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黄俊明说,贵阳孔学堂不仅让仪式性的礼俗走进生活,还极大发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吸引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学者、学子前来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贵阳与台湾文化交流合作。日前,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走进贵阳孔学堂。

在京台商走进孔学堂感受儒家文化增加民族认同

日前,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走进贵阳孔学堂。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千龙网6月23日讯(记者 刘美君)大成山麓,花溪河畔,一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地标——贵阳孔学堂,正在贵州高原崛起。近日,这里迎来10余位台湾客人。他们走进贵阳孔学堂参访,亲身感受儒家文化,感受“血浓于水、两岸一家亲”的两岸亲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这10余位台湾客人来自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在京台商凝心汇”一行,该活动为期5天,北京市台联部分名誉理事和在京台商共20余人参加。

孔学堂背倚大将山,俯瞰花溪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走过棂星门,踏过泮桥,拾阶而上,333阶梯绵延向上,寓意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是无止境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大成广场上,9.28米的孔子标准石像微笑审视着芸芸学子。孔学堂里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让人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创办平民教育,广收弟子3000,传播儒家文化。自孔子老家曲阜往西南,1800公里以外的贵阳, 2013年正式开放贵阳孔学堂,开设公益讲堂,讲学布道,成为新杏坛。新建成的孔学堂选址在花溪湿地的大将山下,占地460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群山环抱,曲径通幽处,建筑有别于曲阜孔庙的明清风格,而是采用汉唐风韵,黑白色调,沉稳拙朴,大气恢宏,给人大开大合的庄重感。

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贵阳孔学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年来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研究,让人们通过观看、聆听、体验等多种维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生“链接”。

顶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腾鸿年告诉记者,通过参观游览亲身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阳明文化的悠久灿烂,感受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血浓于水、两岸一家亲”的两岸亲情,增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黄俊明说,贵阳孔学堂不仅让仪式性的礼俗走进生活,还极大发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吸引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学者、学子前来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贵阳与台湾文化交流合作。

在宝岛眼镜董事总经理陈文馆看来,儒家文化氛围和阳明文化在大陆保留的更好、更实际。同时,他强调,两岸要多了解、多交流,才能让更多人了解两岸的文化交流与“两岸一家亲”的重要内涵。近日出台的“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在京台商走进孔学堂感受儒家文化增加民族认同

日前,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走进贵阳孔学堂。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在京台商走进孔学堂感受儒家文化增加民族认同

日前,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组织的“2019年在京台商凝心汇”活动走进贵阳孔学堂。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