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觀衆可能並不認識徐浩峯,但相信近幾年有關注武俠文化的中國觀衆,很難沒有聽過電影《倭寇蹤跡》《箭士柳白猿》和《師父》。徐浩峯的武俠電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文|令狐伯光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武俠,是中國男人的夢,是所有中國人的童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中國武俠文化自先秦諸子便已經出現,到漢代史書《史記》的“刺客列傳”。

唐宋傳奇和明清長篇小說,武俠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清末和民國時期大量舊派武俠小說的出現。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當代中國人最熟知的武俠世界,仍然金古梁溫黃五大家所打造,當中又首推金庸和古龍。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金庸,古龍兩位武俠宗師,與梁羽生,溫瑞安,黃易等等。這短短的百年時間,華夏大地裏衆多的武俠宗師們。

他們創造出一部部經典流傳的武俠小說。

他們描繪了一個個光怪陸離的武俠世界。

他們刻畫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武俠故事。

他們講述了一個個悽美動人的武俠愛情。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文化的浩瀚博大,經典的武俠故事,武俠人物,一如百多年來武俠作家的經典武俠小說一樣,對於中國人根本數之不盡。

武俠文化是獨特的,根植於中國特有的文化土壤,從而誕生出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文化。

武俠文化也是幸運的,在金古梁溫黃武俠宗師,將武俠文化推到巔峯時期,正巧遇到全世界影視文化的崛起。

中國武俠文化,也得以在大小熒幕上實現中國人的成人童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人在江湖,生不由己。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經典的武俠影視有多少?真的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以金古梁溫黃幾位宗師舉例,金庸的武俠作品一直最爲矚目。

金庸武俠小說從50年代中期開始,貫穿整個60年代,70年代早期就已經封筆。

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在50年代誕生之初就已經拍攝過電影,但現在的觀衆瞭解不多。真正令現在觀衆銘記於心作品,都在80年代過後。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83年TVB版《射鵰英雄傳》的黃日華和翁美玲的經典形象,主題曲《鐵血丹心》更是家喻戶曉。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95年TVB版《神鵰俠侶》古天樂和李若彤的神仙眷侶,留下最美好的“神話情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97年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難唸的經》訴盡佛家的“愛恨貪嗔’。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TVB拍攝了大量經典金庸武俠影視作品,後來大陸張紀中版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不失爲創造另一種經典方式。

更不用提,80,90年代在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時期。

香港武俠電影的驚豔絕塵。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香港武俠電影鼎盛時期,因爲有胡金銓,張徹,楚原,徐克,黃霑,顧嘉輝,等等大師,完美的將中國人的成人童話,武俠完美展現在了大銀幕上。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它是胡金銓《俠女》在戛納捧回首個華語電影技術大獎的飄逸出塵。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它是徐克《笑傲江湖2》裏電影技術重現金庸原著“獨孤九劍”的神乎其技。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它是徐克《黃飛鴻》裏裏俠士在傳統文化和西方科技交替大時代下的民族脊樑。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它是徐克《新龍門客棧》裏漫漫黃沙的江湖情仇和恣意縱橫。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它是徐克《斷刀客》裏真實江湖殘忍血腥的廝殺。

沒錯,徐克是華語武俠電影最大的功臣,但當然也不能忘了徐克背後的黃霑,顧嘉輝,袁和平,程小東等等,還有無數香港電影人,對於武俠文化的貢獻。

我們自然更不能忘了,除了徐克其它經典的武俠電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李安的《臥虎藏龍》讓華語武俠文化的光彩在全世界綻放。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讓衆多俠客陷入現代都市的愛恨情仇。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何平的《雙旗鎮刀客》極具古龍神韻的一擊必殺。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張藝謀的《英雄》重訴先秦刺客的胸懷天下,與秦王一統華夏的博大胸襟。

華語武俠電影,華夏武俠文化值得書寫的作品和故事,太多,太多了。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像美國電影輝煌時期的西部片,日本電影鼎盛時期的劍戟片一樣,華語武俠文化,同樣隨着時代逐漸衰落了。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作家有金古梁溫黃的高峯,在2000年的大陸新武俠和臺灣作家 孫曉《英雄志》後。

中國通俗文學完全被網絡小說取代,有的“俠”文化,也成爲“武俠”升級的“仙俠”,“修真”和“修仙”。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電視劇大陸張紀中版金庸劇,在當時受到大多數中國觀衆的羣嘲。

直到今天還在翻拍,卻越來越爛的金庸劇證明,張紀中版金庸劇已經是武俠劇最後的輝煌。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電影進入新世紀後,經過2000年到2010年前十年張藝謀類武俠大片時代後。除了偶爾出現的《劍雨》,《一代宗師》,《繡春刀》幾部電影。

