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影《爸!我一定行的》刷爆朋友圈,這部中等製作影片在潮汕方言區域內取得成功,上映19天票房超過4500萬。而之前,另一部潮汕主創拍攝的電影《草戒指》全國票房僅有50萬,由此引發了業界關於地區細分電影市場的討論。爲特定地區觀衆拍攝的影片受到歡迎,能否成爲電影市場的趨勢?

鮮明地區特點成就票房

沒有大明星、沒有大製作的中等體量電影《爸!我一定行的》是一部有濃厚潮汕元素的影片,影片聚焦一對生活在潮汕地區的父子,兩人從最初的衝突對立到後來相互支持和理解,一起經歷了生命的成長。前半段主打校園青春題材有不少搞笑場面,後半段則主要講述兒子到深圳奮鬥後的故事。影片八成以上的景取自潮汕地區,九成以上的演員爲潮汕人,六成以上的對白爲潮汕話。

相關數據顯示,《爸!我一定行的》票房產出區域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在潮汕地區多家影院排片比例位居第一,超過了《碟中諜6》。除此之外,在擁有衆多潮汕人的廣州、深圳票房已超過2400萬,成爲這部電影的最大票倉。

業內人士分析,鮮明的潮汕元素以及潮汕方言,是吸引潮汕地區和深圳、廣州觀衆買單的主要原因。而在票房重鎮北京,該片票房少到沒有進入電商網站的統計排行,在上海累計票房也僅有10萬。但這部片子因細分地區市場而取得成功。

特例成功不可盲目跟風

《爸!我一定行的》在特定區域內取得成功,說明電影地區細分市場前景一片廣闊嗎?業內人士分析,每部影片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爸!我一定行的》除了潮汕方言的運用,還有影片主人公敢於拼搏的精神讓潮汕觀衆有情感共鳴,該片爲特定區域訂製影片打開了一個新的路徑,但未必是電影市場的未來趨勢,不可盲目跟風。

另一部由潮汕主創制作、大部分場景取自潮汕的純愛電影《草戒指》,則成了影院一日遊影片,證明了細分地區市場的電影前景並不樂觀。影片9月7日上映至今全國票房僅有50多萬。這也證明,《爸!我一定行的》在某種程度上仍是一個特例,爲特定地區拍攝影片細化市場的道路仍不樂觀。

另外,方言電影也不應只針對特定地區上映。之前由李易祥主演的電影《不是鬧着玩的》,雖然對白以河南方言爲主,但輕喜劇的風格還是讓該片具有了全國影響,隨後李易祥和岳雲鵬主演的續集《就是鬧着玩的》,也並不是以河南爲唯一市場,影片在全國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倪自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