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井旺

抗戰前期中日兩國力量對比懸殊,無奈之下只能採取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正面戰場不斷潰敗的情況下,弱小的中國空軍卻取得了不俗的戰果,成爲抗戰前期天空中的一抹亮色。

抗戰前中日兩國的空軍力量

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空中力量分別隸屬陸軍航空本部和海軍航空本部管轄。

到1937年,日本的陸軍航空兵力,計有航空兵團1個,下轄飛行團5個,飛行聯隊16個,分別駐守在日本本土、我國臺灣、朝鮮及我國東北境內。在16個聯隊中,共有96箇中隊,其中驅逐機中隊36個,偵察機中隊24個,輕轟炸機中隊20個,重轟炸機中隊16個。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日本九七式重型轟炸機

1937年,日本陸軍擁有作戰飛機1156架。其中:驅逐機432架,偵察機216架,輕轟炸機180架,重轟炸機128架,預備機200架。

日本海軍航空兵力,可分爲海上部隊和陸上部隊兩種。1937年,日本海軍航空兵擁有艦載飛機278架,陸上飛機567架,各型預備機 200架,共計 1045架飛機。

到 1937年,日本空軍使用的飛機,約有 90%以上爲自己製造,飛機年產量達到1580架。日本還構建了完善的航空人才培養體制,抗戰前已有軍事飛行員9820人,民用飛行員3000多人。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日本九三式雙發輕型轟炸機

中國航空事業雖不晚於日本,但由於連年內戰,加上工業基礎落後,到了抗戰前仍然沒有飛機量產能力,所以只能向外國購買飛機。而且各個軍閥購買飛機的國家和航空訓練體系都不一樣。

其中最多的東北軍有300架飛機,不過九一八事變中都被日軍俘獲。直到1936年蔣介石解決掉廣東軍閥陳濟棠,廣東空軍80餘架飛機歸順中央,中國空軍才統一。

抗戰爆發前,中國空軍共設9個大隊,計轟炸機3個大隊、戰鬥機3個大隊、偵察機2個大隊、攻擊機1個大隊,共轄26箇中隊。

大隊之外,尚有直屬5箇中隊。雖然中國曆年購買了1000多架飛機,但是大部分已經不能作戰,能作戰的飛機只有305架。而且中國的航空教育體制也沒來得及建設完善,能作戰的飛行員只有700人。

其實看力量對比已經知道,沒有生產能力和後備人才的中國空軍會被拼光,但是他們面對民族存亡唯有死戰。

中日之間的初次交鋒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空軍就開始了交鋒。但是此時中國空軍數量太少,素質也與日軍有較大差距,所以沒有大的空戰。尤其是東北軍不抵抗而喪失大量飛機,不過大批東北空軍人員進入關內加入了中央空軍,其中就有後來的戰鬥英雄高志航。我方在錦州、嫩江戰鬥中各擊落日軍一架飛機,靠的是趁敵機俯衝時仰臥射擊,連高射炮都沒有。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高志航

一二八事變中,廣東空軍派一個航空隊32架飛機進駐上海支援19路軍抗日。雙方第一次交手,各自被擊傷一架,中方受傷的還是個印度籍飛行員。

巧的是首次空戰擊落日機的也是個外國人,是波音公司賣飛機到中國的試飛員肖克。他來的時候正趕上一二八事變,他便積極請戰。後來他出戰以一敵三擊傷兩架,後面更有以一敵六擊落一架,但自己英勇犧牲。他也是第一名犧牲在中國戰場上的外籍援華飛行員。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日軍九六式艦載戰鬥機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中國軍隊爲了牽制日軍在華北的進攻,主動在上海發起了淞滬會戰。八一三事變後中國空軍就發起了對日軍據點和軍艦的轟炸,第二天日軍對杭州筧橋機場發起空襲。

正好高志航率領的空軍第四大隊在筧橋機場轉場,尚未降落的空軍直接迎戰日機,當場擊落日機三架。這是中日空軍第一次大規模交鋒,也是中國空軍的第一場大勝,國民政府於是將8.14定爲空軍節。

日軍爲了報復筧橋戰敗,在8月15日從龍翔、鳳翔和嘉禾三艘航母上聚集45架戰機再襲筧橋機場。高志航率領的第四大隊一舉擊落了13架日機,其中高志航擊落兩架敵機,而第四大隊的樂以琴此戰擊落了4架敵機。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樂以琴

當天20架臺灣出動的日機轟炸南京,結果被我方擊落5架。中國在八一五空戰再度取得一場大勝。隨後又發生了幾次空戰,我軍給予日本侵略者痛擊,遭受嚴重損失的鹿屋航空隊副隊長甚至剖腹自殺

