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能有一套适合郑当代数学孩子们的学习教材,马爱莲与妹妹耗费5年心血,编制出一套集百家之长,非常实用、有效的简思数学教材。她是省会郑州品牌课外培训机构郑当代教育(原当代数学)学校的掌门人,掌管着12个校区,并深得学生和老师的爱戴。

Shuna/文

人物介绍

马爱莲,巩义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医科大学毕业,声乐硕士。1982年9月就职于河南煤炭建设集团。2003年创办郑州当代培训中心,任校长。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进修。2017年,郑当代商标注册成功;2018年郑州当代教育(当代数学)正式更名为郑当代数学培训中心。2019年自有教学平台上线,实现了教育+互联网的教学升级。

她有88岁的老母亲,为了弥补年轻时对妈妈疏于照顾的歉疚,如今她身边带着老母亲工作。

她是姊妹五个中的老二,多年来,家族中哪个有困难她都会拉一把,她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她是省会郑州品牌课外培训机构郑当代教育(原当代数学)学校的掌门人,掌管着12个校区,并深得学生和老师的爱戴。

她叫马爱莲。

白朗宁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这个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女人,身上有着强大的爱的磁场,无时无刻不给予着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和家长爱、感动、力量与希望。

那个久远的白衣梦

至今,马姓在巩义市米河镇还是一个小姓家族。

马爱莲性情好胜,性格好强,很小的时候便立志,要成为小家族中的“大人物”。

16岁那年,马爱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凤凰”,同时,她为自己的不凡人生,开启了漫漫旅程。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毕业生,1982年,马爱莲被分配到一家国有矿产企业,成了一个企业内部医院的医务人员。她太喜欢穿白大褂了。

由于单位员工常年在外作业,马爱莲也随着深居在嵩山深处的矿产营地,为大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一年又一年,美丽嵩山在马爱莲眼里,已经像自己的家乡。她爱这块土地,她深爱这份职业。

1995年,因工作需要,马爱莲被调到新郑市该企业所在的职工家属院,当了一名以负责退休老人健康为主的社区医生。

退休职工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加上年老体衰,突发各种疾病成了一种常态。面对新的更加繁重的工作,马爱莲在心里自我加压。从来不服输的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不负社区居民们的期望,做好大家的健康保护神。

忙碌而充实的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1998年,医疗改革开始实施,这个自下而上的改革,首先从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推行。这对于常年依靠大树乘凉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经过改革,原本人手就比较紧张的医疗服务中心,人员被裁减得只剩下马爱莲和两个护士了。

哪怕剩下自己一个人也得干!

然而,马爱莲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一下子人手少了,而是单位从此不再承担医疗服务中心的任何费用,所有收入全靠自主经营。

而更令人头疼的是,马爱莲她们平时并不对外营业,只是服务社区一些退休老人,来往患者屈指可数。如此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困境,并没有让马爱莲和两个护士绝望。“办法总比困难多。”马爱莲说。

为了开源节流,一方面大家争取少花钱或不花钱办成事,就连每天的生活费用也控制得很精细;另一方面,马爱莲主动走上门,帮助一些年老的慢性病患者做康复治疗。

由于医疗条件太差,连一些基本的检查设备都没有,所以很多老人的病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第一年,社区里就去世了五六个老人。

一天半夜,住在社区医务室的马爱莲又被紧急的敲门声叫醒,一个老人突然出现了危急病情。得知情况后,马爱莲马上随病人的家属赶到家中。经过诊断,她要求马上把病人送往市里面的大医院进行抢救。漆黑的夜晚,看着身边已是满头华发的病人的老伴,马爱莲二话没说,背起病人就往医院走。一路上,病人吐了她一身,而累得几乎喘不上气的马爱莲忍着满身异味,一点不敢歇脚,只想快一点把病人送到医院。

遗憾的是,尽管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还是没能挽留住老人的生命。

这漫长的一夜,马爱莲是陪着痛不欲生的逝者的老伴度过的。

与妹妹一同办学校

生命如流水,而寄予生命的灵魂意义又在哪里?

此时,已近不惑之年的马爱莲,一直被疑云所困扰。

此时的马爱莲不仅深受职业价值感的困扰,而且突然赶上了“四十岁一刀切”——下岗了。

面对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马爱莲并没有焦躁而苦闷,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2002年,女儿正在郑州市第一中学读高三,每天的学习特别紧张。为了服务好女儿的生活,马爱莲索性在女儿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带着年幼的儿子陪读。

转眼,女儿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时,深感欣慰的马爱莲,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道理。她辗转思考知识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一个孩子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人格教化、品格建构和精神塑造的原本性意义。

这样的持续性价值思考和深刻体验,使马爱莲对人生价值认知有了一次新的开端。特别是她在接下来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对儿子学习进行辅导的时候,更以一种勇于担当的完全责任感,把视角延伸到了所有跟儿子年龄相当的孩子身上。她不但争取把儿子早日培养成才,而且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让更多孩子的人生受到知识的浇灌和滋润。

“我要办学校!”敢想就敢做,想到就做到,是马爱莲天生的性格。

一直想为有数学强项的妹妹办一个少儿知识辅导和思维训练学校,在马爱莲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并且愈发坚定起来。

2003年6月28日,马爱莲揣着自己筹集的1万元钱,在郑州市城东路上租了一套4间、1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买了折叠桌椅和简单的教具,开始招生。

如何招到学生?

