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助力縣域循環經濟發展

  建行皋蘭支行固定資產貸款支持蘭州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鳥瞰。

  摘要:以服務地方經濟爲己任,全心全意謀發展;以持續推進金融創新爲動力,千方百計促提高。近年來,建行皋蘭支行緊緊圍繞皋蘭縣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不斷夯實自身發展基礎,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積極支持皋蘭縣重點工程項目、重要產業集羣、中小企業及縣域經濟發展,竭誠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和多元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爲蘭州市內首個採用BOT模式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行爲該項目通過固定資產貸款提供了6.7億元的專項貸款額度支持,另配套經營週轉類額度1260萬元。該項目已於2016年9月30日投入試運營,2017年5月通過蘭州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竣工驗收並正式運營。該行通過創新貸款模式,全力支持環保科技產業,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爲推動我省綠色生態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我省經濟金融互動融合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綠色經濟創新案例選登

  背景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與填埋處理相比,具有佔地小、處理時間短、減量化顯著(減容90%,減重80%)且垃圾焚燒的餘熱可用於發電等優點,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簡單地說,垃圾焚燒發電,每噸垃圾可產生約270元左右的收益,每噸垃圾發電量爲250千瓦時至350千瓦時,可節約標煤81公斤至114公斤、減排200餘公斤二氧化碳。

  隨着中國城市化加速,城市垃圾問題日益突出,全國約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其中1/4已無填埋堆放場地。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垃圾無害化處理迫在眉睫。

  垃圾焚燒處理因其廠房佔地少,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垃圾的減容減量化程度高,減容90%,減重80%;垃圾處理徹底,二次污染危害小而顯現其優點,且垃圾焚燒的餘熱可產生蒸汽用於發電、供熱,從垃圾中提取能源,達到節能減排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因此,利用城市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應運而生,其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保效益。目前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土地資源緊張地區爲垃圾焚燒發電主要分佈地,生活垃圾焚燒場處理能力佔全國70%左右。

  《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9號)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到203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

  國家對垃圾焚燒發電從規劃上給予了明確的政策指引,垃圾焚燒發電將成爲未來國內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國家的政策暖風是推動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蘭州每天產生垃圾超過3000噸,能夠填埋處理的每天僅1900噸左右,處理率僅爲70%,剩餘的垃圾則被堆放在城市周邊地區,僅黃河雁灘段兩岸便堆放有600萬噸的垃圾,嚴重製約着蘭州的發展。建設新的符合國家標準和規範的環衛處置設施、改善蘭州市環境衛生面貌是十分急迫和必要的。

  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設計建設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該項目是甘肅省政府確定的重要循環經濟項目,是蘭州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由市級領導重點包抓。目前,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建設經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爲蘭州市內唯一一家採用BOT模式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公司擁有特許經營權。

  

  垃圾焚燒發電設備。

  做法

  蘭州豐泉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蘭州市內現階段唯一一個採用BOT模式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行從客戶評級、項目概況、政策合規、技術、設備選型、投入產出、財務經濟指標、投資及成本定額等方面對項目進行詳細評估,以統一的評估標準和尺度,並以行業相關技術指標作爲參考,提高項目評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該行爲該項目提供了6.7億元的專項貸款額度支持,另配套經營週轉類額度1260萬元。該項目已於2016年9月30日投入試運營,2017年5月通過蘭州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竣工驗收並正式運營。

  成效

  該項目目前整體運行正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淨利潤3255萬元。此項目的建成和運營,有效緩解了蘭州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生活垃圾增加的環保壓力。此項目的運行,極大地解決了皋蘭縣當地閒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幫助多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同時,該企業也成爲當地納稅大戶。此項目的落地實施,真正實現了政府、銀行、企業和當地人民多方共贏。

  自2015年10月首次投放貸款以來,該行已累計投放貸款六筆,截至2017年4月底,6億7000萬元固定資產貸款已全部投放。1260萬元經營週轉類額度未投放。2017年收回貸款本金3000萬元,2018年5月收回貸款本金2000萬元。

  總結

  強化意識,提高對國有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性的認識,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是承載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的平臺,是民生金融服務的關鍵和重點。讓更多的銀行信貸資源用於縣域當地,對支持統籌城鄉、服務中小、服務民生、服務“三農”意義重大。國有商業銀行是支持地方經濟的主力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責無旁貸。

  強化投放,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一是創新信貸管理制度。要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改革縣域分支機構的信貸管理方式,增加縣域分支機構信貸審批權限和信貸規模,優化授信流程,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建立貸款發放綠色通道。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下,加快開發適應縣域企業和居民需要的金融產品,爲縣域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三是創新技術手段。加強信息科技能力建設,利用電子化手段延伸銀行業務觸角,提高縣域金融服務便利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