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看似是講取經的故事,可實際上卻是在通過孫悟空這個角色的刻畫,通過一路取經前後心理歷程的改變,映射某些現實中的道理。那麼在孫悟空取經前後變化中,對孫悟空影響至關重要的一位,毫無疑問就是菩提祖師。菩提祖師真正教給孫悟空的可不僅是本領,尤其他對孫悟空說出的一段話,竟然徹底改變了孫悟空。甚至在與包括黑熊精戰鬥的過程,孫悟空竟然故意不敢打贏這些妖怪,這是爲何?到底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說了什麼話,讓孫悟空竟然“假打”,故意不打贏妖怪?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孫悟空當初在菩提祖師那裏學會了七十二變後,在某些師兄弟的慫恿下竟然變成一棵松樹,惹得在場師兄弟喧鬧不止。真實因爲這次,他被菩提祖師責罰,趕下了山,甚至與他斷絕師徒關係。當時菩提祖師質問孫悟空:“悟空,我問你爲何要變成松樹在人前賣弄?”不待孫悟空回答,接下來一段話卻引人深思,菩提祖師說:“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簡單的說,就是你得低調,懂得藏拙,否則一味逞強炫耀、故意賣弄,必定會惹人嫉妒,給自己引來無窮禍患。當初年輕氣盛的猴哥顯然沒將菩提祖師的話放在耳中,可結局怎樣呢?

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而花果山也被二郎神一把火燒死了半數的猴子猴孫。當孫悟空從五行山下出來,保唐僧取經時,其實並沒有吸取年輕氣盛的教訓,反而處處彰顯自己的非凡本領。無論是用金箍棒畫“防妖圈圈”,還是逞英雄,逢妖必主動攻擊、棍棍致命。因此引得唐僧不滿,屢屢對孫悟空唸咒。反倒是打醬油的豬八戒與沙僧從沒有被念過咒,不僅打妖怪時省心、省力,還落得唐僧的信任。而猴哥呢?根本討不到唐僧的喜歡,純粹的受累不討好。這是爲什麼?難道幹活多的、心誠務實的人,反而遭打壓,被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