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观众可能并不认识徐浩峰,但相信近几年有关注武侠文化的中国观众,很难没有听过电影《倭寇踪迹》《箭士柳白猿》和《师父》。徐浩峰的武侠电影。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文|令狐伯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武侠,是中国男人的梦,是所有中国人的童话。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中国武侠文化自先秦诸子便已经出现,到汉代史书《史记》的“刺客列传”。

唐宋传奇和明清长篇小说,武侠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清末和民国时期大量旧派武侠小说的出现。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当代中国人最熟知的武侠世界,仍然金古梁温黄五大家所打造,当中又首推金庸和古龙。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金庸,古龙两位武侠宗师,与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等。这短短的百年时间,华夏大地里众多的武侠宗师们。

他们创造出一部部经典流传的武侠小说。

他们描绘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

他们刻画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武侠故事。

他们讲述了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武侠爱情。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文化的浩瀚博大,经典的武侠故事,武侠人物,一如百多年来武侠作家的经典武侠小说一样,对于中国人根本数之不尽。

武侠文化是独特的,根植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从而诞生出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文化。

武侠文化也是幸运的,在金古梁温黄武侠宗师,将武侠文化推到巅峰时期,正巧遇到全世界影视文化的崛起。

中国武侠文化,也得以在大小荧幕上实现中国人的成人童话。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人在江湖,生不由己。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经典的武侠影视有多少?真的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以金古梁温黄几位宗师举例,金庸的武侠作品一直最为瞩目。

金庸武侠小说从50年代中期开始,贯穿整个60年代,70年代早期就已经封笔。

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50年代诞生之初就已经拍摄过电影,但现在的观众了解不多。真正令现在观众铭记于心作品,都在80年代过后。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的黄日华和翁美玲的经典形象,主题曲《铁血丹心》更是家喻户晓。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95年TVB版《神雕侠侣》古天乐和李若彤的神仙眷侣,留下最美好的“神话情话”。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97年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难念的经》诉尽佛家的“爱恨贪嗔’。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TVB拍摄了大量经典金庸武侠影视作品,后来大陆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不失为创造另一种经典方式。

更不用提,80,90年代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时期。

香港武侠电影的惊艳绝尘。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香港武侠电影鼎盛时期,因为有胡金铨,张彻,楚原,徐克,黄霑,顾嘉辉,等等大师,完美的将中国人的成人童话,武侠完美展现在了大银幕上。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它是胡金铨《侠女》在戛纳捧回首个华语电影技术大奖的飘逸出尘。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它是徐克《笑傲江湖2》里电影技术重现金庸原著“独孤九剑”的神乎其技。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它是徐克《黄飞鸿》里里侠士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科技交替大时代下的民族脊梁。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它是徐克《新龙门客栈》里漫漫黄沙的江湖情仇和恣意纵横。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它是徐克《断刀客》里真实江湖残忍血腥的厮杀。

没错,徐克是华语武侠电影最大的功臣,但当然也不能忘了徐克背后的黄霑,顾嘉辉,袁和平,程小东等等,还有无数香港电影人,对于武侠文化的贡献。

我们自然更不能忘了,除了徐克其它经典的武侠电影。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李安的《卧虎藏龙》让华语武侠文化的光彩在全世界绽放。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让众多侠客陷入现代都市的爱恨情仇。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何平的《双旗镇刀客》极具古龙神韵的一击必杀。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张艺谋的《英雄》重诉先秦刺客的胸怀天下,与秦王一统华夏的博大胸襟。

华语武侠电影,华夏武侠文化值得书写的作品和故事,太多,太多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像美国电影辉煌时期的西部片,日本电影鼎盛时期的剑戟片一样,华语武侠文化,同样随着时代逐渐衰落了。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作家有金古梁温黄的高峰,在2000年的大陆新武侠和台湾作家 孙晓《英雄志》后。

中国通俗文学完全被网络小说取代,有的“侠”文化,也成为“武侠”升级的“仙侠”,“修真”和“修仙”。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电视剧大陆张纪中版金庸剧,在当时受到大多数中国观众的群嘲。

直到今天还在翻拍,却越来越烂的金庸剧证明,张纪中版金庸剧已经是武侠剧最后的辉煌。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电影进入新世纪后,经过2000年到2010年前十年张艺谋类武侠大片时代后。除了偶尔出现的《剑雨》,《一代宗师》,《绣春刀》几部电影。

