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率西路军左支队九死一生挺进新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进新疆,在我军历史上可称谓悲壮征程。1937年4月,由李先念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400余人,与马家军一路拼杀,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进入甘肃与新疆的交界之处——星星峡,并在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陈云及滕代远的接应下,顺利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组建“新兵营”。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有力地巩固了党在新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我党我军培养出了一批最早的各种军事人才,也为支援全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疆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奉中央军委指示 西渡黄河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形成了三大主力红军横跨黄河两岸发展、打通苏联、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为抓住战机,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共计2.18万余人,奉中央军委指示,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即赶造船只,西渡黄河,为大部队渡河做准备。

10月24日晚,三十军在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选择虎豹口(今河包口)渡河。滔滔黄河,奔腾咆哮,霎时间,虎豹口两侧轻舟齐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破敌军马步青骑五师在黄河西岸的防线,终于渡河成功,并控制了纵横上百里的沿河地带。之后,九军、五军及总部也顺利渡过了黄河。按照军委的命令,随即北进一条山,控制五佛寺渡口,准备策应一方面军西渡。但由于胡宗南的部队快速北进,敌机又轮番轰炸渡口,后续主力已无法实施渡河任务,形成河东河西的红军被割断的局面。随即中央军委命令渡过黄河的四方面军,横扫沿岸守敌马家军,控制一条山、五佛寺等战役枢纽地段,打开北进攻宁的门户。从此,使西岸的红四军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征程。

而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面临的敌人,是长期盘踞在青海和甘肃河西走廊、拥有3万多的国民党正规军和10民团武装的马步青、马步芳。坐地称王的封建军阀,历来视地盘为生命。此时,加之蒋介石的“剿共”和拉拢,委任马步芳为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气焰更盛。当三十军渡河后,马家军纠结兵力,向我军发起了疯狂地反扑。

11月2日,一条山战斗打响,这是我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后同马家军第一次展开的大规模较量。李先念、程世才指挥红三十军从容应战,英勇抗击,激战4天,我军赢得节节胜利,顿挫敌人的嚣张气焰。

但这一地区,紧靠塞外沙漠,人烟稀少,粮缺水咸,不利于红军长期作战。在敌我对峙的情况下,中央军委调整作战部署,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向红四方面军部署了新的作战任务。

率西路军左支队西进

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由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政治、军事与党务。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兼总指挥;委员由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政治部主任)、李特(参谋长)、曾传六(政治保卫局局长)(以上5人为常委),熊国炳(川陕省苏维埃主席)、杨克明(五军政治部主任)、王树声(副总指挥)、李先念(三十军政委)等11人组成。

按照党中央及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西路军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向河西走廊挺进,创建根据地,并打通新疆。在此后的四个多月里,西路军广大指战员与扼守在青海、甘肃河西的国民党军阀马步方、马步青以及地方反动民团展开了殊死搏斗,历经70余次血战,屡创重敌。在弹尽粮绝、又无后方补给和援军的情况下,陷入孤军作战,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兵力由最初的2万多锐减至2000余人。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的石窝山头召开了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经讨论,会议果断作出三项决定:一、将现有人员编为左、中、右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打游击,保存现有力量,其中左路军由李先念率领;二、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情况;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特、曾传六、王树声、李先念、程世才、黄超、熊国炳8人组成。李卓然任工委书记,西路军工委随左支队行动。当晚,大家怀着万分沉重、依依不舍的心情送别了徐向前、陈昌浩之后,立即集合部队,进行转移前的总动员。李先念对左支队指战员说:“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异常艰难,但并不是无路可走了。出路就是要快速行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摆脱马家军骑兵的跟踪追击。只要我们能突围出去,就有回旋的余地。万一我们冲不出去,也要和敌人拼到底,就是死也死在一起。”在夜幕的掩护下,李先念率西路军左支队开始向西行动,经过三天的急行军,部队终于摆脱了违追堵截的马家军,来到祁连山脚下。面对高耸入云、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西路军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只有翻越祁连山,才有希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红军战士没有动摇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翻越祁连山雪岭

阳春三月,南国早已是莺飞草长,鲜花绽放,而此时的祁连山还是一个冰雪世界。这里海拔4000多米,气温在零下20多度,终年积雪不化。茫茫千里,渺无人烟,寸草不生,只有深可没膝的积雪和呼啸刺耳的寒风。逶迤行进在祁连雪山的西路军左支队指战员们,有的披着毛毯、羊皮,有的仅有单衣、夹衣,还有的打着赤脚,相互掺扶,艰难地向分水岭前进。行进中,李先念不时地拿出指北针来,判断所在的方位,并命令队伍排除万难,向分水岭勇敢攀登。