華語電影市場上,武俠早不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重磅類型。

武俠電影和武俠文化,彷彿就被中國人給拋棄了?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日出東方,唯我不敗。

成也金庸,敗也金庸。

武俠電影和武俠文化,與其說是被中國觀衆給拋棄,倒不如說是中國人已經將武俠文化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巔峯,不可能再突破了。

深究原因,無非也就是基礎科學的應用科學的問題。

武俠的基礎科學:自然是其源頭的武俠文學。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的影視劇雖然原創作品也有很多,但從武俠小說汲取營養還是佔了最大頭。

但中國武俠小說,金古梁溫黃的武俠作品創造太高的山峯,新世紀短暫出現的大陸新武俠運動和孫曉的《英雄志》。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這些武俠作家的作品,不是受到前輩的影響太深,如鳳歌的《崑崙》,完全就是金庸的復刻版。

便是各方面根本都無法超越,《英雄志》已經非常出色,但整體水準達到不四大宗師早期水準,遑論巔峯時期,何況《英雄志》現在還爛尾。

武俠的應用科學:自然是電影工業技術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文學裏光怪陸離的世界,神乎其技的武功,蕩氣迴腸的故事,悽美動人的愛情等等。

70,80,90年代香港武俠電影,在最好的時代將最好的武俠文化,完全的還原在大小銀幕之上。

2000年之後。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李安的《臥虎藏龍》西方自由思想和東方傳統俠義文化造成的衝突。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張藝謀的《英雄》利用繽紛色彩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下。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陳可辛的《投名狀》裏小官在動盪時代裏的命運浮沉。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周星馳的《功夫》裏漫畫式的草根小人物的涅槃成佛。

成龍的《神話》,徐克的《七劍》,馮小剛的《夜宴》,陳可辛的《武俠》等等。

2000年後的武俠電影,不管現在觀衆喜歡與否。除了硬件場面的全面升級,也不能否認這些華語電影人,對於武俠文化在新時代精神內核的探索。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武俠電影和武俠文化的衰落,始終是歷史環境的原因。

一如武俠電影巔峯時期的香港武俠電影,卻沒有在國際上面大放異彩。

新世紀過後,李安以《臥虎藏龍》將武俠帶入全世界,再搭上內地經濟和電影市場起飛的東風,張藝謀《英雄》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古裝大片時代,最終讓多少大導演轉行拍攝武俠電影,最終只譜寫了一曲夕陽悲歌。

武俠電影並沒有沒落,只是經過輝煌和狂歡過後,迴歸冷靜。

最後武俠的延續只剩下他,徐浩峯!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很多觀衆可能並不認識徐浩峯,但相信近幾年有關注武俠文化的中國觀衆,很難沒有聽過電影《倭寇蹤跡》《箭士柳白猿》和《師父》。

2010年後,武俠電影也貢獻出《劍雨》,《一代宗師》,《繡春刀》等優秀作品。

這些武俠電影卻不可能再複製,導演對於武俠文化也不會有更多的嘗試延伸。這種情況在華語電影當中,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一如第六代大導演賈樟柯,傳聞許久要拍的武俠電影《在清朝》。

一言以蔽之:這些武俠電影背後的導演團隊,對於武俠並不瞭解和長情,徐浩峯便成爲了唯一一的人選。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此日自知身不死,奔走江南數十城

徐浩峯的成長經歷相當神奇,如果身在古代是能入“傳奇解謎”類,那種中國地攤文學的。

之所徐浩峯成爲最後的武俠宗師,源於滿足“武俠的基礎科學”和“武俠的應用科學”兩大條上。

徐浩峯能寫武俠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徐浩峯的二姥爺李仲軒是民國傳統武林人士,從那本《逝去的武林》書籍來看,李仲軒教給徐浩峯的不止傳統武術技法。

更多是今天難以得見的民國武林秩序,武學世界觀。

這種出身經歷讓徐浩峯的武俠小說,在繼金古梁溫黃過後,一舉超越大陸新武俠成爲大陸武俠文學的一位宗師。

前面的武俠小說不管金古梁溫黃,還是大陸新武俠。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這些作家大多數都並非學武出身,金古梁漫因爲時代環境原因,對於傳統武術頗有涉獵,但本質上還是文人的浪漫想象。

徐浩峯的武俠小說卻不同,不管有多少不喜歡徐浩峯的人,對於提出的武術能否實戰的爭議頗大。

但徐浩峯的武俠小說,因爲家族武術文化積澱,創作的武俠小說有着真槍實刀。

形意拳又叫踐拳,踐步就是剪歩。……剪刀能剪開東西,是因爲根不動,左右相夾……人的根是襠……對外教的八卦步就是繞圈,看見可造之材多教出一個探字,多探一點腳腕就靈活了,探出去再往回一搓,可振襠力……襠部發力兩腿震動如弓弦,力道上衝手部。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不管懂得與否,真實與假,但確實獨具匠心。

