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在進行黨員信息採集工作時,索良民找到了養老公寓的黨委書記馬建勳,把自己心底的願望告訴了他。馬建勳開始蒐集證據和材料,他了解到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張兆芳和李少棠曾爲索良民做過證明。

原標題:面對面 | 他被稱爲現實版的“餘則成” 唯一願望是恢復共產黨員身份

在河南鄭州愛馨養老公寓裏,住着一位叫索良民的老人。老人家今年99歲,已經在這裏生活多年,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近百歲的老人被稱爲現實版的“餘則成”。接受採訪時,他特意穿着2015年上級發給他的抗戰勝利70週年的紀念服,這是他現在最喜歡的衣服。

棄筆從戎:日本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我們還能等着嗎?

1920年,索良民出生在河南宜陽的農民家庭,上了7年學後回家務農。18歲那年,在叔叔也就是中共地下黨員索元理的帶領下,索良民參加了國共兩黨合辦的“趙保抗日民運幹訓班”。畢業時,索良民響應“保衛大武漢”的號召,毅然棄筆從戎。

索良民:當時我在幹訓班的時候,老師們都教我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家組織報名參軍,我就報名去了。

記者:但打仗可不是鬧着玩的,打仗可是危險的。

索良民:那時候開封已經淪陷了,日本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我們還能等着嗎?

1944年夏,日寇發動豫中會戰。在郟縣前線,索良民中了日寇的毒氣彈,突圍時被俘。歷經九死一生,才被營救脫險,避難於新鄉。在新鄉,他收到了我黨地下工作人員張劍石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張劍石告訴索良民,他們在家鄉趙保建立了伊洛特區革命根據地,希望索良民回到家鄉和他們一起抗日。接到信後,索良民馬上回到根據地,第二天就到政府去當會計主任,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冒死潛伏 掩護地下同志 傳遞重要情報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國民黨開始重兵圍剿解放區,伊洛特區革命根據地也奉命撤銷。索良民接到了上級的任務,再次前往新鄉,以鐵工廠工人的身份開始“潛伏”。這時候,做地下軍事情報的張兆芳找到索良民,讓他做“內線”工作傳送重要情報,爲地下同志打掩護。在索良民傳送的諸多情報中,1947年羊山集戰役的情報尤爲重要。

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在黃河北岸發起魯西南戰役。戰鬥開始不久,蔣介石的整編第六十六師被圍。7月19日,蔣介石前往開封督戰,並電話命令王仲廉的第四兵團向羊山集增援。當時,索良民潛伏的新鄉鐵工廠,就是王仲廉的產業。作爲廠裏的會計,索良民經常去王仲廉家彙報廠子的盈利情況,在其家中聽到了“王仲廉要率部增援羊山集”的消息。

索良民:王仲廉的老婆要買一百多件棉紗,賣點錢給王仲廉帶着。我就跟張兆芳彙報,張兆芳說想辦法拖延他,因爲他去解圍,能拖延一天兩天對咱們前線都有好處。我就跟王仲廉老婆說賣棉紗現在拿到的錢都是舊的,等一兩天我給換成新票子,總司令帶着也排場一點,她說好。

索良民用換新錢的辦法,將王仲廉增援的時間往後拖了一天。就是這一天,爲劉鄧大軍全殲第六十六師創造了良好條件。此戰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隊自以爲可以抵擋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拉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隱姓埋名 祕密入黨 在麥地裏完成入黨儀式

1948年,一直與索良民單線聯繫的中共地下黨員張兆芳,介紹索良民加入中共情報所,索良民化名“石嶸”。作爲“中共特別黨員”,索良民的入黨儀式在一片麥地進行。

索良民:張兆芳就帶我到鄭州南門外麥地裏,他跟我講了講,他說黨章在西郊地下埋着不敢拿,我給你講講黨章,講講黨的紀律,你表表態。我就說自願加入共產黨,遵守共產黨的紀律,絕不叛黨,叫幹啥幹啥。

因爲營救豫西軍區派來鄭州購買無線電器材被捕的人員,索良民引起了敵特的注意。爲了他的安全,上級組織決定讓索良民轉移到江南。作爲一名“特別黨員”,是不允許主動聯繫組織的,只能等待組織聯繫自己。直到1949年,索良民才返回鄭州,繼續在河南軍區情報處繼續從事地下情報工作,爲解放鄭州做出了重大貢獻。

不想一直“特別”下去 唯一願望是蓋上黨旗走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的戰友們奔赴四面八方,很多人之間都斷了聯繫。索良民曾經在淮陽軍分區獲過一等功,轉業後也多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但由於最早檔案裏組織關係的缺失,他的身份一直沒有從“特別黨員”轉爲“共產黨員”。這件事成了他的一個心結,一直放不下。退休後,索良民住進了愛馨養老公寓。2013年,在進行黨員信息採集工作時,索良民找到了養老公寓的黨委書記馬建勳,把自己心底的願望告訴了他。

索良民:我跟馬書記說,我看着很多黨員老同志去世的時候都蓋着黨旗,我一看都羨慕,我都掉淚。我沒有別的要求,就是想明確黨員身份,也能蓋上黨旗走。

66年 人證已經不在 誰來幫索老完成心願?

作爲一個民營企業中最基層的的黨組織,馬建勳意識到,想要完成老人的心願,解開他半生的心結,並不容易,但他下定決心幫助老人。馬建勳開始蒐集證據和材料,他了解到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張兆芳和李少棠曾爲索良民做過證明。但60多年過去了,這兩位同志已經相繼離世。人證沒有了,馬建勳跑遍了鄭州市的相關單位,把能證明索良民身份的材料一網打盡。馬建勳找到了李少棠寫的《戎馬生涯》,這裏面記錄了他和張兆芳、索良民當年一起做地下工作的經歷。他還找到了1984年李少棠寫的證明,當年調查小組寫的報道,黨組織的報告……在這些證據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證據,一張1950年的《河南日報》,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尋人啓事,尋找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石嶸。

馬建勳:這些證據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這個化名,如果有第二個叫石嶸的,那就有爭議了,但是沒有發現第二個。

經過一年的努力,馬建勳把蒐集來的這些證據,遞交給了上級黨組織。2014年4月,馬建勳拿到了上級黨組織的批覆,終於幫助索良民實現了66年的願望。66年了,收到批覆的那一天,索良民連夜寫了一首詩,表達謝意。

馬建勳:其中有兩句話,“老兵今日還能戰,再建功勳報黨恩”。

索良民:長期以來的壓抑一下子釋放了,頓時覺得很輕鬆,永遠要報黨恩,中國夢還要做。前年住院時候我想了一句話:人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生之年就要爲國家、爲社會、爲家庭、爲親友辦點事情,這樣才心安理得,也不枉此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