中國空軍的轟炸機也創造了不俗的戰績,在淞滬會戰中轟炸日艦,並將敵旗艦出雲號炸成重傷。日本當時有四艘航母,一艘在北方警戒蘇聯,三艘參與進攻上海。11月11日中國三架轟炸機空襲了龍翔號航母,將其重傷不得不回國大修,這也是世界第一例飛機空襲航母的戰鬥。

其實當時氣候也是一個因素,由於氣候惡劣日軍只能依靠航母艦載機和臺灣的航空隊。日軍臺灣航空隊主要是轟炸機,而日本航母艦載機與我方的美製的霍克3戰鬥機和波音281差距不是很大。隨着天氣轉好,日機源源不斷趕來,我國沒有飛機工業生產能力這一最大短板暴露無遺。

由於飛機無法補充,打一架少一架,飛行員死傷慘重。此時第三、第四、第五幾個驅逐大隊只剩二十多架飛機,只能混編成一個臨時部隊。12月3日王牌飛行員樂以琴以一敵八,以身殉國。由於飛機匱乏,高志航領命去蘭州接收蘇聯援華飛機,結果在河南周口轉場時遭到日機空襲壯烈犧牲。

中蘇聯合作戰階段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出於共同對日的需要,中蘇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開始對華進行大量軍事援助。蘇聯此時可謂是雪中送炭,蘇聯不僅提供貸款賣飛機,更重要的是派遣蘇聯志願航空隊駕機直接與日軍交戰。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蘇聯援華航空隊

日軍佔領上海、南京以後,武漢成爲中日作戰的焦點。1938年2月18日,日軍12架轟炸機和26架戰鬥機空襲武漢,高志航的繼任者李桂丹率蘇聯造的伊15、伊16戰鬥機29架迎敵。一舉擊落敵機11架,但是我方也損失5架,李桂丹也在此戰犧牲。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蘇制伊16戰鬥機

4月29日,日軍再度出動27架戰鬥機和18架轟炸機空襲武漢,妄圖爲日本天皇獻禮。但是日軍的計劃早已被我軍獲悉,中蘇聯軍集中了64架飛機迎敵,一舉擊落敵機21架。中蘇方也損失了12架,空軍飛行員陳懷民在飛機受創無力再戰的情況下,撞向敵機與敵同歸於盡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陳懷民

5月31日日軍再度空襲武漢,結果被擊落14架,我方僅損失2架。雖然由於戰略撤退的原因武漢被放棄,但是日軍始終沒能掌握制空權,而且中蘇空軍也在各個戰場上不斷打擊日軍。

但是到了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蘇聯斷絕了對中國的援助並撤回了援華航空隊。這也是中國空軍最悲慘的日子,中國喪失了兩年多的制空權。

日軍的零式戰鬥機開始服役,零式戰鬥機的性能大大超越了中國使用的飛機。在1940年9月13日的遭遇戰中,中國空軍被擊落13架迫降11架,而零式無一被擊落。1941年的三一四空戰中,我方被擊落8架,連迫降損失16架,零式又無一損失。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日軍零式戰鬥機

中美聯合作戰階段

1941年國民政府委任美國顧問陳納德組織「飛虎隊」,這一行動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飛虎隊在對日空戰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陳納德

1943年底,中美空軍聯手在常德空戰中共擊落日機25架,擊傷19架,炸燬地面日機12架,自此中美空軍開始獲得制空權。而且此時中國空軍大批裝備了美製P40,性能上已經和零式相差不多。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飛虎隊的P40戰鬥機

當P51出現後在質量和作戰性能上已經全面超越了零式。於此同時日軍將大部分的零式戰鬥機和優秀飛行員調往太平洋戰場,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已無力同中美空軍抗衡。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美製P51戰鬥機

中國空軍在抗戰期間一共起飛作戰18500多架次,空戰次數或者作戰次數大概4200多次,一共毀傷敵機1500多架,炸沉炸燬敵艦182艘,炸燬坦克和其它車輛八千多輛。我們飛機數量並不是很多,取得的戰果還是很可觀的

中國空軍能在艱苦的抗戰中堅持下來,盟國的援助不可或缺,我國先後得到美、蘇聯、英、法援助的飛機。蘇聯提供了伊15、伊16,還有轟炸機,總數大概是一千多架。美國後來提供的數量更多,大概1300多架,英法七八十架。抗戰期間我國共得到了2300-2700多架援助的飛機。

抗日空戰:中國飛行員在生死一刻與鬼子飛機對撞

蘇制伊15戰鬥機

空軍前期的勝利爲鼓舞全國人民抗日鬥志起了很大作用,所謂的日軍四大天王在一年內全部被擊落,也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