华语电影市场上,武侠早不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重磅类型。

武侠电影和武侠文化,仿佛就被中国人给抛弃了?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成也金庸,败也金庸。

武侠电影和武侠文化,与其说是被中国观众给抛弃,倒不如说是中国人已经将武侠文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不可能再突破了。

深究原因,无非也就是基础科学的应用科学的问题。

武侠的基础科学:自然是其源头的武侠文学。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的影视剧虽然原创作品也有很多,但从武侠小说汲取营养还是占了最大头。

但中国武侠小说,金古梁温黄的武侠作品创造太高的山峰,新世纪短暂出现的大陆新武侠运动和孙晓的《英雄志》。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这些武侠作家的作品,不是受到前辈的影响太深,如凤歌的《昆仑》,完全就是金庸的复刻版。

便是各方面根本都无法超越,《英雄志》已经非常出色,但整体水准达到不四大宗师早期水准,遑论巅峰时期,何况《英雄志》现在还烂尾。

武侠的应用科学:自然是电影工业技术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文学里光怪陆离的世界,神乎其技的武功,荡气回肠的故事,凄美动人的爱情等等。

70,80,90年代香港武侠电影,在最好的时代将最好的武侠文化,完全的还原在大小银幕之上。

2000年之后。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李安的《卧虎藏龙》西方自由思想和东方传统侠义文化造成的冲突。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张艺谋的《英雄》利用缤纷色彩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陈可辛的《投名状》里小官在动荡时代里的命运浮沉。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周星驰的《功夫》里漫画式的草根小人物的涅槃成佛。

成龙的《神话》,徐克的《七剑》,冯小刚的《夜宴》,陈可辛的《武侠》等等。

2000年后的武侠电影,不管现在观众喜欢与否。除了硬件场面的全面升级,也不能否认这些华语电影人,对于武侠文化在新时代精神内核的探索。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武侠电影和武侠文化的衰落,始终是历史环境的原因。

一如武侠电影巅峰时期的香港武侠电影,却没有在国际上面大放异彩。

新世纪过后,李安以《卧虎藏龙》将武侠带入全世界,再搭上内地经济和电影市场起飞的东风,张艺谋《英雄》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古装大片时代,最终让多少大导演转行拍摄武侠电影,最终只谱写了一曲夕阳悲歌。

武侠电影并没有没落,只是经过辉煌和狂欢过后,回归冷静。

最后武侠的延续只剩下他,徐浩峰!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很多观众可能并不认识徐浩峰,但相信近几年有关注武侠文化的中国观众,很难没有听过电影《倭寇踪迹》《箭士柳白猿》和《师父》。

2010年后,武侠电影也贡献出《剑雨》,《一代宗师》,《绣春刀》等优秀作品。

这些武侠电影却不可能再复制,导演对于武侠文化也不会有更多的尝试延伸。这种情况在华语电影当中,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一如第六代大导演贾樟柯,传闻许久要拍的武侠电影《在清朝》。

一言以蔽之:这些武侠电影背后的导演团队,对于武侠并不了解和长情,徐浩峰便成为了唯一一的人选。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此日自知身不死,奔走江南数十城

徐浩峰的成长经历相当神奇,如果身在古代是能入“传奇解谜”类,那种中国地摊文学的。

之所徐浩峰成为最后的武侠宗师,源于满足“武侠的基础科学”和“武侠的应用科学”两大条上。

徐浩峰能写武侠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徐浩峰的二姥爷李仲轩是民国传统武林人士,从那本《逝去的武林》书籍来看,李仲轩教给徐浩峰的不止传统武术技法。

更多是今天难以得见的民国武林秩序,武学世界观。

这种出身经历让徐浩峰的武侠小说,在继金古梁温黄过后,一举超越大陆新武侠成为大陆武侠文学的一位宗师。

前面的武侠小说不管金古梁温黄,还是大陆新武侠。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这些作家大多数都并非学武出身,金古梁漫因为时代环境原因,对于传统武术颇有涉猎,但本质上还是文人的浪漫想象。

徐浩峰的武侠小说却不同,不管有多少不喜欢徐浩峰的人,对于提出的武术能否实战的争议颇大。

但徐浩峰的武侠小说,因为家族武术文化积淀,创作的武侠小说有着真枪实刀。

形意拳又叫践拳,践步就是剪歩。……剪刀能剪开东西,是因为根不动,左右相夹……人的根是裆……对外教的八卦步就是绕圈,看见可造之材多教出一个探字,多探一点脚腕就灵活了,探出去再往回一搓,可振裆力……裆部发力两腿震动如弓弦,力道上冲手部。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不管懂得与否,真实与假,但确实独具匠心。

