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又将迈出新一步。6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决定》),删除关于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向单个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单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投资上述机构入股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5%的规定,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持续推进外资投资便利化。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包括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开放措施相继出台,外资机构也积极布局国内市场。引进外资,提高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将会带来哪些好处?金融开放过程中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撰文指出,金融开放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增加政策的纪律性,提高政策质量。

但研究表明,本国金融制度扭曲、国际资本市场的扭曲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外开放的效果,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预备性改革和配套性改革,以期最大化金融开放效益,提高金融开放成功率。第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信贷和资本市场扭曲,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第二,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预警体系,防范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第三,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提升国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第四,以制度建设改善公共治理情况,建立多元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产权保护力度。

金融开放需权衡利弊

金融开放的好处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降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管制会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广义定义的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包括增加经常账户进出口交易成本、负向作用于股票市场表现及上市公司的投资和销售情况等,有碍经济正常运行。

第二,提高风险规避能力。理论上而言,金融开放可以弱化一国消费与本国收入之间的纽带关系,通过提高居民与企业的资产分散度进而提高其规避收入波动风险的能力。但这一结论尚未找到有力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

第三,增加政策的纪律性。部分实证研究表明,在金融相对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会受到较大制约(如高通货膨胀就很难在金融高度开放的国家发生),而财政政策受到的制约却相对较小。因此,金融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宏观政策的纪律约束,提高政策质量。

然而,部分国家在金融开放后遭遇危机(如19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则说明了金融开放也可能会为本国带来经济波动、金融动荡。因此,一国何时进行金融开放、多大程度上开放需要具体分析,权衡利弊后审慎决策。

金融开放需进行预备性和配套性改革

从现有文献来看,经济体中的四大扭曲会影响一国金融开放的收益成本比,包括:第一,本国金融制度扭曲。多半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之后会吸引资本流入境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前,其金融制度已在资本配置上存在扭曲,那么金融开放之后,国外资本流入则会进一步加剧其金融制度的扭曲程度,提升金融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金融开放的政策效果也取决于开放内容。如果是开放FDI,因其不依赖本国金融体系进行资源配置,所以这种形式的开放很可能是利大于弊的。

第二,国际资本市场扭曲。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设置其融资总额上限,且往往只能以“硬通货”(如美元)向外融资。因此,如果金融完全开放,可能会导致企业或居民的境外融资规模超出本国外汇储备能支持的举债极限。如果再考虑国际资本市场投资意愿波动的影响,该国的金融风险则会进一步加大。

第三,劳动力市场扭曲。研究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劳动力市场灵活与否决定着该国金融开放对就业的作用方向。在劳动力市场相对灵活的国家,金融开放有助于增加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不太灵活的国家,金融开放会导致失业率升高。然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则不存在金融越开放失业率越高的情况。

第四,公共治理情况对金融开放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讲,公共治理是指政府运作效率、对产权的保护程度及对腐败的控制。实证研究发现,一国公共治理情况会影响该国金融市场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该国金融风险大小:当一国公共治理情况较差时,那么该国融资结构中债权融资特别是短期债比例往往偏高,这会增加金融风波的发生概率,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可能影响金融开放效果的多种扭曲,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预备性改革和配套性改革,以期最大化金融开放效益,提高金融开放成功率。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信贷和资本市场扭曲,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如推行金融价格市场化、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等。第二,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预警体系,防范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第三,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稳妥推进《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指导企业提高用工管理水平,提升国内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第四,以制度建设改善公共治理情况,建立多元监督约束机制,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产权保护力度,明晰产权制度,提高全民产权保护意识。融资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