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道 媒體報道稱,美印日聯合舉行的"馬拉巴爾"海軍演習於6月7日起在關島海域展開。這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爲印太司令部之後首次進行的"馬拉巴爾"聯合演習。然而,印度卻爲這場軍演送上了一曲《涼涼》。

有港媒觀察,本次軍演澳大利亞未參加,而且印度在演習中謹小慎微的調整,明顯地體現出了對中國情緒的關注。輿論感嘆,軍演遇冷,針對中國的美日印澳"四方機制"恐怕也要涼。

印度剋制在意料之中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消息,6月7日,美國、日本和印度第22次"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拉開帷幕。"馬拉巴爾"軍演開始於1992年,此後範圍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複雜。自2007年後,澳大利亞、日本和新加坡等美國的親密盟友時而會以非永久性成員的身份加入演習。

但境外媒體注意到,印度今年只派出了一支相當低調的艦隊:艦艇排水量只有去年的五分之一,艦艇數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今年,印度甚至破壞了澳大利亞加入"馬拉巴爾"軍演的努力,因爲擔心北京會將其視爲最近恢復的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的組成部分。

《印度時報》稱,雖然澳大利亞也渴望加入"馬拉巴爾"演習,但印度不想刺激中國。報道稱,中國曾對2007年在孟加拉灣舉行的"馬拉巴爾"演習表示強烈抗議,當時,澳大利亞和新加坡也加入到該演習中。

有觀點認爲,印度此舉在意料之中。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總體而言,印度是"馬拉巴爾"軍演的主導方,因此在規模、邀請參演國等方面,都擁有較大話語權。近年來,"馬拉巴爾"軍演的規模與實戰程度均有所上升,並將日本納入成爲例行參演者,反映了印度將日本視爲重要合作伙伴。不過在今年的軍演中,儘管演習的戰略目標沒有改變,但印度表現得較爲剋制,這與近期印度和中國關係較爲健康的發展不無關係。自中印兩國領導人武漢非正式會晤以來,印度在美國極力提倡的所謂"印太戰略"以及日本大力推崇的所謂美日印澳"四方機制"中,都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這從印度總理莫迪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主題演講中也清晰可見。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此前曾報道稱,莫迪在主旨演講中明確指出,印度並不把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視爲一種戰略,或者是有限成員的俱樂部。它不是一個謀求主導地位的集團。我們也決不會認爲它針對任何國家。像這樣的地理定義是不會的。

"四方機制"難以成形

有外交觀察人士認爲,儘管華盛頓視印度爲該地區的"主要橋頭堡",可以"對抗中國的崛起",但新德里方面可能有其他打算。

境外媒體注意到,在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不斷衰落之際,印度試圖與儘可能多的國家在儘可能多的領域建立夥伴關係。尤其是保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

境外媒體就援引莫迪的話說,印度與中國的關係有"許多層面"。"當印度和中國在信任和互信基礎上攜手合作,並照顧到彼此的利益,亞洲和世界就將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莫迪說,兩國在管控分歧和確保邊境和平方面展現了"成熟和智慧"。他還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在擴大合作。

對此,趙干城分析表示,首先,印度不會參與到公開與中國爲敵的陣營中,因爲這顯然不符合印度利益;第二,總體而言,印度對中國看法較以往而言更爲積極,其在對華政策上將持謹慎態度;第三,從傳統上而言,印度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鑑於此,印度不願意在中美之間"站隊",而這也可能是武漢非正式會晤後,印度方面做出的較爲重大的戰略決定。可以說,武漢非正式會晤中取得的戰略成果正在體現,這對中印關係具有積極意義。

趙干城進一步指出,印度是地區大國之一,並非美國的"小夥伴"和"卒子"。可以判斷,印度仍將採取相對平衡的外交政策。基於印度的態度,"四方機制"的合作雖然不會就此"作罷",但其依然將是較爲鬆散的夥伴關係。如果"四方機制"難以在軍事層面上升爲緊密團結的同盟,那麼"四方機制"就不會成形,美日所期待的任何可能針對中國的"菱形"或"四邊形體系"都不會出現。

趙干城還表示,不僅"四方機制"難成形,在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中,印度的應對是重要一環,印度似乎無意全身參與可能引起對抗的任何陣營,這可能使所謂的"印太戰略"淪爲空泛。(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