行进中的西路军左支队,不仅身上、腿上、脚上都裂出一道道口子或是被冻伤,满身是冰碴。而且,还要忍受饥饿。每天都有倒地不起、被饥寒和严重缺氧夺去生命而长眠于雪域的战友。李先念和西路军工委的领导不时地跑前跑后,鼓舞大家的士气。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西路军战士们,偶尔也会碰上一群野羊,大家群情振奋,随着一阵响彻山谷的枪声,几十只野羊倒地,给处于极度困境中的部队带来了欣喜和活力。战士们有的忙宰羊、剥皮,有的忙碌着去捡牛粪、干柴,好美美地吃上一顿大餐。夜晚露宿,就地挖个雪坑,几个人挤在一起避风取暖。李先念就和警卫员、小号兵住一个雪窝。

此时,党中央也时刻关心着西路军的前途和命运。由于当时西路军工委仅存一部小电台,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说来也巧,当西路军左支队行至青海巡堡以北的分水岭时,报务员终于和延安取得了联系。中央迅速电复左支队:“团结一致,保存力量,前进方向是新疆或是蒙古,设法去新疆,并将派陈云和滕代远同志去迎接。”西路军工委领导和李先念接到中央电报后,激动不已,全军上下欢呼雀跃。经研究决定向新疆进发,并当即电告党中央。

接到中央的电令后,部队上下一片欢呼,士气高涨。面对一壁悬崖,无路可走,指战员们就把绑腿布解下来,接成吊绳,把人一个一个地吊下去。就这样,巍峨的祁连山雪岭终于被西路军左支队指导员们所征服。

安西受挫

4月中旬,经过艰难跋涉,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从安西东南大岔口走出祁连山,到达肃北石包城。此时,全支队还有800余人,部队决定在此休整。李先念、程世才等原计划经敦煌入新疆,但在石包城刚好巧遇湖北老乡,一个在安西县城做生意的商贩,并从他口中得知,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安西,只驻扎200人的民团,没有马家军骑兵。李先念等领导权衡利弊后,为抄近道,当即决定:攻打安西县城。一来部队可以得到较大补给,二来便于直趋新疆。并当即向中央军委发电:“为争先机我们遂改向安西前进,到安西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峡进”。当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行进至距安西县城140公里的蘑菇台时,这里的万佛峡主持道士郭元享老人,特向西路军左支队慷慨捐助近千斤小麦,以及小米、面粉、胡麻油、硝盐、牛羊骡马等,这无疑对处于饥寒交迫中的西路军左支队是雪中送炭。

但是,此时的安西县敌军驻防情况也有了新变化。马步芳已判定红军“似将向嘉峪关外奔入安西、敦煌、西入新疆”,故严令各路人马围追堵截,并命令驻防肃州的马步康旅派出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手枪连,于4月22日晚进驻安西县城。对这一敌情的突变,西路军左支队却全然不知。

安西县城面积不大,但城墙为黄黏土筑成,又高又厚,易守难攻。此时,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一路顶着沙尘、石粒、“黑风”,于4月24日到达安西县城南二十五华里的十工村,准备攻城。

西路军左支队分成两个梯队,于当晚从东城和西城发起进攻。但第一梯队刚进至安西城东关,即遭守敌的猛烈反扑,山炮、追击炮、机关枪瞬间炸响,火光遍地,第二梯队向城西门进攻,也遭遇敌人密集火力的压制,几次冲锋均未成功。这才发觉敌人增援部队已据守县城。李先念与程世才当即决定,立即停止攻城,向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王家围子转移,直奔星星峡。就这样,西路军左支队星夜兼程,一路且战且走,与围追堵截的马家军撕杀突围,涉过疏勒河,急行90公里,于4月26日拂晓,到达由甘肃入新疆的要隘——白墩子,傍晚进至红柳园。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最后一场血战。

西路军左支队伤亡惨重,部队由出发前的1000余人,锐减至400余人。

相聚星星峡

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从红柳园突围后,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沿着甘新公路,翻山越岭,进入“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