徐浩峯的武俠敘事一向很精煉,書中闡述的思想文化,卻異常的厚重。

如作品《武士會》裏有這樣的一段:

習武后生理異變,往往熱氣上腦,越是聰慧人,越會靈感奔湧,剎那瘋癲。此時,須挨師父打。此時,無道理可講,一頓亂揍,方能歇下狂心。

和尚坐禪,也有此現象,稱爲“禪病”。禪宗棒喝,就是打,後世文人不懂,美化成富於詩意的玄妙事。看《憨山老人夢遊集》,憨山大師明白棒喝真相,在五臺山自修時,猛然亢奮,數日不睡,寫下三百餘首詩,自知禪病來臨,感慨:“可惜禪宗已衰,當世找不到一個打我的人。”

《武士會》的主角李尊吾,後來果真再次陷入了“禪病悲魔”。

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這是禪病裏的悲魔,原以爲二十二年前已經克服。學佛學道,自古有許多自殺的人,拳學近於佛道,越具天才,越易自殺。

低劣無聊,是人間常道。反抗低劣,天誅之。天道伐優,以保證人類的低劣。釋迦牟尼初傳道時,弟子也自殺多位,佛亦無奈。

此種毀身的衝動,只可稱“悲從中來”,中是什麼?沒有緣故,無法指認

有原因的悲傷,可以施治;無緣無故的悲傷,無可救藥

徐浩峯撰寫的武俠小說,每部作品裏面蘊含這樣大量的佛道,武術和傳統文化的哲思。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如《道士下山》裏道家出世入世的感慨。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如《大日壇城》高手對棋投入的氣勢比拼。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如《刀背藏身》的民國武術家和和民國傳統武術的規則秩序。

說到規則秩序,這是徐浩峯武俠小說最核心的哲學。他的武俠小說和武俠作品當中,最擅長重現民國和中國古代的江湖秩序,武林規則,處事哲學,人間百態和社交倫理。

正如前面所講,對於徐浩峯不管喜歡與否,但凡看過其武俠作品的人。都不能否認徐浩峯作品裏面,那種對於傳統武術和傳統文化的獨特構建。

徐浩峯是繼金古梁溫黃武俠後,唯一創造寫實武俠的一位武俠大師。

徐浩峯也是那些大陸新武俠作品,不具備“精氣神”的武俠思想哲學。

徐浩峯除能寫武俠,也能懂武俠。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人是不知報恩的,人,不老沒有天理,人,是該老的。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徐浩峯出生於武術家族,自已還研習過武術,同時還撰寫過武俠小說。最重的一點,還是徐浩峯還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徐浩峯在拍武俠電影前,已經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徐浩峯能懂武俠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衆所周知,徐浩峯是北電的老師。

有流傳徐浩峯的電影課,在北電與曹保平的課是最受學生喜歡的。

徐浩峯不但講課時金句頻出,很多武俠電影幕後採訪視頻,同樣流傳出來大量的實用性和理論性很強的句子。

徐浩峯在懂武俠這點,最顯而易見的還是其撰寫的影評集《刀與星辰》。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徐浩峯在《刀與星辰》裏有過分析著名武俠電影,李安的《臥虎藏龍》,其中一段內容如下:

李慕白出現的第一個鏡頭是平靜地沿着水道行走,這是胡金銓的標誌,這是文人的出場而不是大俠的出常,一般武打片的人物出場都動靜很大,不是飛着就是跑着,徐克電影都是這樣。李慕白的出場和《龍門客棧》的周懷安一樣,這是李安在和胡金銓保持一致,表明在以武打片寫中國文化

徐浩峯在《刀與星辰》裏對於很多電影的分析,可謂是真正的多面性的展示了,什麼叫電影的技術和藝術。

這些年來,華語武俠電影的衰落,已經成爲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深層次的原因,沒有多少人瞭解。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上個月,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上,徐浩峯對於武俠電影爲何會衰落,爲何現在難以獲得國際性大獎,便表達過自已的觀點。

胡金銓拿的是技術類獎,中國的人情世故並不能有效地向西方“滲透”,“A Touch of Zen”的含義他們真的懂嗎?侯孝賢自己也說,武術不過是《刺客聶隱娘》的一層外衣,因爲文化拍到很深的地方,歸根結底是“關於人的存在和生活”,那纔是戛納看重的。

作爲武術家族出身,習練武術的北影老師。

徐浩峯不但積澱深厚懂得武俠文化,還因爲專業知識豐富能刨析武俠電影。

同樣,徐浩峯還懂得拍武俠。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角色武打一招一式、劃勒巴子。

打鬥重着氣氛烘托,一擊斃命!

