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道從沒有像其他日本的職人電影(以某種職業爲描繪對象的影片)那樣徹底改變典子的人生際遇,她的人生依舊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樣,隨着年歲增長漸漸遠離理想,並遭遇一系列不如人意之事。近年來她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詮釋了衆多普通的,富於生活氣息的母親形象,《日日是好日》則讓我們見到了另一種氣度的樹木希林,舉手投足盡顯沉靜優雅,她的茶道技藝甚至被原作者森下典子認爲,與她現實中的茶道老師,別無二致。

日本茶道的祖師千利休有這樣一個故事。

利休看兒子紹安打掃庭園,兒子完成時他說庭園不夠乾淨,要求重做。兒子耗盡力氣,石階洗了三次,地上無一枝一葉,一塵不染。

可利休卻呵斥他:“蠢材,庭園豈是如此打掃。”他走進園中,搖動樹木,紅黃葉片散落一地,轉眼間盡是秋日寂寥蕭瑟之景象。

這當中隱藏着日本文化的祕密:

他們有着獨特的美學趣味,重視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重視強烈的形式感,重視藝術對於內心的影響。

借這個故事,我們或許能管窺電影《日日是好日》的精髓以及它所描繪的茶道文化的精神世界。

這部典型的日式生活流電影,並沒有什麼百轉千回的情節,只是用四季與二十四節氣勾連,讓女主角典子(黑木華飾)24年學習茶道的人生如走馬燈般流轉而過。

短短100分鐘,卻承載着原作者森下典子的半生。

年輕的典子本指望在大學裏找到畢生熱愛的事物,結果卻始終對人生感到茫然,找不到目標,對世界對自己都不夠坦率,全沒有表姐美智子(多部未華子飾)直來直去的作風。

在美智子的攛掇下,典子開始跟隨武田老師(樹木希林飾)學習茶道。在父母的眼中這位老師同樣的見面行禮,動作卻優雅得體,極具風度。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剛開始學茶道的典子可就沒這樣的風度了,茶道的動作嚴格規範,甚至走過一塊榻榻米要用幾步都有規定,這讓毛躁的典子和美智子手足無措,而且內心產生很多疑問:

爲什麼點茶時要動手腕?爲什麼用帛紗擦茶碗時要畫一個平假名的“ゆ”(yu)字?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讓習慣了西式教育和文化的兩人意外的是,武田老師從不講明爲什麼,她告訴學生,茶道首先要以心入形,不要用腦子思考,而是讓身體記住形式和動作。

這也是千利休所講的初學者需要做到的“守形”(亦作“守型”)。只有將形式牢記在心(而非用腦),才能進入到“破”和“離”的更高境界。

身體與內心的關係,一直是大森立嗣導演熱衷的命題,不過在以往他的作品中,這種關係極爲強烈過火,無論是《再見溪谷》中的性還是《光》裏的暴力,都圍繞着身體的刺痛施加給精神的痛苦折磨,而《日日是好日》試圖讓這種關係告別齟齬,迴歸渾然天成的狀態。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人生依然是痛苦的,但藉助極具自省、剋制的茶道文化,大森導演試圖找到一條新的路途:

化解充滿痛苦與不甘的心靈窘境,除了過激的對抗外,是否還有可以抽離自身,平靜地尋求和解的方式?

