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訓爲大)顯(訓爲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載,過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門內闢】(通闢,除去)氒(通厥,代詞,指代殷商)匿(通慝,訓爲惡),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長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於】(通於)【午卩】(通御,訓爲用)事,【虘又cuó】(嘆詞),酉(通酒)無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樂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燒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無敢【酉夒】(通擾),古(通故)天異(通翼,訓爲護)臨(訓爲看)子,廢(訓爲大)保先王,。今餘隹(唯)令(命)女(汝)盂,【超複雜字①】(通召,輔佐)【上炏下乂】(通榮,周王室內地位很高的一個人),【上卄下勹】(通敬,認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呂】(通擁,訓爲護,維護)德(美德)巠(通經,準則),敏朝夕入讕(通諫),享奔走,畏天畏(通威)。

大盂鼎墨跡本

大盂鼎,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鼎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原文:

隹(同唯,發語詞)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冊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訓爲大)顯(訓爲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載,過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門內闢】(通闢,除去)氒(通厥,代詞,指代殷商)匿(通慝,訓爲惡),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長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於】(通於)【午卩】(通御,訓爲用)事,【虘又cuó】(嘆詞),酉(通酒)無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樂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燒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無敢【酉夒】(通擾),古(通故)天異(通翼,訓爲護)臨(訓爲看)子,廢(訓爲大)保先王,?(字鑄壞,疑爲匍)有四方。我聞殷述(通墜,訓爲喪)令(命),隹(唯)殷邊侯田(通甸)【上雨下於】(通與)殷正百辟,率肄(通肆)於酉(酒),古(故)喪師(人民),巳(疑爲嘆詞)。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餘隹(唯)即朕小學,女(汝)勿(沒有)剋剋餘乃闢一人。今我隹(唯)即(訓爲就)井(通型,效法)【上宀下面】於玟王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餘隹(唯)令(命)女(汝)盂,【超複雜字①】(通召,輔佐)【上炏下乂】(通榮,周王室內地位很高的一個人),【上卄下勹】(通敬,認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呂】(通擁,訓爲護,維護)德(美德)巠(通經,準則),敏朝夕入讕(通諫),享奔走,畏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巛】(此字不識,疑爲嘆詞)!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曰:“盂,廼【超複雜字①】(召)夾死(通屍,訓爲主)【超複雜字②】(通司,管理)戎,敏誎(通勅,治理)罰訟,夙夕召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於】(通與)我其(將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賞賜)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車馬。易女(汝)且(祖)南公旂(一種旗子),用【辶單】(通戰)。易女(汝)邦【超複雜字②】(司)四白(通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複雜字②】(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複雜字③】(通畢)【超複雜字④】(通遷)自氒(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勹】(敬)乃正(長官),勿廢朕令(命)。”盂用對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寶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釋文:

九月王在宗周冊命盂。王這樣說:"偉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繼承文王建立了周國。排除了那個奸惡,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長久地治理着百姓。辦事的人在舉行飲酒禮的儀式上,沒人敢喝醉,在舉行柴、烝一類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愛之心給以庇護,大力保佑先王,廣有天下。我聽說殷朝喪失了上天所賜予的大命,是因爲殷朝從遠方諸侯到朝廷內的大小官員,都經常酗酒,所以喪失了天下。你年幼時就繼承了先輩的顯要職位,我曾讓你就讀於我的貴胄小學,你不能背離我,而要輔佐我。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猶如文王一樣任命兩三個執政大臣來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協調綱紀,勤勉地早晚入諫,進行祭祀,奔走於王事,敬畏上天的威嚴。"王說:"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說:"盂,你要輔助我主管軍隊,勤勉而及時地處理賞罰獄訟案件,從早到晚都應輔佐我治理四方,協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賞賜給你一卣香酒、頭巾、蔽膝、木底鞋、車、馬;賜給你先祖南公的旗幟,用以巡狩,賜給你邦國的官員四名,人衆自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賜給你異族的王臣十三名,夷衆一千零五十人,要儘量讓這些人在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勞動。"王說:"盂,你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不得違抗我的命令。"盂頌揚王的美德,製作了紀念先祖南公的寶鼎,時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