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了郡縣制,有了爲自己的“正名”的尊號後,秦始皇就該滿足了吧!

不能!

要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正名”對於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對老百姓的統治至關重要。但是,光有“正名”是遠遠不夠的。

此時此刻,秦始皇的那些“正名”,無非就是告訴天下的老百姓,我叫“皇帝”,我有一個獨佔的“朕”字,但是我還是一個普通人,跟你們一樣,所以你們只要奮鬥,最後也能成爲像我這樣的人。

這就完了,這不是鼓勵人造反嗎?

所以在法家思想裏,除了“名正言順”外,更重要的是“勢”。就是要不斷地誇大君主的絕對權威,給人一種必須承認和絕對服從的感覺,達到那種“大勢所趨、天命所歸”的境界,要人民徹底臣服於君王。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君王就必須“神化”自己。

爲什麼要當神呢?

《易·繫辭下》裏記載:“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對於被統治的人民而言,他們更需要一個“神”。唯有在“神”的統治下,他們才能繁榮富強。

爲了完成對自己的神化,統治者會用盡所有的辦法,想盡一切的手段,比如讓人民貼照片、喊口號、天天累得嗷嗷叫。一旦形成這種局面,人民完全效忠自己,統治者還不長治久安嗎?

所以,秦始皇現在要乾的,就是要神化自己,讓自己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樹立一套絕對的權威。

爲了這個目的,秦始皇將分四步來對自己進行重新包裝。

秦始皇如何炒作自己?一共分四步,步步爲營,實在是高!(圖)

秦始皇神化的第一步:絕不當人。

皇帝不是人嗎?這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對於皇帝而言,他們都是“真龍”天子,人家是“龍”,當然不是“人”。但是與後世“黃色的龍”相比,秦朝時期的真龍太子們都是“黑色的龍”。

據說,在五百年前秦文公(秦襄公之子)時期,秦文公在一次打獵的時候抓住過一條黑龍。在這條黑龍的庇佑下,秦朝才能夠走到今天,所以秦國的祥瑞就變成了這條黑龍。

這個故事在我眼裏,就是有點兒扯。五百年前的故事了,與今天何干?但是作爲中國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呀。他希望藉助祖先的意志來爲自己找到一條合法的依據,從而證明自己的與衆不同。

我大秦的所有皇帝,都是這條黑龍的轉世,這就是“天命”。

從那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他們都遵從秦始皇的意願,全稱自己爲“真龍天子”,只是把這條龍換了一個顏色。

漢朝《白虎通義·號篇》中記載:“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色爲五色中最高貴的,代表中央。因此漢朝皇帝均尊黃色爲正色,稱自己爲“黃龍”,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明,直到封建統治的完結。

對自己的神化搞定了,該輪到國家了。

秦始皇神化的第二步:奉天承運求正統。

對於秦始皇來說,他建立的這個龐大的帝國,始終面臨一件非常尷尬的事——它是否合法?

要知道,從理論上講,秦朝的歷任國君全是周朝的臣子。如今秦王朝取代了周王朝,就是以臣弒君,臣子殺死了君主,這就是不折不扣的犯上作亂。

如果這個問題不處理好了,大家都學秦王朝,都犯上作亂,這可怎麼辦呢?

爲了應對這種情況,秦始皇在苦思冥想數天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學說,來證明自己的王朝是符合天命的,是絕對“合法的”。

這個很好的學說,就是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創立的“五德終始學說”。

秦始皇如何炒作自己?一共分四步,步步爲營,實在是高!(圖)

鄒衍認爲,這個世界所有物質,是由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的,它們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不僅組成了這個社會,而且還有相生相剋的關係。

現在咱們再看這個陰陽五行學說,可能認爲它就是一種迷信,是一種毫無任何科學依據的“風水學說”。

殊不知,古人所說的世間萬物相生相剋的理論,這與現在哲學的以矛盾立論爲基礎、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理念不謀而合。如果沒有這個陰陽五行學說,那麼現代哲學闡述的基本觀點和原理,就會是一盤散沙。

可見,陰陽五行學說理論是多麼的重要。

在鄒衍的理論中,“木、火、土、金、水”都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土”。

天若無土,就不能覆蓋大地,天就飄走了;地若無土,就不能承受地上萬物,五穀糧食也無處生長;人若無土,就不能自然繁衍而五常不立。因此“天、地、人”都不可無土。

木若無土,就失栽培之力;火若無土,不能照耀四方;金若無土,難施鋒銳之氣;水若無土,不能流溢四方。因此“木、火、金、水”不可無土。

反之:土若無水無木,就不能生養萬物;土若無火無金,就不能繁衍生息。所以五行缺一不可,但“土”依舊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尊土爲老大。在鄒衍的描述中,這個老大在歷史上叫“黃帝”。

既然黃帝當上了老大,老大就得表示表示。所以老大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最後,這個老大選出了自己最得意的四個家臣,讓他們去管理四方。

