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針線間的愛!準格爾旗沙圪堵鎮手藝人千針萬線製作繡花鞋

劉碰女和她製作的繡花鞋

“九石榴,一福手,守住親孃再也不走”,劉碰女老人拿出一雙鞋底上納有九個石榴圖案的虎頭鞋告訴記者,這代表了母親對孩子的牽掛和思念,希望孩子永遠能陪伴在母親身邊,而我對這雙小巧玲瓏且精緻有加的虎頭鞋也甚是喜愛。

坐在我身旁的這位老人,是準格爾旗沙圪堵鎮一位出了名的老手藝人,她叫劉碰女,今年已經70歲了,卻依然精神抖擻、思維敏捷。劉碰女1948年出生於準旗龍口鎮臺子梁村,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繪畫天賦。“我小時候可愛畫畫了,那時候走到哪、看到甚就隨手拿一根樹杈子坐在地上畫。上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在黑板上畫個蘋果、梨、房子啊等等,當時班裏的同學還起鬨叫我‘劉老師’。”說起這些,老人像個孩子一樣捂嘴笑出了聲。但由於劉碰女三歲母親就去世了,她一直跟隨奶奶生活,家庭條件以及思想觀念的原因,導致她四年級就無奈輟學。“爲此,我痛哭了三四天,那時候我的學習很好,老師到家裏多次勸說未果不得不放棄。同時,60年代正值鬧饑荒,家裏人多糧少,劉碰女差點因餓送命,也正因爲當時的種種困難條件及家庭變故,造就了老人一生堅強、樂觀的性格。

虎頭鞋

劉碰女在十八歲那年,嫁到了沙圪堵鎮廟壕村。“嫁過來有了第一個娃娃時,過去老人們有一種說法,說娃娃過週歲穿安走鞋,寓意着讓小孩一生富貴平安。我便按照心中的所想結合傳統觀念開始做鞋,這一做就是50餘年。”1978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老人每天白天打壩、修水利工程、鋤地幹農活,而晚上則抽空就去做鞋,僅憑着單純的熱愛,在艱苦環境下享受着這份樂趣。

“後來周圍鄰居慢慢都知道我有縫製的好手藝,十里八村嫁娶的都來讓我做上轎鞋,一直做、一直做,到現在我也記不清給多少個新娘子做過上轎鞋,都是免費、義務做。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手工上轎鞋不流行了,我又開始做虎頭鞋,但也沒拿到市場上賣過,都送給了親戚朋友。”記者拿起這虎虎生威的繡花鞋仔細端詳,老人說,就拿這雙繡花鞋來說,別看它小,一般人做不了。說起繡花鞋的工藝,老人很是自豪。原來,每雙鞋子都要事先剪好鞋樣,然後經過納鞋底、拼布、繡花、滾口等數十道工序手工縫製。虎頭鞋也是如此,光是虎頭,就得用刺繡、拔花、打籽好幾種針法。爲了增加動感,她還將虎頭鑲邊,整個虎頭鞋紅、黃、白相間,輪廓清晰,孩子穿上鞋子後,鬍鬚隨風飄動,加上憨態可掬和威猛誇張的虎頭,回頭率非常高。作爲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民俗、風土人情都能通過這些作品得到體現。老人告訴記者,就拿兒童穿的虎頭鞋來說,從滿月鞋到百天鞋,再到半歲鞋、一歲鞋,不僅是鞋面,連鞋墊都繡上精美的傳統圖案,即使最簡單的做起來也得花上一週時間。這種有吉祥寓意的手工繡鞋既實用又有藝術價值,穿在腳上舒適跟腳,脫下來擺在家裏就能當工藝品欣賞。

繡花鞋

劉碰女做了一輩子手工鞋,每當別人穿上自己做的鞋時,她的心裏甚是喜歡和安慰。老人說,她這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繪畫和手工製作,自己外孫子在十年前考進了清華美院,也算是圓了她的一個夢想。如今每天做做手工、哄哄孫子,在兒孫滿堂之際安度晚年,老人已經很知足,同時,她也希望這一輩一輩傳下來的老手藝能得到更多人的學習和傳承。

鄂爾多斯晚報記者 郭東昕報道

大家都在看

▶快看!鄂爾多斯這個小區居民十幾年鬧心大難題,終於解決了!

▶好消息!全區“光明行”社會公益活動走進鄂爾多斯,延續光明!

▶降雨降溫同時到 溫差達15℃左右 鄂爾多斯是這樣的……

編輯: 王雅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