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月3日),備受關注的2018年國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終於出爐,共有分別來自112家單位的200位青年學者入選。

從往年的數據來看,最終名單與建議資助人名單差距不大,2016年僅有兩人未能入選最終名單。

作爲我國風向標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資助項目,國家傑青對入選者要求極高,自實施以來,備受各方關注。

近五年來,誕生992位國家傑青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英文: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傑青基金) 是國務院1994年批准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的專項基金。傑青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旨在促進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據統計,2013-2017年的五年間,共誕生了992位國家傑青,從依託單位上看,992位青年學者共來自217個單位。來自高校的入選者最多,有693位,超過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的學者有258位,佔比26.01%,來自其他科研單位的有41位。

近五年,北京大學共誕生了60位國家傑青,總人數位列各單位之首,比位居第二的清華大學多出了7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38位學者入選,位居全國第三。同樣超過30人的還有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有35位和33位國家傑青。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985名校均表現不俗。除高校外,成績最好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有23位青年學者當選國家傑青。

最新數據,涵蓋112家科研單位

根據2018年國家傑青的入選名單來看,本年度共有來自112家科研單位的200位申請人入選建議資助名單。高校單位共有69家高校單位的142人入選,佔據了入選單位數和入選人數61.6%和71.0%,

在高校單位中,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有18人,比第二名的北京大學多出了2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和浙江大學入選人數均超過了4人,入選總人數位列高校單位的前10名。

從國籍上來看,今年有1位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入選。

2018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人項目詳細名單如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