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人說土地、話三農。解析土地政策,追蹤三農動態,解疑土地糾紛,維護農民權益。敬請關注“土地觀察員”!)

進入6月份,全國夏收夏種熱火朝天,當前小麥收割已經過半。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今年以小麥爲主體的夏糧將會又是一個豐收年,這將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但這與華北地區很多地方的農民感受卻不太一致,不少農民覺得,今年小麥遭受春澇、倒伏等自然災害,再加上近看來由於糧價持續走低,不少土地撂荒或改種其它作物,小麥總產量怎麼能夠增加?

據有關專家講,雖然個別地方出現了自然災害,但得益於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各級農業部門和各個地方措施有力,不斷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據有關數據統計,糧食大豐收大增產將是不爭的事實,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

(1)政策引導作用好。國家持續實行小麥最低收購保護價,這對小麥的價格起到了重要的託底作用,使得小麥市場價格保持了總體穩定,也讓廣大農民羣衆有了一個穩定的心理預期,對農民增加小麥種植喫了一顆“定心丸”。

(2)農業科技運用好。隨着農業科技的突飛猛進,農民小麥種植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小麥管理、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都有技術成果的運用,在糧種雜交上也有新成就,新糧種得到廣泛推廣;大力推進節藥、節肥、節水等新技術,小麥生產不斷節能增效,使得小麥的整體收穫水平有了一個大的提高。

(3)規模化生產見成效。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土地流轉,各地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生產初見成效,百畝以上的種糧大戶也不斷增加,這就促進了農業的機械化和集成度,提高小麥生產科技水平和產出率,一些地方的規模農業產量大幅提高,拉動了糧食產量的整體水平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