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二

“我們選擇不直接輸出價值觀,而是展現最真實的事實。”

去年,火爆出圈的女性話題劇《北京女子圖鑑》,讓雄孩子傳媒成爲至今爲數不多的日劇改編成功者,也讓盧林以製片人的身份再次讓業界認知。

作爲一位有着豐富平臺工作經驗和發行履歷的製片人,盧林選擇進入內容製作的切口,是市場稀缺,也是自己興趣濃厚的女性題材。

《北京女子圖鑑》是試水之作。成功之後,盧林和雄孩子傳媒便順勢開始了《機智的上半場》《她們》的籌備。而這兩部劇將與《北京女子圖鑑》合稱“女子力”三部曲。

半年多過去,雖然劇集市場經歷了有目共睹的行業變動,但作爲網生內容生力軍,雄孩子傳媒似乎並沒放慢腳步。

春節前夕,影視Mirror專訪了雄孩子傳媒聯合創始人盧林,聽她回溯《北京女子圖鑑》的經驗意義,前望“女子力”三部曲的創作方向,也講述了她眼中的網生內容市場生存法則。

回思:《北女》帶來了什麼?

在擔任《北京女子圖鑑》的製片人之前,盧林曾在《鎮魂街》《繼承者計劃》等多部作品中負責發行工作。熟悉市場的她,一直想推出一部反映大都市女性生活的作品。

機緣巧合之下,偶逢《東京女子圖鑑》的她,瞬間被打動了。

這種高熱度、強話題、廣範疇的稀缺女性題材,正是她一直以來想做的。幾度商議,擔任《北京女子圖鑑》的製片人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她的創作思路很簡單,就是想傳達給觀衆一些關於女性地位、隱性歧視以及職場生存法則的探討。

從《北京女子圖鑑》播出後引發的話題,和隨後社交平臺上的觀衆熱議來看,她的創作初衷實現了。

之所以該劇能吸引如此大的熱度,在盧林看來,一切源於真實。觀衆在劇中看到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鏡像。這種“鏡像”,也是盧林想要傾訴的重點。

“我希望每個看劇的人能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她眼中,《北京女子圖鑑》的意義,不在於向觀衆進行某種指導或輸出某種價值觀,而是更多地希望用一種平民視角,像一面“鏡子”一樣——透過角色,心“鑑”自我。

不過,回過頭來看,盧林也承認,這種純粹客觀的理性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爭議。

不輸出價值觀的初始設定,讓《北京女子圖鑑》像一張白紙一樣,被注入形形色色的態度觀點,塗滿五彩斑斕的價值色調。

“我們在創作之初就設定好了,我們只呈現社會現象,不給出價值觀。就是希望不同價值觀的人看到這個現象以後,大家進行討論,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會讓作品更有包容性、更多元化。”

實際上,這和該劇的劇本構思息息相關。《北京女子圖鑑》以“圖鑑”爲主打點,大大小小融合了數百位“北漂”女性的真實經歷,所做的一切,只爲給所有處於迷茫期或者選擇困境的年輕女性——一道明亮的光。

作爲《北京女子圖鑑》的製片人,談及自己的項目經驗,盧林認爲,製片人更像是一個旗手。在拍攝過程中,沒有效率的原因往往源於方向不明確,只有打好團隊認可的“旗語”,劇組的船隻才能高效、穩定地行駛下去。

續寫:“女子力”三部曲

不過,“北漂”故事只是這部劇的背景和表象,《北京女子圖鑑》不變的核心永遠是一個“女”字。

在盧林看來,中國的大女主戲似乎一直貼着“劉慧芳”(《渴望》女主角)或者“傻白甜”的標籤,而新時代的女性已經有很大一部分逃離了這種刻板印象。

“我想做一部戲,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當前女性的想法、生活經歷、心理狀態。”《北京女子圖鑑》如此,《機智的上半場》《她們》亦如此。

“女子力”三部曲的統一標籤是女性成長勵志話題劇,即容納社會各個年齡段不同女性所面臨的各異問題、困境,以及隨着女性地位崛起帶來的種種社會現象。

《北京女子圖鑑》是第一部,目前正在創作的《機智的上半場》是第二部。

盧林告訴影視Mirror,大學四年是人生上半場中最美好的時光,這部作品的定位就聚焦於一個女大學生宿舍之中,講述一個新聞系女孩在大學的幾年面臨的問題。

“我們在不斷翻新”,雖然女性話題劇的大方向不變,但創新一直在繼續。“比如《北京女子圖鑑》是純段落式的,下兩部可能會變化,內容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接地氣。”

這種創新,也體現在價值觀念的改變上。推出《北京女子圖鑑》之後,盧林一直在思考,如果當初在作品的後半段加入一定相對的價值觀,是否能給觀衆帶來更好、更多地體驗?

這個城市幫助了我們,作爲個體怎麼回報這個城市?我認爲這種導向可能會讓劇的格局更大。”盧林表示,這也將會是她之後幾部戲的創作中,都會思考、展現的問題:“畢竟我們作爲創作者,呈現給觀衆事實是責任,做相對正能量的方向引導同樣也是責任。

當然,引導正能量價值觀的同時,“女子力”三部曲輕鬆、幽默的主題不會變。以網生內容起家的盧林,向來歡喜用輕鬆的方式來講述故事。除了“女子力”三部曲,由她擔任總髮行人,最近正在芒果TV熱播的《衆王駕到》也是一部輕喜劇。

前望:“穩進”中的雄孩子

隨着院線電影、電視劇市場的限制越來越大,開拓網生內容市場,成爲衆多製作公司下一步的策略方針。作爲以網劇起家的一家影視公司,雄孩子傳媒對於網生內容的創作,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

關於網生內容領域成功的經驗,盧林笑稱,這和雄孩子傳媒向來追求的“內容爲王”不無關係。雄孩子傳媒的規模仍不算大,之所以能接連推出《鎮魂街》《繼承者計劃》《北京女子圖鑑》《衆王駕到》這樣聲量的作品,主要在於劇目的儲備豐富

當然,劇目的儲備豐富不代表“廣撒網”。

“我們注重穩紮穩打,以後做不做其他類型的東西,主要得看公司的人才、資源是否支持。做自己擅長的事兒,而不是哪裏掙錢往哪裏打。”對於影視Mirror關於雄孩子傳媒是否將涉足分賬內容領域的問題,她這樣回答道。

談及如今的影視環境,盧林覺得相對樂觀。

“我覺得這個行業本身存在浮躁的成分,現在能穩一些,也是件好事。”她表示,在未來娛樂仍然將處於高速發展期,畢竟觀衆文娛消費的需求擺在那裏。

高速競速的狀態下,或許會有一批公司被淘汰,但是也會有一批公司能夠“活”得更好。爲此,必須不斷地學習,不停地進步,不懈地研究。

“打個比方說,現在的劇集可能沒有之前好發,我們就必須更多地去研究市場,更多地去研究客戶的需求,一切都要靠作品說話。我們心思一致,就是只在內容上下功夫,全力把自己的劇做好。

先打造自己擅長的作品,隨後逐步擴大製作範圍,這是雄孩子傳媒未來的發展方向。從一定程度上說,“勤”與“穩”是其新年的發展目標

“原有的路徑會繼續走下去,如果有了可行的新方向、新內容也會嘗試,但我們不着急。”盧林神色坦然。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崑崙

校對 | 黃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