没有经验的马爱莲拿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到早市菜场散发。结果,看似人头攒动,却没有效果。第二天,她跑到离自己最近的学校附近,很多接送孩子的家长看到宣传单后纷纷咨询,并且现场就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名。

妹妹在家排行老三,受马爱莲当初“跳农门”影响,学习特别刻苦,最终也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妹妹成为商丘市一所知名中学的数学老师。经过多年的教案研习和教学经验积累,已经成长为一名知名的优秀数学老师。

妹妹放假的第二天,马爱莲跟妹妹商定后,迅速买了相关课本书籍让妹妹整编备课。

7月1日正式开课。前后仅仅用了4天时间,马爱莲就从一个整天在家围着孩子转的家庭主妇角色,一下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开创事业的空间和平台。

女人做事更多凭性情。这种敢大胆决策、快速执行的作风,从一开始就为“郑当代教育”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做事标准。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标准,马爱莲沿用至今。

因为只有妹妹马老师一个人教学,加之妹妹讲授数学的水平高,整个暑假,学校竟然收到了近200名学生,特别是上了一段时间课后,一些家长听说马老师讲课比较好,学生们都很喜欢,纷纷慕名而来。

这超乎意料的红火场面,让本来只准备先尝试一下的马爱莲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用心做“郑当代数学”

暑期过后,各类辅导班进入淡季。面对这种情况,马爱莲只得把开课时间改在了周六和周日,利用每周仅有的两天开课,来维系和支撑学校的运营。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马爱莲的简思数学辅导班一下就爆棚了——竟然多达600名学生来报名学数学!

何以如此?

经过向前来报名的新同学询问得知,原来暑期在简思数学参加学习的学生,开学后很多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解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但老师震惊,而且其他学生乃至他们的家长更是震惊,纷纷后悔没有报名简思的暑期班。

这种良好的口碑相传,为简思数学今天的品牌树立打下了深厚的根基。马爱莲知道,这完全是由妹妹在整个暑期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

突然到来的喜人形势,反而让马爱莲陷入了一种惆怅之中。见到姐姐发愁的样子,妹妹马老师既为姐姐感到高兴,看到学校通过姊妹俩的不懈努力,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希望,又想为姐姐分担一份责任和压力。经过再三考虑,妹妹决定不回自己工作的学校了,留下来继续陪伴姐姐拼搏这份属于她们自己的事业。

妹妹的毅然决定,让姐姐马爱莲心里虽然有了一丝安稳,但面对如此多冲着妹妹马老师来的学生,这样下去,妹妹已经消耗了一个暑假的身体如何支撑得了。

再三权宜之后,马爱莲决定招聘三名优秀教师,跟妹妹组成一个高效、优质的教师团队。虽然初步建立了教师团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但马爱莲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还不停地增加。到了2008年,简思数学辅导学校的学生已经多达1300名,只能分不同时段安排孩子们上课。

“越是学生多,越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只有好的教学质量,才能为简思数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口碑,树立起品牌。”马爱莲说。

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回家,每天晚上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后,老师们都会被学生和家长们团团围住。无论学生或家长提什么样的学习方面的问题,老师们都会当天作答解决,有时候到晚上10点还不能结束。

每当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面对着空空的教室,马爱莲这才缓缓地舒一口气。每天这样的忙碌,已经让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要学会善待和珍惜自己;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知性女性,要放缓生活的节奏,看一看人生路过的风景;已经忘记了自己更是一位母亲和妻子,要散发夜晚窗前灯下的温暖和体贴关怀的细致……

这一切,她能做到,却又做不到。

心会跟爱一起走

每当看到孩子们吃带竹签的小吃时,马爱莲总会提醒他们:“不要竖着吃,别扎着嘴了。”坐电梯的时候,也不忘时时提醒孩子们不要在电梯里打闹。

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一个温暖的长者。

“先做人,再做教育。”这是她一直信奉的理念。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书育人之前一定要先“正己”。她认为老师一定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当老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她便不再是自己,而是孩子们眼中的美好与爱。

马爱莲工作的时候,总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她把整个自己都奉献给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她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快乐地学习。老师就是一个搭桥者,桥搭起来了,学生们的路才会更好走,而我是一个引路人,我带领着师生,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孩子就不会那么累了。”

马爱莲崇尚国学,一直致力于公益国学课的推广。她认为孩子不能只学干巴巴的知识,更要有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她动情地说:“中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孩子们要知道这些,将来还要靠他们传承下去。”

