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原創:張向榮

經常做圖的同學對梁下掛板一定不陌生,這是工程中很常見的做法,其目的主要是代替過樑。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樑下掛板,認識並學會如何處理梁下掛板。

一、梁下掛板

梁下掛板(有的也叫下掛板),就是位於洞口上方,梁下面澆築的一部分混凝土,如圖1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1

如上面所示,就是梁下澆築的一部分混凝土下掛在樑上,所以稱之爲梁下掛板。

通常在門口,洞口上部空餘距離佈置不下過樑時,採取這種方案的做法。如圖2,3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2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3

如上圖描述,圖紙上的梁下掛板說明通常與過樑的放在一起。

一般佈置時,可以正常佈置下過樑的就佈置過樑;洞口上方沒有距離佈置時,不用佈置過樑,框架樑可以起到過樑的作用;當梁下與洞口有距離但是佈置不下過樑,就需要梁下掛板了。如圖4所示

計算是否需要過樑還是掛板,通過層高-梁高-洞口高度就可以得到中間的距離來判斷。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4

梁下掛板沒有相關的圖集規則,一般圖紙說明中都會給出具體的處理方法,做的時候依據圖紙的大樣爲準,常見的圖紙構造如下圖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5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6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7

可以看出一般的梁下掛板是由縱筋、開口箍筋組成,構造比較簡單,箍筋伸入梁內,錨入長度由圖紙決定。

二、軟件處理梁下掛板

瞭解梁下掛板的相關知識後,我們來用廣聯達GTJ2018來實際定義一個梁下掛板,案例圖紙如圖8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8

這裏h0是洞口頂至梁底的距離,這個距離可以根據層高,門窗洞的大小,框架樑的高度來確定,這個案例h0=150,計算的方法如圖9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9

通過圖紙和已知信息可得:

h0=150

牆寬b是已知=200

下部縱筋=2C12

上部縱筋=2A8@200

開口箍筋=A8@150

軟件的很多構件可以處理,如圈樑、欄板、過樑等。這裏建議用過樑來定義,方法如圖10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10

定義就是把對應的信息輸入上就行,其中上部縱筋2A8可以直接判斷出爲2根。正常處理應該用佈置範圍除以間距,確定排數,來計算根數。

具體計算方法是:

排數

=[(高度-保護層)/間距 向上取整]+1

=[(150-20)/200 向上取整]+1

=2排

再減去下部鋼筋2C12所佔的1排,A8的鋼筋只有1排,即2根。

平常大家在看圖紙大樣或節點的時候,要按圖紙的數據計算,根據間距算出實際根數,圖紙上的點所表示的鋼筋只是示例。

尤其在大樣不是很清楚的時候,很多同學喜歡喜歡按圖示大樣,來數鋼筋個數,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很容易數出來的和實際有出入。

計算其它箍筋

計算方法並不難,按圖紙分成:一級鋼彎鉤,錨固長度,掛板內高度,寬度幾個部分,它們是計算方法如圖11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11

其中需要注意的圖紙是A8@150的鋼筋,一級鋼與混凝土的握裹性能不好,爲了更好的讓混凝土與鋼筋共同作用,要加設彎鉤,其中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第8.3章表8.3.1的注:光面鋼筋末端應做180°彎鉤,彎鉤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3d。

其它圖集也有相關說明,如11g也有這個規定

HPB300級鋼筋180°彎鉤長度=6.25d(常識),詳細計算方法可看《鋼筋按外皮和按中心線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後開口箍筋的長度

=兩側長度+底側長度

=(50+280+130)*2+160

=1080mm

定義在其它箍筋裏如圖12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12

最後掛板的計算結果 如圖13所示。

梁下掛板的處理技巧

圖13

梁下掛板的構造比較簡單,大部分按此方法就可以處理,如果有鋼筋或輪廓複雜的可以用自定義線繪製,記得最後計價時量是和梁歸在一起的。關於梁下掛板您有什麼補充的,歡迎在評論裏提出,感謝您的觀看,下次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