徐浩峰的武侠叙事一向很精炼,书中阐述的思想文化,却异常的厚重。

如作品《武士会》里有这样的一段:

习武后生理异变,往往热气上脑,越是聪慧人,越会灵感奔涌,刹那疯癫。此时,须挨师父打。此时,无道理可讲,一顿乱揍,方能歇下狂心。

和尚坐禅,也有此现象,称为“禅病”。禅宗棒喝,就是打,后世文人不懂,美化成富于诗意的玄妙事。看《憨山老人梦游集》,憨山大师明白棒喝真相,在五台山自修时,猛然亢奋,数日不睡,写下三百余首诗,自知禅病来临,感慨:“可惜禅宗已衰,当世找不到一个打我的人。”

《武士会》的主角李尊吾,后来果真再次陷入了“禅病悲魔”。

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这是禅病里的悲魔,原以为二十二年前已经克服。学佛学道,自古有许多自杀的人,拳学近于佛道,越具天才,越易自杀。

低劣无聊,是人间常道。反抗低劣,天诛之。天道伐优,以保证人类的低劣。释迦牟尼初传道时,弟子也自杀多位,佛亦无奈。

此种毁身的冲动,只可称“悲从中来”,中是什么?没有缘故,无法指认

有原因的悲伤,可以施治;无缘无故的悲伤,无可救药

徐浩峰撰写的武侠小说,每部作品里面蕴含这样大量的佛道,武术和传统文化的哲思。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如《道士下山》里道家出世入世的感慨。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如《大日坛城》高手对棋投入的气势比拼。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如《刀背藏身》的民国武术家和和民国传统武术的规则秩序。

说到规则秩序,这是徐浩峰武侠小说最核心的哲学。他的武侠小说和武侠作品当中,最擅长重现民国和中国古代的江湖秩序,武林规则,处事哲学,人间百态和社交伦理。

正如前面所讲,对于徐浩峰不管喜欢与否,但凡看过其武侠作品的人。都不能否认徐浩峰作品里面,那种对于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构建。

徐浩峰是继金古梁温黄武侠后,唯一创造写实武侠的一位武侠大师。

徐浩峰也是那些大陆新武侠作品,不具备“精气神”的武侠思想哲学。

徐浩峰除能写武侠,也能懂武侠。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人是不知报恩的,人,不老没有天理,人,是该老的。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徐浩峰出生于武术家族,自已还研习过武术,同时还撰写过武侠小说。最重的一点,还是徐浩峰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徐浩峰在拍武侠电影前,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徐浩峰能懂武侠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众所周知,徐浩峰是北电的老师。

有流传徐浩峰的电影课,在北电与曹保平的课是最受学生喜欢的。

徐浩峰不但讲课时金句频出,很多武侠电影幕后采访视频,同样流传出来大量的实用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句子。

徐浩峰在懂武侠这点,最显而易见的还是其撰写的影评集《刀与星辰》。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徐浩峰在《刀与星辰》里有过分析著名武侠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李慕白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平静地沿着水道行走,这是胡金铨的标志,这是文人的出场而不是大侠的出常,一般武打片的人物出场都动静很大,不是飞着就是跑着,徐克电影都是这样。李慕白的出场和《龙门客栈》的周怀安一样,这是李安在和胡金铨保持一致,表明在以武打片写中国文化

徐浩峰在《刀与星辰》里对于很多电影的分析,可谓是真正的多面性的展示了,什么叫电影的技术和艺术。

这些年来,华语武侠电影的衰落,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多少人了解。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上个月,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徐浩峰对于武侠电影为何会衰落,为何现在难以获得国际性大奖,便表达过自已的观点。

胡金铨拿的是技术类奖,中国的人情世故并不能有效地向西方“渗透”,“A Touch of Zen”的含义他们真的懂吗?侯孝贤自己也说,武术不过是《刺客聂隐娘》的一层外衣,因为文化拍到很深的地方,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存在和生活”,那才是戛纳看重的。

作为武术家族出身,习练武术的北影老师。

徐浩峰不但积淀深厚懂得武侠文化,还因为专业知识丰富能刨析武侠电影。

同样,徐浩峰还懂得拍武侠。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角色武打一招一式、划勒巴子。

打斗重着气氛烘托,一击毙命!

