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邪惡終究戰勝不了正義,在反法西斯各個國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日本只好接受無條件投降。本來日本打算死磕到底,可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一扔給震懾住了。但是當時日本天皇卻依然執迷不悟,直到原子彈爆炸後一個星期才接受了《波茨坦公告》,那麼日本這一個星期做了些什麼呢?

日本天皇之所以一直不投降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個是他希望美,英可以在日本投降後依然保留天皇制度和自己的天皇位置,第二個原因就是日本曾多次派祕使私下和蘇聯、中國接觸,進行祕密談判。那時的蘇聯實力已經十分強大,日本多次和蘇聯談判都沒有結果,甚至前首相廣田弘毅都出馬了,蘇聯還是不鳥日本。所以日本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和中國的談判上了。

當年日本派出日本侵華期間的最高特務,也是日軍陸軍少將金井武夫和中國曾進行過一次密談,其談判的目的就是希望雙方可以和平解決停戰的問題,而當時中國派出的是第十站區的副司令何柱國。金井武夫提出的條件是“首先需要保證日本的天皇制度,在滿洲國問題上日本只會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幫助中國妥善處理”。在整個談判上,日本一直在迴避領土和在華駐兵問題。

何柱國聽完後首先堅定了中國的立場,說中國沒有單獨和日本媾和的權利。其次他代表重慶政府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日本在華的武力必須全部解除,第二個就是中國同意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最後一個就是日本必須放棄臺灣和朝鮮,庫頁島和千島羣島”。金井武夫聽完後一下慌了,他知道日本已經在談判中徹底喪失了主動權。這也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談判中最硬氣的一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