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2日,溪山踏歌行系列活动之“溪山弦管即兴起,一曲爵士消夏长”夏至专场演出在孔学堂上演,“黔乐府”爵士乐团与“羿之光”古典乐团的艺术家们同台演绎,展开一场古典乐与爵士乐的音乐对话。2017年的“其乐融融·盛夏之夜”音乐会、2018年的“昆山玉粹”孔学堂跨年跨界音乐会、“寄乐山水”中国文人精神音乐会等演出中,跨界音乐就以昆曲+摇滚、民乐+爵士等不同混搭形式出现在孔学堂舞台上,让大众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有新认识、新体验和新共鸣。

本网讯(记者 田钰琳)古琴遇上萨克斯,中国鼓搭上架子鼓,古典乐撞上爵士乐,孔学堂再次刮起“”混搭风”。6月22日,溪山踏歌行系列活动之“溪山弦管即兴起,一曲爵士消夏长”夏至专场演出在孔学堂上演,“黔乐府”爵士乐团与“羿之光”古典乐团的艺术家们同台演绎,展开一场古典乐与爵士乐的音乐对话。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古琴与“黔乐府”爵士乐团同台演绎

演出在一首贵州民歌《好花红》中拉开帷幕。虽然是民歌曲调,却是钢琴、贝斯、架子鼓搭配出的爵士风格,熟悉的旋律搭上全新的演绎让观众耳目一新。随后的《酒狂》、《秋叶》、《爽爽的贵阳》、维瓦尔第的《四季》选段、《Westchester Lady》等乐曲,艺术家们通过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交锋,融汇古典乐的传统美学和爵士乐的即兴自由,与上千名观众共同分享了关于夏夜的音乐故事。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羿之光”古典乐团演绎西方经典音乐

动听的音乐,摇摆的节奏,调动起了现场观众的情绪,大家纷纷打开手机电筒与艺术家们互动。观众罗先生在演出后说: “即便是熟悉的音乐,但完全想象不到接下来音乐家们会怎样演绎,特别是古典音乐加上爵士的即兴表演,好听又让人觉得惊喜。”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黔乐府”爵士乐团与“羿之光”古典乐团共同演绎跨界音乐

对于古典乐和爵士乐的“混搭演出”,旅奥小提琴家廖昊月表示,古典音乐注重精确的演奏,而爵士乐非常的自由即兴。这次两家乐团,两种完全不同音乐风格的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且孔学堂的音乐氛围很不错,观众十分热情,让我们希望能通过跨界音乐让更多人了解到世界音乐是多元且融合的。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艺术家们带来多首跨界音乐作品

此次跨界音乐表演在孔学堂“溪山踏歌行”的舞台上并非首次。2017年的“其乐融融·盛夏之夜”音乐会、2018年的“昆山玉粹”孔学堂跨年跨界音乐会、“寄乐山水”中国文人精神音乐会等演出中,跨界音乐就以昆曲+摇滚、民乐+爵士等不同混搭形式出现在孔学堂舞台上,让大众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有新认识、新体验和新共鸣。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艺术家们展示古典音乐的魅力

参与此次演出的“黔乐府”爵士乐团创始人罗庆安,已是第二次到孔学堂演出。他认为,无论西方音乐还是中国传统音乐,都是世界音乐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爵士乐和民乐都不应该作为固定圈子的小众文化发展,它们都是要贴近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作为中国青年音乐家,要对传统文化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推动传统民乐更好的发展。他还表示,两次在孔学堂的表演,乐团与听众都有非常欢乐的互动,在孔学堂的演出有一种独一无二之感。孔学堂“溪山踏歌行”系列活动不仅给更多人带去了提升审美情绪的机会,也为青年音乐家展示自我,推广更多元的、创新的音乐的机会。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两家乐团艺术家合影

据介绍,孔学堂“溪山踏歌行”是孔学堂自2016年以来倾力打造的系列文化品牌,三年来,相继推出了新国剧《黄粱一梦》、中国民乐赏析、中秋诗会、《红楼梦》音乐赏析、“昆山玉粹”、赵季平作品音乐会等二十余场演出。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观众打开手机电筒,与艺术家们互动

“古典+爵士”演绎混搭风,上千市民到孔学堂听乐消暑

观众们沉醉在动听的音乐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