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在16岁时便在台湾嘉义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

当时资金不足只有200元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附近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没有知名度。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

创业前期,怎么打开销路呢?他没什么钱,王永庆苦苦思索,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而且效果也不好。有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

那时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带着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粒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同时王永庆注意到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重点的东西拿着不便利,于是又主动送米上门。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开门一看,原来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雨具,将米送到客栈。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从而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顺利,从无拖欠现象。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渐渐地有了名气,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不到两年时间资本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开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米店开始,事业越做越大,曾一度问鼎为台湾首富。

王永庆是成功的榜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家说对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