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克龍取消與默克爾會面,“法德軸心”馬力不足了?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報道,第55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於2月15日在德國慕尼黑開幕,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原計劃在會議上發表講話。但法國近日宣佈,馬克龍已取消出席會議的計劃。柏林雅克·德洛爾研究所所長亨裏克·恩德萊因認爲,馬克龍放棄同默克爾一同亮相是“一個象徵性信號”,法德“逐漸疏遠”的跡象愈加明顯。

  “軸心”也有分歧

1月22日,法德首腦馬克龍與默克爾在兩國邊境城市亞琛簽署了《德國和法國關於合作和一體化的條約》(簡稱《亞琛條約》),旨在加強兩國在政治、經濟和外交與安全事務上的合作,攜手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

然而,外界對“法德軸心”的馬力是否足夠存有質疑。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文稱,《亞琛條約》簽署的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僅依靠“法德軸心”驅動歐洲一體化的意願難以實現。

與此同時,有分析認爲,法德之間目前存在一些利益分歧,如兩國未能就歐元區的廣泛改革達成一致,德國政府阻撓馬克龍期望實施的歐盟數字稅,雙方對波羅的海“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態度存在差異等。

近年來,隨着歐洲各國民粹主義政黨勢力增大,主流政黨對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熱情減退,經濟增長放緩,一體化的前進動力有所減弱。

在歐洲內部形勢如此複雜、兩國利益分歧增多的形勢下,“法德軸心”能否繼續發揮作用,維持馬力?

內憂須先解決

“大國之間存在分歧是很常見的,國與國之間的合作看重利益分配。出現分歧並不代表法德兩國將‘冷處理’彼此長期努力建設的關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張蓓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稱。

張蓓指出,正在經歷前所未有變動的歐洲對“法德軸心”的向心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法意之間外交風波不斷,英國“脫歐”餘波難平,美俄宣佈暫停履行《中導條約》,這些都增加了歐洲的不安定因素。國際問題的複雜化抬高了外界對法德合作的期待,而在目前形勢下,“法德軸心”難以完全實現這樣的期待,因而顯得馬力不足。

與此同時,默克爾和馬克龍都面臨着國內政治的挑戰,需先解內憂,纔有暇顧及外患。德國進入政治轉換階段,法國的改革舉措與公衆情緒的碰撞導致社會動盪。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近日撰文所言:“法德兩國領導人已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只不過各自國內因素限制了他們的努力”。

合作意願堅定

儘管困難重重,但從近年來法德在多領域開展的合作可以看出,兩國積極推進合作的本質沒有改變。崔洪建認爲:“這些年來,在歐洲一體化的困難時刻,法德一直堅定站在一起。”

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法德兩國的態度始終保持一致。在美國政府宣佈啓動退出《中導條約》程序之後,法德政府相繼表態,呼籲維護《中導條約》。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法德兩國均公開表示反對。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道,英法德三國外長於1月3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三國已建立與伊朗開展貿易的專門機制。此外,法德在軍事方面也實現了完備的合作機制,旨在重啓“法德軸心”作用的《亞琛條約》進一步強調了兩國建立共同經濟區與安全政策等領域的合作。

雖然法德之間的利益分歧不可避免,歐洲面臨的危機也仍然存在,但兩國合作關係難被撼動。如默克爾在1月23日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所說,法德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作出承諾,作爲重要的夥伴要在歐洲發揮重要作用,使歐盟得以繼續發展。(趙雪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