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虽然有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一直以来亟待修复的华语经典片得到了修复,但这些修复工作,有不少还是在国外电影人和机构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此次《海上花》的修复,上海电影节功不可没,相信这也会是日后更多华语经典电影修复过程的一个好的开始。

一年一度上海小龙虾电影节如期而至,6月8号早上八点开票的时刻,自然又是影迷们的“开战”之时。五分钟之内,战果卓著,网上累计售票超过20万张。这个数字,近年来可谓节节攀升。

大多数热门影片的票都在短时间内一抢而空,无论是戛纳最新亮相的新作,还是已经被影迷传唱过无数次的经典,稍微名气响亮一点的片,都是一票难求。

但在各种一票难求中,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海上花》的4K修复版,有黄牛在本片宣布售罄的第一时间,在网上挂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报价——2000块钱一张。要知道,本片的原价,不过80而已。

当然,这位黄牛远不及去年想用一张《小偷家族》换上海二环以内一套房的那位来的狠,溢价虽然25倍,但此举想必是有信心找到买主。

但很多人可能依然会纳闷,为什么一部《海上花》这样的大闷片,会有这么多人渴望一睹其修复后的芳容。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首先当然是影片本身的魅力。

侯孝贤的电影,素以“闷”闻名,而在他的所有作品当中,《海上花》大概又可以算是最闷的一部。

130分钟的电影,不超过40个镜头。几乎每一个镜头,都长达几分钟。可以说是一次侯式长镜头美学最典型的一次呈现。

《海上花》改编自张爱玲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讲的是晚清时上海一所高级妓馆里的故事。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全片几乎都是内景,拍的都是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吹拉弹唱。在酒桌上的盘盘碟碟中,把妓女之间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和嫖客与妓女间的复杂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暧昧人际关系,全部都通过极其细腻的动作和语言来传达,往往极不起眼的肢体语言,背后却有无尽的深意。

看《海上花》,看的就是那些精确、精致的细节。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旧时上海的高级妓院,嫖妓也有一番讲究的规矩和做派。侯孝贤为了力求真实地还原这些做派,不但把服化道做得高度逼真,而且还要求梁朝伟、李嘉欣、刘嘉玲、高捷等港台演员,用上海话来表演。

这种考究的精神,让《海上花》从影像上而言,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美感。其室内布置堪比宫廷般精致,整个画面质感则像是一副施以浓墨的油彩。

《电影手册》杂志把它选为当你全球十佳电影的第一名,更有不少影评人认为这才是90年代最伟大的华语电影。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然后就不得不提这部电影艰难的修复过程。

由于年代不算十分久远,《海上花》的胶片保存的还算不错,但是当初版本的字幕,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侯孝贤和编剧朱天文都不懂上海话,所以字幕始终不够准确。而这次4K版本的修复,就特意请了上海本地懂得沪语的影评人帮助修复。同时,还特意把侯孝贤请到,为影片重新调色。

这次修复工作,也是拥有自己的电影修复品牌的上海电影节近年来致力的一系列电影修复工作的成果之一。

修复后的版本在本届上影节进行世界首映,也就显得如此顺理成章。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这里就不得不多说几句关于《海上花》在华语电影界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年代久远的胶片电影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浓,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和电影机构都开始重视老电影的修复工作。如果是常参加电影节或者是各种影展的朋友,一定都会对各种各样的4K修复版记忆犹新。

近年来,国内的各色展映片里,《2001:太空漫游》、《阿拉伯的劳伦斯》、《教父》、《美国往事》、《七武士》、《东京物语》等经典名作的4K修复版都曾让影迷一饱眼福。华语片方面,也有《红高粱》、《孩子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修复版问世。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很多影迷可能不太清楚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近年来大量的经典老片得到了完善的修复,但是华语片却仍然是一片重灾区。由于早先缺乏保护意识,即便是一些并不算久远的8、90年代的电影,现存的版本也已破损严重。

很多影迷大概都曾有过在硬盘里观看那些画质模糊的华语电影的经历,其中有不少,甚至模糊得连人脸都难以分辨。近年来,虽然有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一直以来亟待修复的华语经典片得到了修复,但这些修复工作,有不少还是在国外电影人和机构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修复前后对比

国内的电影修复工作,目前也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是做得太晚,太少。

电影修复是一项曾经长期被人们普遍忽视的工作,电影人都是倾向于关注那些新拍出来的电影,而习惯性地遗忘了那些早已问世却逐渐面目全非的电影。

要知道,那些经典影片的价值,早已得到了时间的锤炼,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但由于保护的不善和乏力,我们却越来越接近于失去它们。这些电影如果不能以它们的本来面目与观众见面,那么它们的美学价值将有极大的贬损,它们的观看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每修复一部经典电影,就是挽救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其意义并不亚于拍摄了一部优秀的电影。

在国外,在马丁·斯科塞斯这样著名电影人的倡导下,新世纪以后开始逐渐重视对于老胶片的保护和修复,更多的经典电影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和生机。但在国内,还少有机构在系统性地做这一工作。


“史上最闷华语片”,为什么可以卖2000块?



此次《海上花》的修复,上海电影节功不可没,相信这也会是日后更多华语经典电影修复过程的一个好的开始。

或许也正是基于“由我们自己人修复属于自己的经典电影”这样一个原因,让更多喜欢《海上花》的影迷争先恐后地想要在大银幕上一睹其真容。

当然了,最后话说回来,哪部出色的电影在电影节不是一票难求呢?无非是30秒售罄还是3分钟售罄的区别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