徐浩峯不但是一名武俠小說作家,一名北電電影導師,更是一名武俠電影的導演。

徐浩峯的武俠電影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迄今爲止,徐浩峯共拍攝了五部武俠電影,編劇了一部武俠電影,一部武俠電視劇。

已經上映的三部電影:《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和《師父》。

2011年,徐浩峯交出了首部武俠電影《倭寇的蹤跡》。不得不說,懂得撰寫武俠小說,和導演專業出身刨析電影,真正自已上手實踐,還是缺乏經驗。

首部電影《倭寇的蹤跡》,與2012年拍攝但2016年上映的《箭士柳白猿》相同。

兩部電影本質上都是小投資的文藝片,徐浩峯無論在故事的處理,臺詞的編排,角色的塑造,與武打的影像表現上,仍然充滿文人實踐時的美好想象。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這讓兩部武俠電影都有個問題,角色說話行事神神叨叨的,總顯得有些神經質。

電影的武打設計,已經擺脫後香港武俠電影時代無法突破的武打套路,本質上接近去了威壓的胡金銓。

遺憾的是,最終卻沒能做到胡金銓武打極靜又極動的靈氣。

這讓普通觀衆看徐浩峯的前兩部電影,都會產生一種在故弄玄虛,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虛假感。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除卻之外,只剩下於承惠老爺子過硬傳統武術展示,讓人歎服。

在此過後,徐浩峯成爲了王家衛《一代宗師》的編劇,這幫助徐浩峯得到一座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但徐浩峯在《一代宗師》收穫最大的,應該還是和香港電影大師,成熟電影人的合作,過程中對於電影技法的實際操作。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倭寇的蹤跡》的故事:天下早沒有倭寇,戚家軍失勢,傳人爲了傳下戚家軍的刀法,和當地武行造成了衝突。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箭客柳白箭》的故事:柳白猿因爲姐姐受辱,後意外成爲了仲裁人,從而在武林仲裁者和軍方合作辦事,二者的衝突。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師父》故事:廣東詠春門人陳識北上天津揚名,表面所有心血毀於徒弟的強硬。實則暗示整個民國開林,最後毀於軍閥混戰,武行最終淪爲軍界附庸。

三部電影的故事或許個別不同,但講的都是武行在時代下的抉擇和衝突。

前兩部電影讓人覺得神神叨叨,但到了第三部電影《師父》裏。

徐浩峯在電影技法上的處理,明顯就有了質的飛躍。

從《師父》劇情的線索的鋪陳,到人物角色臺詞表現,再到背後思想內核的闡述。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尤其《師父》武打設計的處理,既滿足氣氛對峙,一擊必殺的寫實武打理念,又實現高手交手影像美學的可觀性。

其中津津樂道的結尾一戰,徐浩峯使用八斬刀、單鋒劍、子午鴛鴦鉞、戰身刀、日月乾坤刀等等,各種中國特有的冷兵器。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這種不算新穎的寫實武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規則結合,絕對是別開一面。

徐浩峯已經交出的三部武俠電影,便是如此。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絕代風華無處覓

千秋俠客夢,詩眼倦天涯!

徐浩峯除了已經交出的三部武俠電影,兩部編劇的作品,未來還有着三部武俠影視作品。

除了一直沒有動靜古龍的《天涯明月刀》。

將於7月29日上映的《刀背藏身》,這講述在長城對戰日軍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長城大刀刀法。從民間武術人士俠義風骨,再到民國軍界的家國情懷,再到日本武術等的展現。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除此之外,徐浩峯還有一部已經拍好的武俠電影,陳坤,周迅和宋佳等主演的《詩眼倦天涯》。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詩眼倦天涯》本身出身元代散曲,從電影上看演員陣容無疑再次升級,徐浩峯的武俠電影已經更加的商業和主流。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徐浩峯古代的武俠電影有《倭寇的蹤跡》,現在《詩眼倦天涯》只有寥寥幾張劇照。

我們就可窺見,如《倭寇的蹤跡》胡金銓式的場景構圖。水墨風的自然場景,精雕細琢的服化道。與中國傳統美術完美融合,胡金銓考據的武士俠客的傳統意境,終於重回銀幕之上

最後,徐浩峯與其它對武俠玩票性質的導演不同。這位武術家庭出生,瞭解撰寫武俠小說,懂得武俠文化,同樣擅長拍攝武俠電影的武俠小說家,北影導師,武俠編劇導演。

他,最後的武俠宗師

最終也只會一直拍武俠電影。

興許從香港武俠文化黃金時代走來的觀衆,對於徐浩峯的武俠電影,武俠文化和武俠理念,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甚至是爭議。

但在華語武俠文化迴歸平靜狀態之後,還在獨自堅持,開拓構建,發揚華語武俠文化的電影人。

徐浩峯,已是華語武俠最後的俠者。

更多關於徐浩峯和武俠電影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