管理東方的,叫做“太昊”,也叫“伏羲”。

這位太昊神駕雷電來到東方,負責掌管春季。他統治的地方,風和氣清,萬物蓬勃生長。因此在五行中,東方就屬“木”。

管理西方的,叫做“少昊”。此人據說是黃帝之子,也是五帝之一。

少昊駕雲霧而行,他負責掌管秋天。他所統治的西方,處處瀰漫着清冷肅殺之氣,猶如無數兵器在亂舞,所以萬物也隨之凋零。因此在五行中,西方就屬“金”。

管理南方的,叫做“神農”,就是嘗百草的那個人。

神農駕風火而行,負責掌握夏季。所以他統治的南方,驕陽似火、酷熱無比,萬物在這裏酷熱難耐、無處避暑。因此在五行中,南方就屬“火”。

管理北方的,叫做“顓帝”,此人爲黃帝之孫,一生能征善戰,被後世稱爲“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一代帝王。

顓帝駕雨雪而行,負責掌握冬季。所以他統治的北方,寒風凜冽、滴水成冰,萬物在這裏都要潛藏起來躲避嚴寒。因此在五行中,北方就屬“水”。

這樣,中國的五行分佈就完成了,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

不要小看這個“五行分佈圖”,經過了一代一代的口碑相傳。直到今天,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融入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度,而且還將繼續潛移默化下去。

比如說,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叫:“串門送東西”。爲什麼要送“東西”?而不叫送“南北”?或者送別的呢?

在五行中,東屬木,西屬金,所以送“東西”就是送“木金”。各種金銀首飾,紫檀木,黃花梨,全是奢侈品,高級貨,這才叫送禮。

五行當中北屬水,南屬火,所以送“南北”就是送“水火”,全是便宜貨,或者是“水貨”,甚至根本不要錢,送這些不被罵纔怪。

這就是民間俗語“送東西”的由來。

還有,爲什麼我們管男孩叫“少東家”,管女孩叫“千金小姐”?

中國古代講究三綱四德,家教甚嚴,每個人喫飯,睡覺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男孩一定要住在東邊的房間裏。東面在《黃帝內經》中代表着“生”,男孩住這裏代表着出生的太陽,擁有無限的希望,所以男孩叫“少東家”。

與之相對應的是,女孩一定要住西面。西面在《黃帝內經》中代表着“收”,女孩住在這裏,代表着早晚有一天要嫁出去,到時候就可以“收”聘禮,而且五行中西面屬“金”,因此女孩都要叫“千金小姐”。

可見,這麼一套異常流行、深得民心的五行理論,正是秦始皇需要的。

在齊國人鄒衍的“五德終始學說”裏,他把國家分爲五個王朝,即木德王朝、火德王朝、土德王朝、金德王朝、水德王朝;這五個王朝就跟五行一樣,是可以相互承接,相互替換的。

中國最古老的王朝,是黃帝時期建立的部落。因爲黃帝掌管天下的土地,所以黃帝的王朝屬於土德王朝。以此類推,夏朝屬於木德王朝,商朝屬於金德王朝,周朝屬於火德王朝。這些王朝的相互交替,也正好符合五行相剋理論,即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如果周朝屬於“火德王朝”,那麼代替周王朝的秦王朝,理應就是“水德王朝”。

正好,秦文公正好獲得了一條黑龍,黑龍是水中的吉祥物,它的意義不言而明。而咱們大秦地處北面,氣候異常寒冷,人民還崇尚黑色,這些都是水德王朝的象徵呀!根據“五德終始學說”的說法,屬火的王朝必定要被屬水的王朝所替代,所以周王朝被秦王朝所替代,那是名正言順,天命所歸也。

這麼一說,秦始皇還真爲自己謀朝篡位、改朝換代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藉口。

因爲“五德終始學說”,秦王朝取代周王朝,那是名正言順、衆望所歸,秦始皇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五德終始學說”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承認新王朝合法性的同時,又爲下一個王朝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這可怎麼辦呢?

這些問題,都是秦始皇始料未及的,也是他無法解決的。而他留下的這些問題,直到百年後,西漢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裏,才徹底將這個矛盾迎刃而解。

秦始皇如何炒作自己?一共分四步,步步爲營,實在是高!(圖)

秦始皇沒有長壽到去見董仲舒,而董仲舒也不可能穿越回秦朝。所以這個“五德終始學說”留下的問題,還得秦始皇自己解決。

而秦始皇的解決手段,也是非常地高。

既然無法阻止下一個王朝的崛起,那就讓自己的王朝千秋萬代,傳個千世、萬世再說。

秦朝既然是“水德王朝”,那麼水是寒冷的,也是嚴寒的,所以要想讓秦王朝長治久安,必須學習水的寒冷一面,用最高壓的、最殘忍的、最嚴酷的刑罰去管理這個國家。

“更名河曰德水,以爲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這一刻起,爲了讓這個“水德王朝”長命百歲、千秋萬代,秦王朝那匪夷所思的“苛政”制度,正式開始。

殊不知,秦始皇在崇尚自己爲“水德王朝”的同時,也爲自己挖了一個墳墓。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詩人雪萊。

沒有人願意生活在寒冬裏,從秦國這個“苛政國策”誕生的時刻起,它就註定將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一口氣就能讀完的大秦史》,京東、噹噹套裝滿100減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