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剛發佈的《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面向影視產業重點環節,推出了16條扶持措施,包括鼓勵影視企業落戶、支持影視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影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影視企業改造升級、鼓勵影視前沿科技創新、鼓勵電影項目立項、獎勵重點劇本創作、鼓勵取景地拍攝、支持影視後期製作等。” 他告訴界面文娛,接下來星空傳媒會在松江建設綜藝攝影棚製作基地,和影視棚相輔相成,共同形成上海科技影都內容製作的高地。

【深度】“松江科技影都”升級“上海科技影都”背後:規劃、政策和新進展

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的科技影都發佈會上,嘉賓們談論的對象已經從去年的“松江科技影都”變成了“上海科技影都”。這一用詞調整的背後意味着什麼?

上海市松江區區委書記程向民在會上表示,在服務服從國家戰略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G60科創走廊作爲第一章第一節已經寫入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這也意味着,作爲G60科創走廊的一部分,上海科技影都已經成爲科技促進電影事業發展的國家型基地。

上海本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但在近些年影視產業的發展中,這座電影之城一度落後——北京影視公司雲集,比鄰上海的浙江成爲繼北京之後中國影視產業的第二大重鎮,與此同時,近年來,海口、青島、無錫等地也都陸續發佈了促進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舊敵未去,新的競爭對手紛紛而來。

在6月19日的有關上海科技影都的沙龍環節,作爲項目方代表,中視儒意董事長張浩瀚就直率地指出,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從影視產業的發展上看,上海確實是落後了。“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大量的金融資源,但這些錢最終都投向了橫店,我們在上海的影視公司電影的拍攝和製作地最終都定在了浙江。”

上海科技影都寄託了上海在科技發展和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上的追求。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松江科技影都總體發展策劃》和《關於加快G60科創走廊松江科技影都影視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兩項重磅文件發佈,爲科技影都的建設提供了具體的抓手和目標。今年電影節期間,松江區又發佈了《上海科技影都總體概念規劃》和《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松江十六條”),並簽約了影視產業重大合作項目。

在星空傳媒總裁田明看來,和橫店、東方影都等影視基地相比,上海的綜合配套成本相對更高,這也倒逼上海科技影都必須要提升科技含量。“上海的優勢就在於綜合的科技配套能力強,上海又是金融中心,可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作爲一家內容公司,星空傳媒也在尋求和科技結合的跨界突破。田明告訴界面文娛,星空傳媒最近在和商湯科技尋求合作,尋找內容製作、廣告發布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點。

在6月19日的發佈會上,星空傳媒和松江區政府簽約。田明透露,這次星空傳媒跟松江區政府簽約,計劃在松江建立一個星空影視綜藝製作基地。

“燦星製作每年要製作十幾檔大型綜藝真人秀節目,比如《中國好聲音》《蒙面歌王》《中國好歌曲》等電視綜藝以及這兩年做的超級網綜《這就是街舞》,製作規模很大,對攝影棚的需求巨大,而這些需求之前在上海很難得到滿足,所以我們這些年節目製作基本上都是在崑山等周邊地區拍攝。” 他告訴界面文娛,接下來星空傳媒會在松江建設綜藝攝影棚製作基地,和影視棚相輔相成,共同形成上海科技影都內容製作的高地。

到2025年基本實現科技影都功能

根據最新發布的《上海科技影都總體概念規劃》,松江將在全區範圍內按照“異質雙核”發展理念,打造“雙核驅動、四片聯動、八點帶動”的發展格局。

“雙核驅動”是指以“科創芯”“世界窗”爲核心,打造行業領先的科技影視產業集聚中心和麪向全球的中外影視文化交流之窗;“四片聯動”是指結合松江區情實際,在松江新城片區、西北片區、東北片區、浦南片區佈局各異的影視服務功能;“八點帶動”是指藉助各類影視產業要素和影視特色資源集聚地,形成若干影視特色功能點,帶動全域影視發展。

上海科技影都將重點佈局四大區塊:華陽湖區塊,佈局高品質影視文娛綜合體、文化演藝場館、商業酒店服務集羣等,力爭建設成爲科技影都的文化地標、影視文化藝術的活動中心。高鐵樞紐區塊,依託南站樞紐商務區,佈局影視版權交易、金融服務等功能。永豐區塊,打造影視創制企業集聚地、影視雙創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車墩區塊,依託上影集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揮上海影視樂園4A景區的品牌優勢,打造集拍攝、製作、體驗於一體的影視特色小鎮。

上海科技影都還將完善交通體系建設,打造“四橫七縱”的道路系統結構,搭建包括高鐵站、城際鐵路站、地鐵線路、有軌電車線路在內的一體化便捷交通。

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認爲,建設影視基地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全國各地產業基地很多,對於上海科技影都來說,“科技”兩個字是它明顯區別於其他影視產業基地之處。他強調,在“科創芯的”佈局中,要利用高新技術來打造世界一流的基地,“世界窗”則是要求,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環境下展示中國文化的自信,包括影片的製作,版權的交易,影視節等,要成爲全球聚焦的影視世界窗。

按照現有規劃,上海科技影都的目標是擁有60個左右,15萬平方米的攝影棚,其中高科技攝影棚十萬平方米,背靠拍攝服務中心約30萬平方米。上海科技影都還將引進若干影視產業鏈上下游的標杆企業,提供約五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集聚一至兩個高水平的影視學校及多個影視專業培訓基地。

