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有好几个小伙伴陆续回国休假。每逢此时,大家总少不了讨论一番:回国带点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总还是那么几样。这篇文章就说说大家常常往国内带以及不太好往国内带的巴西特产。当然,更期待的是小伙伴们看完文章后,能够留言补充。

常带特产1:蜂胶

这几年养生风潮风起云涌,作为养生产品的蜂胶自然也是备受推崇。基本所有从巴西回国的人的行李箱里,都少不了十几盒、几十盒甚至上百盒蜂胶。

蜂胶是什么东西,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详情戳链接:关于蜂胶,这些你需要知道。总的来说,蜂胶体积小,重量不算沉,适合携带。

常带特产2:哈瓦那人字拖

巴西罕有国内的样式的拖鞋,基本全都是人字拖。其中哈瓦那这个牌子的人字拖应该算的上是巴西的国民拖鞋,应该找不到没有没有一两双哈瓦那的人。

哈瓦那的花色、图案非常多,隔三差五去店里看看,总能看到不一样的设计,很有巴西风情。一双哈瓦那人字拖所占的空间比国内常见拖鞋占的空间小,重量也轻,也是比较方便携带的特产。

常见特产3:梅丽莎果冻鞋

最近几年梅丽莎果冻鞋在国内挺火,国内专柜价格比较高,动辄七八百一双。与同样不怕水耐折腾的crocs洞洞鞋相比,梅丽莎在设计上更女性化更好看一些,所以备受姑娘们青睐。

至于好穿不好穿呢,这个真的得看你的脚的尺码。如果梅丽莎的尺码你穿着合适,那么穿起来应该是舒服的,但是如果像我一样脚的大小正好卡在两个鞋码之间的,就很难办了。买大一点的掉鞋,买小一点的磨脚。而且加之梅丽莎是通体橡胶做的,一体成型,不像皮鞋布鞋那样穿一段时间会变松,所以基本不存在越穿越合脚的可能。

相较同样是橡胶制品的哈瓦那人字拖,梅丽莎果冻鞋的体积大挺多,重量更是重不少,多带几双的话得认真计算一下重量。

常带特产4:宝石

巴西是个宝石大国,盛产各种各样的石头。不少朋友到巴西旅游时都不忘买点宝石带回去。至于真假与品相,我是外行,完全不懂。不过就外观来说,我觉得巴西首饰的做工实在没有各国际大牌、国内知名品牌精致。买一颗一颗的原石的朋友很多,不过需要回国之后找个靠谱的手工匠人打造。

--

除了以上这些,巴西还有茫茫多的特产,不过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它们不那么常出现在大家的带货清单里。

冷门特产1:木薯粉

巴西人非常喜欢用木薯粉佐餐。对于我这样的异乡客来说,吃点觉得不错,不吃也不会想念。但是听不少朋友说,巴西人对木薯粉是真爱。如果较长时间离开巴西,他们会想方设法带着木薯粉。

冷门特产2:咖啡和马黛茶

咖啡算得上是巴西的国民饮品,早晨喝,餐时喝,闲时也喝。而在巴西南部地区,马黛茶普及率更高。

不过无论是咖啡还是马黛茶,巴西国门以内是国民饮品,出了巴西国门似乎都不太有名了,不像牙买加的蓝山咖啡、阿根廷的马黛茶那样声名远播。加之巴西咖啡的口感并不是人人喜欢,马黛茶的饮用还需要专门的茶具,就更加限制了它们走出去的脚步。

冷门特产3:甘蔗酒

与咖啡、马黛茶类似,巴西的甘蔗酒也是巴西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巴西盛产甘蔗,甘蔗被用来做糖,做酒,做乙醇汽油,每根甘蔗都被吃干榨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甘蔗多,甘蔗酒产量大,价格自然非常亲民。

我也曾想往国内带两瓶,但是考虑到低廉的商品单价和高昂的物流成品,真的带回国,运输成本比酒还贵,想想觉得不太值,就作罢了。

冷门特产4:açaí

我对açaí的爱基本超过巴西所有食物。但是这种热带浆果很难在其他地方引种成功,加之果子本身也不太容易运输,因而出了巴西,很难吃得到。

最近我留意到国内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开始致力于向国内引进açaí制品,希望能早一天在国内吃到味道正宗的açaí。

冷门特产5:巴西烤肉

国内各个城市基本都有巴西烤肉的店,但是味道基本跟巴西烤肉是两码事。通过与经常穿梭在中巴两国之间的伙伴们交流,大家一合计,国内味道正宗的巴西料理店确实寥寥可数。巴西烤肉好吃,不在于调料,好吃在肉本身,离开了这片土地,牛肉也就变了味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烤肉这个特产,实在难以携带。

关于巴西的特产,你还想到了什么,欢迎留言给我。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大家的特产采购清单添砖加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