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病的时候,有些病人在医生的要求下,会控制些饮食,在不同人不同体质下,有不同的食物要求,下面就来看看针对不同体质会有什么忌口食物呢?

1.形体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温,四肢发冷者:西瓜、雪梨、香蕉等凉性食物应忌口;

2.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下血者:生姜、辣椒、白酒、大蒜等热性食物应忌口;

3.患有荨麻疹、各种皮炎、湿疹、酒渣鼻、痤疮的人:一切有刺激性食物都需忌口;

4.有的哮喘病人,平时可以无所顾忌地随便吃喝,而在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加重病情,理当忌口;

5.急性肝炎、湿热重(如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胀满、小便黄赤):应忌吃油腻食物和滋补燥热之品;

6.肚腹胀气的患者: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

7.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骨髓等。

古代人民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很难分析出患者病情变化与食物是否有因果关系、与个人体质、食物加工不当、不干净等问题是否有关。

而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发”的症状类似于机体出现变态反应(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食物对疾病的影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而发物理论能否为临床营养及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我们还需客观对待。

众所周知,规范的肠内营养治疗是可以降低克罗恩病的炎症反应。全肠内营养以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唯一的饮食来源,是使儿童急性期克罗恩病缓解的最好治疗。

有研究表明,全肠内营养能够使85%的新确诊克罗恩病患儿缓解病情,且疗效确切。也就是说,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主要手段,它不仅是支持,更是治疗。

反之亦然,曾有一位肿瘤术后患者,听说发物对病情不利,绞尽脑汁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发物名单后,每天能吃的只有骨头汤、米饭、萝卜、白菜、盐和水,最终变得骨瘦如柴,提前进入“恶病质”状态,丧失了术后放化、治疗的好时机。

发物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物品成分

发物中如鸡、蛋类、猪头肉等对人体而言为异体蛋白,这种异体蛋白就可构成过敏源而导致人体发病。

鱼、虾、蟹类本身就含组织胺,而组织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了机体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诱发皮肤病,如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发热等。

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对大米、小麦、玉米等都可产生过敏反应。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挥发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