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为了解决山道运粮的艰辛,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它是由辘车改制而成的。

木牛流马仿制品

“木牛”即指辘车,意即不用牛马也能行车,好像一头不吃草的牛。“流马”意指独轮转动灵便,动行轻快,如同流转疾奔的马。

独轮车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以自身经济而实用的长处,历2000多年而未绝迹,至今在我国一些山区和边远的乡村中,各式各样的独轮车仍在使用。

尽管它们的名称各异,但形制却相差无几,可以说都是渊源于汉代的辘车。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老百姓用独轮车给养前线,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舞,要受许多“乘车之容”、“立车之容”等条规的限制,乘者必须时刻保持君子风度,而不能随心所欲。

于是,汉代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把喜好转向牛车。不但皇帝乘坐,而且大臣也竞相仿效,乘牛车成为一种时尚。皇帝乘坐牛车始于晋先帝。北魏皇帝出行时乘坐驾12条牛的大型牛车。乘坐牛车之风习,直至隋唐五代也鲜有变化。

乡村牛车

两宋承袭隋唐之风,驾车以牛为主,间有骡、驴。由于宋人或骑马或乘轿,极少乘车,因此宋代的制车业主要以制造载货的运输车为主。

其中一种载货的车为“太平车”。其行车方式与以前的车不同,由人驾辕,牲畜拉车,缓绳一端缚绑在骤颈的扼套上,另一端缚扎在车轴上。这种人驾辕,骤拉车的系驾方法,车速很慢。适于但求负载多,不求行车快的要求。

太平车是作为短程运输用的车,在当时还有一种用于长途运输的载货车,叫平头车。平头车“亦如太平车而小,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

这种平头车常常几辆结队而行,组织成长途运输队,每年全国各地向东京“纳栗秆草,牛车圆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

文物 牛车

明代为了运输建筑材料,曾经制造过八轮车。清代又出现挂帆的独轮车和四轮铁甲车。由于它们多用一或二骡挽行,统称为“骤车”。为区别乘坐人的车或载物的车,又有大小之分。

乘人的车为小车,因其有棚子、围子,形如轿子,习惯上又称之为“轿车”。轿车名目繁多,诸如“双飞燕”、“大鞍车”、“红拖泥”、“官车”、“站口车”、“跑海车”等;载物的骡车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上不立棚,无车围和其它装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