广大指战员们强忍着疲惫、干渴、酷热、严寒、沙尘的袭击,行进在戈壁滩上。因为缺水,不得不靠喝马血、人尿来维持生存。此时的400余西路军其生命体征已经到了极限,完全是靠一种理想、信念来支撑。大家只有一个心愿:走出绝境,早日到达新疆,回到党中央的温暖怀抱。

从进入戈壁到星星峡,需六天的路程。但西路军左支队在走了三天三夜时,走着走着,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一眼望去,是汽车朝着西路军驶来。正当李先念、程世才命令部队准备战斗之际,突然看到车上有人举着一块红布,来回摇晃,还喊着什么。李先念用望远镜一看,说道:“是自己人!”话音未落,大卡车已经来到了战士们身边。杨秀坤等从车上跳下,与李先念拥抱、握手,满含热泪,激动万分地说:“我们找得好苦哇,这下可找到你们了!”战士们围成一团,欢呼雀跃,喜极而泣。当天下午,李先念等乘车行进三十多里,终于抵达星星峡,并在第一时间给陈云同志发了电报。

星星峡位于甘肃和新疆群山交界处,只有几十间土房子,二十多户人家,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重要关口。1937年5月1日,我党驻新疆代表陈云和滕代远等奉中央援接西路军左支队进疆的命令,带着满载的被服、食物、药品还有武器等几十辆汽车抵达星星峡,迎接和慰问西路军左支队战士。陈云代表党中央向西路军表示了亲切地慰问,并语重心长地说:“革命斗争中有胜利也有失败,只要我们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我们就会发展壮大起来。你们现在的几十几百人,将来可以扩充为几千几万人,争取革命最大的胜利!”陈云的即席讲话,使全体指战员们深受鼓舞,为他们即将在新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之光。

在星星峡短暂的休整期间,李先念向陈云、滕代远等详细汇报了西路军的战斗经过和现有人员情况。当时,西路军失败的阴影仍缠绕在每个指战员的心头,尤其是作为高级指挥员的李先念等领导,此时此刻心情异常地沉重。陈云同志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话来安慰和鼓励大家,并说:党中央一直非常关心你们。你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顽强不屈,把剩下的这部分人带到星星峡,是好样的,不愧是好共产党员嘛!经过休整,5月8日,李先念率集结在星星峡的西路军左支队全体指战员们全副武装抵达迪化,临时住进西大桥附近的阜民纱厂。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左支队也由原先的纱厂迁至迪化东门外的一处营房内。陈云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取消左支队番号,成立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

“新兵营”是我军最早的特种兵学校,主要学习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和军事技术等,为我军培养军事技术的骨干。在“新兵营”中,李先念虽然没有担任具体职务,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部队的学习和生活,充当一名政治教导员的角色。发现问题,及时做思想工作。有些指战员常年驰骋战场,英勇杀敌,很不习惯坐下来静心学习,认为“没有文化,照样能打仗”。为鼓励大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李先念经常深入各班组,与大家促膝谈心,讲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学习,甘当小学生。

李先念早年读过两年私塾,参加革命后,养成了天天晨读的习惯。根据自已的文化水平,他报了初中课程班。语文有基础,不是难关,但最吃力的是数学。他白天听课,晚上做习题。有时为了弄懂一个数学公式,他要反复演算到深夜,直到完全掌握才罢休。在听课时,李先念对教员非常尊重,从不摆首长的架子。教员讲课,他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教员提问,他踊跃回答,教员布置的作业,他按时完成,不懂的地方,他不耻下问,并请求辅导。他时常对部下说:过去行军打仗,要纸没纸,要笔没笔,要书没书,现在条件好了,有吃有住,有书有笔,而且组织上还给我们请来了教员。所以,我们要抓紧机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期间,李先念还参加了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第一次聆听陈云同志授课,受益匪浅。

在生活作风上,他克勤克俭,励行节约,从不搞特殊化,也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吃穿和大家一样,衣服破了自己缝,铅笔用到寸把长还在用,稿纸正反两面都用。一次散步时,他看到一大队的同志把吃剩的馒头和羊肉倒在坑里,就把队领导找来现场,严肃批评,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行军在祁连山中挨饿受冻的日子,革命道路还长着呢!

1937年12月中旬,李先念奉党中央的指示返回延安。同行的还有李卓然、程世才等。他们告别战友、告别“新兵营”、告别迪化,乘坐一架银灰色的飞机驶向梦寐以求的圣地——延安。

西路军及其左支队西征的历史,在我军战史上堪称悲壮征程,伟大壮举,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