徐浩峰不但是一名武侠小说作家,一名北电电影导师,更是一名武侠电影的导演。

徐浩峰的武侠电影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迄今为止,徐浩峰共拍摄了五部武侠电影,编剧了一部武侠电影,一部武侠电视剧。

已经上映的三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和《师父》。

2011年,徐浩峰交出了首部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不得不说,懂得撰写武侠小说,和导演专业出身刨析电影,真正自已上手实践,还是缺乏经验。

首部电影《倭寇的踪迹》,与2012年拍摄但2016年上映的《箭士柳白猿》相同。

两部电影本质上都是小投资的文艺片,徐浩峰无论在故事的处理,台词的编排,角色的塑造,与武打的影像表现上,仍然充满文人实践时的美好想象。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这让两部武侠电影都有个问题,角色说话行事神神叨叨的,总显得有些神经质。

电影的武打设计,已经摆脱后香港武侠电影时代无法突破的武打套路,本质上接近去了威压的胡金铨。

遗憾的是,最终却没能做到胡金铨武打极静又极动的灵气。

这让普通观众看徐浩峰的前两部电影,都会产生一种在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晦涩难懂的虚假感。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除却之外,只剩下于承惠老爷子过硬传统武术展示,让人叹服。

在此过后,徐浩峰成为了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编剧,这帮助徐浩峰得到一座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但徐浩峰在《一代宗师》收获最大的,应该还是和香港电影大师,成熟电影人的合作,过程中对于电影技法的实际操作。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倭寇的踪迹》的故事:天下早没有倭寇,戚家军失势,传人为了传下戚家军的刀法,和当地武行造成了冲突。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箭客柳白箭》的故事:柳白猿因为姐姐受辱,后意外成为了仲裁人,从而在武林仲裁者和军方合作办事,二者的冲突。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师父》故事:广东咏春门人陈识北上天津扬名,表面所有心血毁于徒弟的强硬。实则暗示整个民国开林,最后毁于军阀混战,武行最终沦为军界附庸。

三部电影的故事或许个别不同,但讲的都是武行在时代下的抉择和冲突。

前两部电影让人觉得神神叨叨,但到了第三部电影《师父》里。

徐浩峰在电影技法上的处理,明显就有了质的飞跃。

从《师父》剧情的线索的铺陈,到人物角色台词表现,再到背后思想内核的阐述。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尤其《师父》武打设计的处理,既满足气氛对峙,一击必杀的写实武打理念,又实现高手交手影像美学的可观性。

其中津津乐道的结尾一战,徐浩峰使用八斩刀、单锋剑、子午鸳鸯钺、战身刀、日月乾坤刀等等,各种中国特有的冷兵器。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这种不算新颖的写实武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则结合,绝对是别开一面。

徐浩峰已经交出的三部武侠电影,便是如此。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绝代风华无处觅

千秋侠客梦,诗眼倦天涯!

徐浩峰除了已经交出的三部武侠电影,两部编剧的作品,未来还有着三部武侠影视作品。

除了一直没有动静古龙的《天涯明月刀》。

将于7月29日上映的《刀背藏身》,这讲述在长城对战日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长城大刀刀法。从民间武术人士侠义风骨,再到民国军界的家国情怀,再到日本武术等的展现。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除此之外,徐浩峰还有一部已经拍好的武侠电影,陈坤,周迅和宋佳等主演的《诗眼倦天涯》。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本身出身元代散曲,从电影上看演员阵容无疑再次升级,徐浩峰的武侠电影已经更加的商业和主流。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徐浩峰古代的武侠电影有《倭寇的踪迹》,现在《诗眼倦天涯》只有寥寥几张剧照。

我们就可窥见,如《倭寇的踪迹》胡金铨式的场景构图。水墨风的自然场景,精雕细琢的服化道。与中国传统美术完美融合,胡金铨考据的武士侠客的传统意境,终于重回银幕之上

最后,徐浩峰与其它对武侠玩票性质的导演不同。这位武术家庭出生,了解撰写武侠小说,懂得武侠文化,同样擅长拍摄武侠电影的武侠小说家,北影导师,武侠编剧导演。

他,最后的武侠宗师

最终也只会一直拍武侠电影。

兴许从香港武侠文化黄金时代走来的观众,对于徐浩峰的武侠电影,武侠文化和武侠理念,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甚至是争议。

但在华语武侠文化回归平静状态之后,还在独自坚持,开拓构建,发扬华语武侠文化的电影人。

徐浩峰,已是华语武侠最后的侠者。

更多关于徐浩峰和武侠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