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州赤壁誌》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市赤壁管理處組織編修專班歷時五年修撰而成,分成地理環境、名勝古蹟、書畫石刻、保護與管理、景區建設、旅遊服務、文武赤壁、文化活動、藝文、人物10卷,詳細記述了黃州赤壁的歷史人文、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的內容,史實詳盡,秉筆直書。本書分別羅列了歷朝歷代的資料說明、自古以來的學者和文學家關於蒲圻赤壁和黃州赤壁的記述,從酈道元《水經注》、陳壽《三國志》到司馬光《資治通鑑》等史料,還有大量詩詞文賦、小說等文學作品的描寫等,再將其條分縷析地一一展示,讓人清楚明白地看到曾經有哪些史料有怎樣的記載、又有怎樣的判斷,還說明了過去的近三十年中圍繞戰地展開論爭的概況及原因。

《黃州赤壁誌》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市赤壁管理處組織編修專班歷時五年修撰而成,分成地理環境、名勝古蹟、書畫石刻、保護與管理、景區建設、旅遊服務、文武赤壁、文化活動、藝文、人物10卷,詳細記述了黃州赤壁的歷史人文、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的內容,史實詳盡,秉筆直書。此書的出版,標誌着一項摸清黃州赤壁家底的文化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黃州赤壁誌》的史實客觀詳盡。志書修撰的基本要求是“其文直,其事核”,本書遵循了史料客觀、真實詳盡的特點。黃州赤壁歷史悠久,事項繁多,編撰者從浩繁的原始資料中梳理選擇,提煉修撰,呈現於書中。如赤壁的沿革這個問題,因歷史久遠,理清十分繁雜。一是赤壁自然地理名稱;二是黃州赤壁的名稱,黃州古城的變遷和黃州赤壁的命名;三是從赤壁人文建築到赤壁公園的變遷,從赤壁人文建築到所涉及的人文歷史文化的內容等。龐雜的史料、經歷變化,本書只用不大的篇幅就客觀而清晰地展示出來,讓人一目瞭然。

《黃州赤壁誌》的修撰秉筆直書。有了真實的史料,客觀的記述,還必須有端正的修史態度,讓史書可信,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本書的編修者遵循了秉筆直書的原則,必將取信於今人和後世。比如赤壁之戰的戰地問題。明代人記載在長江中游一帶就有五處名叫赤壁的地方,最知名的是黃州赤壁和蒲圻赤壁,蒲圻縣在1998年已經被民政部批准更名爲赤壁市,似乎戰地之爭以行政批覆的形式畫上了句號。但是,赤壁之戰的戰地問題一方面是個學術問題,另一方面戰地之爭本身又已經是個文化問題。本書無論如何繞不過去,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編修者專門用了一卷的篇幅“文武赤壁”來敘述這個內容,彰顯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凸顯其文化內涵。本書分別羅列了歷朝歷代的資料說明、自古以來的學者和文學家關於蒲圻赤壁和黃州赤壁的記述,從酈道元《水經注》、陳壽《三國志》到司馬光《資治通鑑》等史料,還有大量詩詞文賦、小說等文學作品的描寫等,再將其條分縷析地一一展示,讓人清楚明白地看到曾經有哪些史料有怎樣的記載、又有怎樣的判斷,還說明了過去的近三十年中圍繞戰地展開論爭的概況及原因。雖然修史當“述而不論”,可秉筆直書並不意味着不能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文武赤壁”這一卷也體現了編修者建立在史料之上的傾向性,通過清朝康熙末年黃州知府郭朝祚的對聯“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遊”,概括了黃州赤壁文化的淵源和特點。

《黃州赤壁誌》的出版標誌着一項摸清黃州赤壁家底的文化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修志的目的在資治、教化、存史、交流。本書編修者有着強烈的使命意識,想爲後人留下寶貴的赤壁文化遺產。自然地理名稱的赤壁自古有之,第一個標誌性的人文建築橫江館東晉時在赤壁出現,此後李白、杜牧、王禹偁、蘇軾、張耒、陸游、周必大、茅瑞徵、于成龍等唐代以來的才子、名人,或詠歎赤壁,或親臨赤壁,或修建赤壁建築,人文隆盛,綿延至今。歷史的文化過程要求黃州赤壁文物、文化遺產的清理工作需要專史記載。明代萬曆年間黃岡知縣茅瑞徵第一次集輯《赤壁集》,清朝康熙年間黃州知府賈鉝在《赤壁集》的基礎上成書《赤壁誌》,然兩書早就散佚不存。清理工作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今天的赤壁人身上。本書可謂應時而生,它近百萬字,史料真實客觀,記述詳盡,條理清晰,價值觀正確,摸清了黃州赤壁的家底。是黃州文化的大事,爲中國文化打下鮮明的黃州印記,也是國家文化興盛的體現。

(編輯:張小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