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美國球員買賣沒有轉會費,美國的足球俱樂部主要靠聯盟的商業經營,例如贊助商門票和廣告投放,所以,在球隊的青訓模式上,法國尼斯和美國鳳凰鳴揚俱樂部也體現出不同的路徑。2016年6月,鄭南雁跟美國資本共同收購了尼斯足球俱樂部,其中鄭南雁拿到了尼斯俱樂部的40%股份,成爲最大的單一股東。

一位電腦技術出身的政府部門技術骨幹,工作第二年就成功轉型創辦電腦軟件公司,隨後進入攜程成爲高管,見證了攜程從小到大的5年。單飛之後,創辦7天,火速追趕如家,用最短時間實現了IPO。此後,7天退市、組建鉑濤酒店集團,到最後鉑濤集團被錦江兩度收購。

這兩年鄭南雁的身份越來越多,鉑濤酒店集團創始人和CEO、ASU優勢體育創始人、OCEAN LINK ASIA(鷗翎投資)創始合夥人、魔方生活服務集團董事長、尼斯足球俱樂部股東……

按照流行的說法,“不懂酒店鄭南雁”是在這次採訪中鄭南雁給自己的定位,他說,“現在,任何與酒店有關的會議,我也不去參加。酒店方面我已經很快不懂了,不要再把我當酒店專家,反正我只懂足球,我就要求自己花兩三年時間在這方面成爲專家。”

的確,在鄭南雁的辦公室裏,充滿了足球元素:落地窗上掛着尼斯和鳳凰鳴揚球隊的隊旗,地上放着用畫框裝裱的巴西著名球星內馬爾的簽名球衣。在鄭南雁的微博和朋友圈裏也都是與足球、球隊相關的信息,他更喜歡討論足球。

“我未來的主要精力將放在體育上,特別是做足球教育培訓機構的麥菲。但與其他青訓機構相比,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將足球作爲教育而不是‘球員買賣’的生意。”鄭南雁說。

但教育並不是一個短期見效的行業,與酒店經營相比,足球青訓效果並不能即時反饋,可能要3-5年的週期,甚至更長。

因此,鄭南雁也一改之前在攜程或者7天經營中“唯快不破”的方法論。

“目前,麥菲的體系還在不斷的搭建中,遠沒有到擴張規模的階段。但我相信,只要是有意義的事情,未來肯定會有商業價值。”鄭南雁說,現在是“十年磨一劍”,不要急。

足球投資往事

2016年夏天,2015-2016賽季法甲聯賽剛剛結束,法甲尼斯俱樂部最終排名第四,獲得了參加歐洲聯盟杯的資格。也是在這個夏天,法甲尼斯俱樂部迎來了新的大股東。

2016年6月,鄭南雁跟美國資本共同收購了尼斯足球俱樂部,其中鄭南雁拿到了尼斯俱樂部的40%股份,成爲最大的單一股東。

這次投資對於鄭南雁來說並不在計劃當中,更像是一筆“情懷之下的投資”。鄭南雁從小就是一位狂熱的足球迷,足球運動是他堅持了十幾年的運動愛好。

在正式簽約的3個月前,鄭南雁從前7天酒店合夥人、現在美國NewCity Capital創始人李建的口中第一次聽到了尼斯出售的消息。

“也沒有做太多考察,只是去了一次,參觀球場,有了一些感官認識,第二次去就是簽約了。”鄭南雁回憶道。

不過,鄭南雁在入主尼斯後並沒有像其他中資大老闆一樣對球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重金引援,重組管理層,引入中國球員快速打開中國市場等行爲,統統沒有在尼斯身上出現。

自稱爲體育產業新人,鄭南雁認爲俱樂部的“核心競賽圈”只能依靠專業的團隊來管理,“收購和調整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應該尊重俱樂部的傳統,“資本主要是幫助球隊提升辦公和訓練環境”。

雖然如此,還是有必要對球隊管理進行一些微調,“不同文化、不同習慣,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鄭南雁說,“一個球隊的戰鬥力帶有偶然性。尼斯主要是自己培養的球員,有時需要調整一些球員的位置,有時需要更多的資源招聘新球員。通過調整,這幾年的賽季中,尼斯的成績都比較穩定。”

這就涉及到球隊的球員體系,鄭南雁介紹,對於尼斯來說,因爲重視青訓,很多球員都是自己培養的,球隊的球員買賣是一個重要的收入,而對於曼聯這種球隊,球員經紀可能是主要的支出。

對於尼斯來說,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依舊是電視轉播權,只是與英超等相比,法甲的電視轉播權收入絕對值沒那麼高。

“尼斯的電視轉播權可能不到3000萬歐元,英超倒數第一的球隊電視轉播權都超過9000萬英鎊,如果排在尼斯這個位置,可能有將近1.4億-1.5億英鎊。對於曼聯,賣的各種贊助、廣告可能比電視轉播收入還要高。”鄭南雁表示。

