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6月21日舉辦的“電影教育創新論壇:如何培養全球影視創制人才”上,《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提出了“職業論”:都想當演員或導演,製片人、演員副導、攝影師、DIT(數字影像工程師)、剪輯。很多人不是不想做,而是隻知道演員和導演,對製片人、演員副導、攝影師、DIT、剪輯、調色、聲音設計、音效設計、發行製作、化妝師、燈光師、道具師、場記。

在小孩子都想當演員的時代,中國的影視行業還缺什麼人才?

在6月21日舉辦的“電影教育創新論壇:如何培養全球影視創制人才”上,《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提出了“職業論”:都想當演員或導演,製片人、演員副導、攝影師、DIT(數字影像工程師)、剪輯……這些工作對很多人來說不存在。

這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也有所體現。他列出了幾個數字:平均工作時長18小時,工作時間145天,全組的休息時間是2天。2位道具師完成了90%以上精巧的道具,想休息只能坐在樓梯上。

這和行業的成熟程度有關,龔格爾舉例說:據說在好萊塢,有人專門負責給演員撐傘,而在中國的現階段,大多數人都是身兼多職,“年輕人用極高強度的勞動,填平了大量溝壑。”另外,中國文化更富有親情,這也可能是工作量增加的原因。

這些工作一方面很辛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大的空間。很多人不是不想做,而是隻知道演員和導演,對製片人、演員副導、攝影師、DIT、剪輯、調色、聲音設計、音效設計、發行製作、化妝師、燈光師、道具師、場記……一無所知。

除此之外,這場活動還迎來了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蔣爲民、奧斯卡最佳音效設計得主理查德·安德森和雷斯爾·普克蒂、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藝術總監陳大明、阿里巴巴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羣副總裁幹超、電影製片人李少偉和邁克爾·山姆伯格、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袁野等影視界的大咖。

對影視行業的新人或準新人,幹超引用了近日過世的著名導演彭小蓮對自己的勸告:你的情商很高,但是有時不要多用情商了,人可以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