需要小怡足够的皮肤组织来“填补”。

于是在腹部使用“扩张器”来扩充皮肤。

经过半年时间的“孕育”与悉心照护,皮囊准备完善。经过全院大会诊后,8月23日,两位教授的团队联手合作开展手术,将异位的肝脏回纳,然后转移预先扩张好的皮瓣,修复腹壁缺损,并用“生物补片”来补足缺少的软组织和皮下脂肪。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被“塞回去”的肝脏,位于肋弓前下方,与剩下的1/3肝脏放在一起,“她腹部的脏器存在异位,但器官功能正常。”刘超说。记者在病房看到,手术后的小怡,穿上衣服,腹部大小已与常人无异。

术后肝脏被“塞回”体内,小怡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刘超说,小怡恢复良好,在1周后将可出院,日常运动并不会受到影响。

为何她的肝脏会冒出体外?

张剑说,这可能是原因小怡的肝脏韧带发育不良,肝脏处于游动状态,所以才会让它从发育不良的腹壁疝出。

专家提醒,患者的腹外疝若早期治疗,难度会小很多。就诊推迟,则会导致疝出物的体积过大,加重了修补的困难。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