因爲有了尼斯俱樂部的投資經驗,2018年2月,鄭南雁又入股了美國鳳凰鳴揚俱樂部,併成爲該俱樂部的單一最大股東。

收購之前,鳳凰名揚才取得了美國二級聯賽的西部冠軍。另外,與尼斯相比,鳳凰城是個大城市,有更多的球迷和年輕人。從收視成績看,鳳凰鳴揚17/18 賽季主場,場場爆滿,平均上座率是球場容量的110%;PRFC的比賽在亞利桑那州的平均收視率大概是0.6-1.6,高於英超聯賽的平均收視率(0.4-1)。

足球青訓“開球”

因爲美國球員買賣沒有轉會費,美國的足球俱樂部主要靠聯盟的商業經營,例如贊助商門票和廣告投放,所以,在球隊的青訓模式上,法國尼斯和美國鳳凰鳴揚俱樂部也體現出不同的路徑。

法國足球青訓一直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尼斯足球俱樂部的青訓更是法國的標杆。2016年,有8名尼斯的一線球員來自尼斯青訓中心,這比例在歐洲球隊中極爲罕見。法國頭號國門洛里斯,不到20歲就已經穩坐尼斯主力的瑪琅·薩爾,以及幫助法國隊奪得U20世青賽冠軍的喬丹·阿馬維等球星都是尼斯青訓出品。

但在美國,足球青訓更傾向大衆化的青少年教育。

“在商業模式上,歐洲是專業化的青訓,挑選球員,像體校一樣包喫包住對他們進行訓練,每個年齡段的梯隊人數也比較少,可能只有十幾個球員。他們能給俱樂部帶來的價值是未來效力或者轉會收入。但鳳凰鳴揚俱樂部的青訓基地目前已經超過5500人,在北美規模最大,收入來源於學費。”鄭南雁介紹。

在投資國外球隊的同時,鄭南雁也希望將歐美先進的足球文化和理念帶進中國。2017年秋天,他在中國創建了麥菲足球學院。

目前麥菲僅廣深就招收了超過1500名小學員,布點覆蓋4大中心城區18個社區化教學點,舉辦自有聯賽及盃賽超過1000場。

在集中度較低的足球青訓領域,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經非常快。

根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青少兒足球培訓機構約6000家,54%的機構處於中小規模,學員人數在50-200人之間,超過2000人規模的機構不足10家。

與國內絕大多數青訓機構不同,麥菲更強調足球作爲“教育”的存在,並不是只培養極少數的職業球員。在鄭南雁看來,目前國內一些青訓機構的強壓式訓練過快消耗了球員的足球生命週期,在歐美,青訓是循序漸進的。

“麥菲關心的是99%未來不會成爲職業運動員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踢球的經歷對他們的成長帶來了什麼。等到規模做大了,一定會有那些‘1%’的天才型孩子。未來,麥菲可能會考慮在每個城市建一個更專業的足球學校,做專業化的球員培訓工作。”鄭南雁說。

麥菲計劃未來涉及體育旅遊、自有聯賽品牌等多個產業鏈,但這些都基於最基本的球員規模這個入口和載體,鄭南雁說,“有了總數量,附加產業自然就來了,即便沒有附加產業,也不會虧錢。”

不做“快公司”

不過,與遠大理想相比,目前麥菲落地時間僅一年多,依舊在“創業”階段,在進行最基礎的體系搭建。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練系統,目前麥菲整個團隊中,超過一半都是教練。

與現在很多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以退役運動員爲主要師資力量的模式不同,麥菲的教練更多的是各大學體育學院相關專業的畢業生。

據瞭解,現在很多足球培訓機構的教練流動性較高,因爲足球培訓的時間相對侷限且集中,很多機構的教練並不是全職,全職對機構來說運營成本太大,一些小型機構無法負擔。但麥菲堅持建立全職的專業教練團隊體系。

有了教練之後,場地體系是鄭南雁意料之外的困難。

法國尼斯,一個僅有5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擁有超過100家足球俱樂部。據統計,法國在國內建設了超過3萬塊足球場,每年組織的足球比賽數量超過100萬場,註冊球員數量則超過220萬,並且這些數字仍在穩步提升。

“對比之下,中國社區裏沒有空地,本來青訓是一個很輕資產的事情,現在我們還得從建體育場開始,做重資產的投入。這是我們最頭疼的事,也是提高中國足球水平最難受的一個痛點。”鄭南雁說。

據瞭解,麥菲最初採取租用現成球場的方式,現在進入過渡期,開始自建場地,這樣就需要更長的租約,投入也更大。

“我們的理想是,能夠真的把這些場地都建出來,把場地推到離孩子很近的地方,不是一個集中場地,而是像社區一樣能就近踢球。”鄭南雁說。

但從目前來看,麥菲的“理想”還沒有收穫足夠的商業回報。

“我估計投入期還挺長,至少五年左右才能把全國一批大城市的結構搭起來。但是我們有個優勢,現在不需要融資,我的自有資金還能支撐推動這個事情。另外,現在短期的經濟效益不明顯,很難找到投資者。”鄭南雁說。

“7天是一個‘巨快’的公司,我現在不想做一個這麼快的公司。在足球領域,我已經做好了‘五年抗戰’的準備。”鄭南雁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