“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老师们每天晚上都会补课到9点多,周六、周日一上就是8个小时,非常辛苦。”她经常找老师们谈心,询问工作中的困难。哪怕在等电梯、上楼梯的时候,遇到老师总会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地打招呼,了解她们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困难。这样,老师们工作起来会感到快乐,也会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孩子,传递给他们的家人。

这种温暖的传递,就是爱。大家都说她有爱的气场。

300万都不换的朋友

马爱莲创办郑当代教育的第二年,一天,正在学校忙碌的她,突然接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她在瞬间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之中。

对于父亲,几十年来,马爱莲始终有一份沉甸甸的爱和牵挂在心底埋藏。记得在外上学期间,父亲除了对她的生活时常挂念,还对她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发展记挂在心。每次放假后从家回学校,父亲总喜欢对她啰唆几句:“好好学习,学到本事才会对社会有用,才会把家治理好。”虽然每次啰唆的内容都一样。“想想父训是财富啊。”马爱莲说。

父亲的离去,让马爱莲突然感觉亲情之间的温暖和深厚无边的母爱,既伟大在点滴之间的呵护,也脆弱于细微之处的体贴。

有一天,正在忙碌中的马爱莲,得知母亲高血压病突犯,吓得她马上把母亲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马爱莲决定,要时时刻刻把母亲留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母亲与自己在一起。

在马爱莲的车里,常备着热水、小棉被、各种小吃和母亲需要按时服用的药,俨然一个温馨的小家。母亲跟着马爱莲在车里,可以看看城市的风景,遇到想吃的东西,她也能买给母亲吃。

然而,作为母亲的马爱莲坦言:“作为母亲,我或许不称职。对于我的孩子,我做的还是不够。”在儿子出国前夕,因为没有时间,儿子只好自己去采购所需的生活用品。“等以后一定把没有陪伴孩子的时间补回来。”她眼神里满满的愧疚。

用心去做一份工作,一年、两年……十年之后,就会发现路越走越好。从一间小教室到一座城市的12座校区就是明证。

马爱莲的一个好朋友这样评价她:“无须回报的慈善和助人,没有怨言的劳作与付出,她的大爱沐浴着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我300万元都不换的朋友。”

“岳敬超解题法”与金牌“郑当代”

为了能有一套适合郑当代数学孩子们的学习教材,马爱莲与妹妹耗费5年心血,编制出一套集百家之长,非常实用、有效的简思数学教材。这套集教学理论经验、实际探索、科学验证、事实证明的教学素材,让每一名来学习的学生如久沐甘霖,不但提升了学习兴趣,更是提高了最终的学习成绩,既树人,又育才。

为了适应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马爱莲决定将学校进行搬迁,并在学生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分校。2008年至今,郑当代教育培训中心相继开设了12家连锁分校,每期在校生8000余人。

在学生家长眼里,郑当代教育培训中心是一所靠家长口碑建立起来的专业少儿、中学生数学培训机构,是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要求的学校,其教学理念超前、教学创新、设施齐全、学习氛围浓厚。早在2007年,郑当代数学就有100多名学子在中考考试中被郑州市名校郑州外国语中学等录取。

数学难不难?难!学数学难不难?不难!

这是在郑当代数学最常听见的学生们的回答,因为在郑当代数学培训学校,老师把平时大家认为比较难的数学,通过让大家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法,由此对数学思考产生兴趣,乃至迷恋,进而找到更好、更多的解题方法。

思考,是一种习惯。一种简思数学的习惯。

岳敬超同学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四年级学生,因为喜欢数学,慕名到郑当代数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思维锻炼,他的进步非常快,特别是会思考发现其他同学想不到的解题办法。有一次,马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在梯形一条腰上的终点与另一条腰两端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占梯形面积的一半。问题刚出来,岳敬超马上就举手说,可以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

马老师震惊了:因为岳敬超同学的答题速度,更因为这个解题方法是到了中学以后学生才能掌握的方法。从此,在郑当代数学的课堂上,老师们把这种解题方法也命名为“岳敬超解题法”。

两年后的今天,岳敬超顺利摘下了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

十多年来,郑当代月多少这样的故事,谁都记不清,但家长的认可与学生的进步,都是马爱莲最好的慰藉和对她的鼓励。

经过不懈探索,简思教育现已形成独有的教学体系和特色。首先,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培训先行,岗前竞争,全程淘汰”教师聘用机制,从源头上抓住了教学质量的根本;其次,以教学对象为中心,实行“学前测试,按需施教,(特色教学)优中更优,差不掉队”的教学形式,从过程上严抓教学质量建设;再次,以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采取“全面提高,跟踪反馈,双向沟通”的培养模式,从终端上保证教学质量的落实,最终形成一个“抓源头,抓过程,抓终端”的综合循环教学体系。

“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别人要求看的,我们背;别人要求写的,我们默;别人认为是重点的,我们更加细化。”马爱莲说。

今天,在郑州这座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省会城市,郑当代数学,早已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金牌专业培训学校。

马爱莲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帮助年轻人成长,实现梦想的自由飞翔。就像每一个园丁都有一座花园,让所有的花草都浸染甘露,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教育,最好的方式是给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