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后,中国楼市踩了一脚“急刹车”,8月份数据显示,全国百城房价中有29城出现下降趋势,在刚需族们欢呼“买房有望”之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给刚需族泼了一盆凉水。的确,在高房价的裹挟下,生活成本的提高让中国居民的“获得感”显得无从谈起。

8月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有所下跌,但物价上涨使中国民众互换“获得感”

房价阴跌 “房住不炒”目标又近了一步

“亲爱的,据说房价降了点,咱们去中介那问问吧”,最近正准备结婚的刘女士看到一条《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开始跌了……》的推送后,给他的未婚夫发了条微信消息。刘女士在北京工作,这两天,两个人正在筹备将在9月15日举办的婚礼,他们打算在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地区买一套二手房,但高高在上的房价让他们总是望而却步。

根据第三方房地产大数据服务商云房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8月北京市二手住宅平均单价为60819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6美元),环比下跌0.9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平米跌了55元,尽管55元在动辄数万的房价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在刘女士眼里,却是个十分利好的信号。

“再等等”,刘女士的未婚夫相信北京的房价还会继续下跌,“说不定明年买更划算”,他的判断不是毫无依据的,中国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中,一改过去的温和口径,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而北京作为中国房价的风向标,其调控效果应该最早体现出来。

云房数据中心的数据似乎印证了刘女士的判断。今年8月份,涨幅较大的几个热点城市房价出现明显回落。中国100个重点城市中,29个城市二手住宅均价较上月环比有所下跌,其中厦门下跌幅度最大,跌幅达到6.94%;相比7月份,共有16城由涨转跌,不少网友说,房价的拐点就要到了。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房价下降的幅度太小,几乎无关痛痒,但房租和物价的上涨让他们感到力倍增。

寒意阵阵 房租物价将“获得感”拒之千里

北京时间9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价格上涨2.6%。

也就是说,一个去年8月开销为5,000元人民币的家庭,今年8月若想获得同等的商品和服务,则需要5,115元。今年6月以来,CPI一直保持着持续上涨的势头,在此背景下,中国居民纷纷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节省用度以应对物价的上涨潮。

“菜价确实涨了,原来我会进点旱黄瓜,今年就不进了,进了也卖不完”。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忙着进菜的菜贩谢廷明对多维新闻说。物价上涨,旱黄瓜的价格翻了一番,再加上北京不少低端农贸市场的关停,导致菜贩在进菜时谨慎了不少。

价格上涨厉害的果蔬或许可以选择相对便宜的作为替代,但房租的上涨让不少年轻人猝不及防。

8月份的CPI数据中可以看出端倪,8月房租价格环比拉动居住价格上涨0.5%,这与此前媒体“房租上涨”的报道不谋而合,买不起房或许还可以用租房作为过渡,但“租不起”的局面让中国1.68亿租户退无可退。

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屡次提及“租售并举”以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同时“租购同权”“房住不炒”“房地产税”等热词也明确释放了楼市降温的信号,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房价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从高位急跌至民众的心理价位,而生活成本的飙升让年轻人原本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买房梦在现实的映衬下变得更加缥缈。

“耕者有其田”和“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最朴素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当下的尴尬在于,就业环境较好的一线城市往往生活和居住成本也较高,在现实的多重挤压下,中国居民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