短短時間內典子當然不能理解茶道的意義,她一度想過要放棄,支撐她留下來的,最開始只是對半途而廢的不甘而已。

好不容易記住了一套茶的動作,卻被告訴夏有夏茶,冬有冬茶,自以爲“初入門徑”的喜悅轉瞬即逝。

年輕人,性子還得磨啊。

茶道中取熱水需要沉到釜的底部,而人生三味也只有經歷世事磋磨才能初嘗。不諳世事的典子走出大學校門多年,先後遭遇求職與戀情上的挫折,茶道上修習了十年也不見“進步”,老師說她“動作粗疏”,更加劇了挫敗感。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茶道從沒有像其他日本的職人電影(以某種職業爲描繪對象的影片)那樣徹底改變典子的人生際遇,她的人生依舊像大部分普通人一樣,隨着年歲增長漸漸遠離理想,並遭遇一系列不如人意之事。

茶道只是潤物無聲地不斷改變着她與人生,與自我共處的態度。

在人生最低谷時,茶道成了典子的避難所。因結婚對象出軌,典子心情低落三個月沒有學茶道,重返教室時武田老師的撫慰如春風化雨:“即使放棄茶道也沒什麼,就算只是來喝好茶,不也很好麼?”

時間,與一心一意地不斷重複修習,是茶道真正的門徑——雖然這條路並沒有終點。

二十多年的修習過去,典子漸漸將心意沉浸其中,甚至感受到盛熱水與盛冷水的聲音細微差別。

這種差別到底存在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心專注帶給人的心境的變化與內省的力量。也無怪乎日本哲學家久松真一將茶道稱之爲“生活禪”。

當茶道給予原本麻木茫然的典子以纖細入微的感知力,更大的人生苦痛不期而至。父親突然逝世,有所預感的典子終究沒有見上父親最後一面。

《日日是好日》就像一場不事張揚的茶席,直到影片最後才讓你品嚐到最醇厚的味道——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爲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岡倉天心《茶之書》)

這是影片真正的題眼,茶道並不只是人生寥落之時的避難所,而應該成爲無論人生苦樂都可甘之如飴的生活之道。

“雨天聽雨,雪日觀雪,夏季體驗酷暑,冬天感受徹骨嚴寒。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都盡心盡情地玩味。”

這也是片名“日日是好日”(典故出自中國宋代《碧巖錄》中的禪宗公案)的含義,沒有所謂“不好的天氣”,正如沒有不順遂的人生,如能樂在其中,任何日子都是好日子。

而在父親逝去後,典子在想象中的海邊看到父親的身影,與武田老師在門廊前看櫻花散落,都留下了眼淚,這眼淚已經與當年她遭遇人生磨難的委屈淚水完全不同,它是自我的和解,情感的融通,甚至包含着對美的體悟。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櫻花、死亡與四季流轉,這當中融入了茶道所倡導“和、敬、清、寂”的境界,也代表日本文化所推崇的“物哀”——簡單說來,就是對萬物的感知。

對無常與易逝的感觸,就如典子在觀賞卷軸時聯想到一泓飛瀑,點茶時腦中浮現綠草幽徑,聽雨時看到海邊已故去的父親。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日本茶道講究“一期一會”,不論歲月綿長,季節循環,每場茶席都要珍視,將每次相遇當做一生中僅有的一次一般。

而影片作爲樹木希林的遺作,更增添了苦如濃茶的觀感。

近年來她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詮釋了衆多普通的,富於生活氣息的母親形象,《日日是好日》則讓我們見到了另一種氣度的樹木希林,舉手投足盡顯沉靜優雅,她的茶道技藝甚至被原作者森下典子認爲,與她現實中的茶道老師,別無二致。

而年輕演員中最具“和味”的黑木華,來飾演不斷成長的典子,也恰如其分。

茶道總給人以形式繁複,難以接近的印象,《日日是好日》在咀嚼人生甘苦的同時,也用平易而清新的方式給普通觀衆上了一堂科普課。

片中的典子用了24年時間領悟“日日是好日”的意義,一部電影的100分鐘當然無法讓人完全領會茶道的魅力。

然而正如原作者森下典子所說,茶道的修習是嚴苛卻也是包容的,她學習了24年纔剛剛開始,而初學者也不必畏首畏尾——

“有人品茗就有茶道,或許茶道就是人本身的映照。”

每個人的見解,或許都是一種茶的世界。


日本國寶級女星遺作,韻味十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