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爲騎射之具。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爲“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它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爲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在我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國外則突厥—土耳其、韓國至今仍在使用。期間,各種式樣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與清朝,則主要使用桶形扳指。

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滿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爲圓柱體。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於14世紀以後。17世紀以後,滿族將扳指發展爲首飾。

清代,扳指亦指“板指”,又稱“班指” 或“梆指”。扳指兒在滿語中稱爲“憨得憨”,至清軍入關前,滿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兒,呈黃色,年久變爲淺褐色,以“有眼”者爲貴。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清代以民族軍事力量奪取天下,射箭作爲冷兵器時代重要的個人軍事技能受到極大重視,因此清朝軍事力量的核心武裝——八旗——對此物甚爲重視,幾乎人手一枚,因而成習。

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入關以後,舉天下以奉養八旗,不勞而獲,待遇優厚,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扳指這種軍事器械漸漸成爲一種極爲時髦的飾品,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犀角、駝骨發展爲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爲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爲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在我國清朝,人們爲着紀念騎馬打天下的英雄,以飾用【馬鞍戒面】作緬懷,一般都戴在無名指上。當時的翡翠馬鞍戒指分爲男戒和女戒,成雙成對,男戒厚大,女戒窄小。

按戒指之意義,戴於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鐫有“戒菸”、“戒酒”、“戒色”之字樣。凡勸人戒菸戒酒戒色者,聚資爲之鐫一戒指贈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混。

通常,頂級的翡翠原料才被用來做戒面。雖然在衆多翡翠飾品中,絨面是體積最小的,但價值卻遠遠高於其他翡翠飾品。翡翠絨面對原料的要求非常高,質地細膩,透明飽滿,無瑕疵裂痕才能用來做戒面。

對於戒面,最重要的就是顏色了,戒面的顏色會直接影響其價格。戒面的大小、薄厚、比例等都會對價格有影響。戒面的大小也會對價格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翡翠戒面的評價參數是由戒面的特殊性來決定,以色、大小爲主。

1.色。綠色要正,以色正、鮮豔、明亮爲上佳。最好能種、水、色相得益彰,會更加凸顯翡翠沁人心脾之處。色之所以重要,在於色差一等,價差十倍。當大小、種水、瑕疵等都基本相似,無可挑剔,價值、價格差別的關鍵在於綠色上的高低。由此,如何認識和區分翡翠綠色的各種差別變得極爲重要的,對於綠色,已有專文介紹,在此不詳述。

2.大小。戒面的大小也是決定價值、價格的關鍵性因素。受原料及使用的影響,戒面的大小有一定範圍,戒面體積若是超過尾指指間那節指頭的體積,就被視爲中型的戒面,體積與中指第2指節相當的戒面則被視爲大型戒面。戒面一般是正面鼓起,背後也要鼓起,厚度要夠,這種形狀能讓顏色反到正面,並且攏色。太小的戒面,即使色種都很好價值也不會太高。若是戒面大一圈,價格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2.大小。戒面的大小也是決定價值、價格的關鍵性因素。受原料及使用的影響,戒面的大小有一定範圍,戒面體積若是超過尾指指間那節指頭的體積,就被視爲中型的戒面,體積與中指第2指節相當的戒面則被視爲大型戒面。戒面一般是正面鼓起,背後也要鼓起,厚度要夠,這種形狀能讓顏色反到正面,並且攏色。太小的戒面,即使色種都很好價值也不會太高。若是戒面大一圈,價格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