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市龍崗區某幼兒園在網上出名了,而出名的原因並非教育得當,反而是因爲一篇《“我的小區”主題調查表》而走紅網絡,幼兒園方面向每個小朋友發放了一張調查表,赫然“你家是自購房還是租賃房?你家戶型是什麼樣?你家房價是多少?”這類的問題名列其中。

網友戲稱,幼兒園在培養下一代的炒房團,炒房從娃娃抓起,更有甚者說該幼兒園是要準備進軍房屋中介行業,現在在做市場摸底調查,這樣的鬧劇令人哭笑不得。

圖片來源網絡

“因財施教”

而幼兒園方面也已經出門澄清,並非網上猜測的那樣,去小朋友的摸家底、要轉型當地的地產中介,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爲了讓幼兒瞭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區而已。

但是這一說法顯然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幼兒園的小朋友連最基本的錢的概念都沒有,多少錢大概買多少東西,可能連棒棒糖要用錢來買都不知道,爲何需要了解自己家房子戶型是什麼,房價多少,是不是租的房子。

這樣做只會令小孩過早的學會明白富貴貧賤,學會攀比比較,學會虛榮等這些成年人的惡習,這樣的人教育出來的下一代不免令人擔憂,將直接毀了小孩的天真無邪,從小就帶着功利心去看待世界,那樣的人才最可怕。

這張調查表其實是調查的是家長的背景實力,而幼兒園真實的想法是想知道哪家小孩家有錢,好攀附權貴或者“因財施教”,趁機在他們身上多“撈一筆”。院方的做法已經和教書育才背道而馳,幼兒園的教育事業成爲他們斂財和結交的手段。

圖片來源網絡

變味的教育行業

現在的教育行業已經開始變味了,像幼兒園這樣,一開學就對家長職業收入居住進行調查問卷,已經是非常常見,甚至還會考察爺爺奶奶的教育學歷、工作單位等信息,花樣百出但都是圍繞着家長背景進行調查,儼然一副查三代的架勢。

現在學校的價值觀已經變得非常扭曲,從過去注重學生的教育成長,到現在注重家長的學歷財產,拼爹拼媽還要拼房,這些條件篩選之後,纔是學校認爲的“好學生”。

一開始就走歪的學校,如何來要求校方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而這樣的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越來越“勢力”的學校也在將教育走偏,教育資源本身的不公平分配,會導致一些好學校的門檻更高,越來越高的贊助費,無休無止各項學雜費,學校依然成爲當下最佳斂財的機構。

而家長爲了小孩不得不忍氣吞聲,繼續給老師賽紅包以求能夠照顧到自家小孩,也是助長了教育賄賂的不良之風。希望教育從業者能擺好自己的位置,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把教育做成一門生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