“我們將力爭35年內完成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區規劃建設,到2025年基本上實現科技影都功能,2035年打造成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影都。” 中共松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勇透露了上海科技影都建設的時間線。

“松江十六條”

影視寒冬中,資本普遍撤離影視行業,在行業蕭條的背景下,上海政府對於影視產業的扶持力度卻是前所未有。松江區通過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引導產業向上海科技影都集聚發展。

宏觀方向上,2016年以來,由松江率先發起規劃建設的G60科創走廊已發展爲3.0版,“一廊一核九城”的總體空間佈局現已正式納入國家發改委《長三角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作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標準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影都建設也將成爲長三角更高重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2017年底,上海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將影視產業作爲發展的着力點,並提出“1+3+X”的發展觀點,其中“1”就是在松江建設大型影視基地。今年2月,李強書記又爲《上海能爲電影工業做什麼》一文做出了重要批示。

在具體政策方面,上海先後制定了《關於加快G60科創走廊,松江科技影都影視產業人才高地建設實施辦法》《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通過政策集成,綜合施策,不斷優化影視產業的營商環境。

剛剛發佈的《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面向影視產業重點環節,推出了16條扶持措施,包括鼓勵影視企業落戶、支持影視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影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影視企業改造升級、鼓勵影視前沿科技創新、鼓勵電影項目立項、獎勵重點劇本創作、鼓勵取景地拍攝、支持影視後期製作等。

其中,第一條就是鼓勵影視企業落戶,規定對於註冊和實體入駐的企業,租用或者購置辦公用房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可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房租補貼,或者不超過500萬元的購房補貼。第二條則是支持影視重點項目的建設。新規指出,對於投資額兩千萬以上的重大影視產業項目,可以給予不超過五百萬元的補貼。

新規還將獎勵熱播影視作品。電影類在國內公映累計票房1億元以上的可以給予主要出品方不超過600萬元的獎勵,票房達到一千萬以上的動畫電影、紀錄片電影、電影新人新作可以給予主要出品方不超過150萬元的獎勵。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優秀網絡自制劇等在央視省級衛視主要視頻網站等平臺播出的可給予主要出品方不超過一百萬元的獎勵,由兩部及以上作品滿足上述條件的可以給予不超過150萬元的獎勵。

高科技影視基地落戶松江

過去一年間,在松江這片有着4600年曆史的土地上,老牌的車墩影視基地正在籌劃改造與擴建,同時,一批高科技影視基地相繼落戶上海科技影都,包括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中視儒意影視基地、昊浦影視基地和星空綜藝影視製作研發基地等。

上影車墩基地建成於1991年,佔地450畝,以老上海的街區實景拍攝爲主要功能。從陳凱歌拍攝《風月》開始,至今有超過1000部的影視劇在車墩基地拍攝,但由於後期投入不足,基地功能單一,產能上不去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19日,上影集團總裁王健兒在對上海車墩高科技影視基地進行推介時表示,從去年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等重大決策提出後,車墩基地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經過研究,上影集團提出了今後三年的重點建設計劃:一是新建四個科技攝影棚,改造原有的6個影棚,二是提供入口廣場和服務中心的建設,三是新建主題街區,三個標段合計約5萬平方米,投資預計7億元左右。這三個標段完成之後,車墩基地將從440畝擴大到600畝範圍。其中,第一個標段將於今年8月1日開工建設。

基地規劃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老上海的拍攝點,二是新科技的製作地,三是大文旅的目的地。“基地外部將保持老上海風貌,而所有攝影棚內部是現代化的設施,這是車墩的一大特色。” 王健兒介紹說。

新科技主要圍繞5G+3H的定位展開,3H就是“三高”,高格式、高技術、高效率。王健兒表示,基地完成建設以後要有能力承接高格式影片的拍攝製作,要能利用高技術的手段,同時提供高效的服務。“5G和電影工業的結合是必然趨勢,會有一家運營商介入跟上影共同規劃,我們爭取打造5G在影視行業應用的示範基地。”

在大文旅板塊,車墩基地定位工業深度旅遊,重點是利用VR、AR等技術將上影70年經典IP加以重新開發利用。

杭州大策投資集團總裁夏欣才透露了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的建設進展。他表示,當前已經成立了項目籌辦的辦公室,完成了項目的概念設計和項目公司的註冊,並啓動了預招商。一期項目將於9月底開工,同時將在今年年底進行二期項目的簽約,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首期項目正式開園,2022年底前完成所有項目的整體開園。

在松江主城南側,比鄰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的是中視儒意影視基地。中視儒意董事長張浩瀚透露,整個園區面積達到163.3公頃,覆蓋了影視製作、會展發佈、旅遊企業、衍生品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根據周邊的道路條件,園區劃爲三大主題區,並設立一條時光走道串聯整個項目。

中視儒意一期啓動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投資10億元,主要功能定位是影視發佈、影視拍攝製作、後期製作,將打造4個影視攝影棚,兩個影視辦公和2個置頂車間,預計2021年就可以投產使用。二期項目最大特色是將建立一個1萬平方米的超大棚,三期項目則將承擔影視發佈、會影會展、影視配套服務的功能。“三號地塊作爲影視板塊的升級,未來將會承辦上海電影節松江分會場以及其他國內大型影視文化活動賽事。”

張浩瀚曾到東方影都等影視基地考察過,在他看來,這些基地裏很多設施非常先進,但一般人可能用不起。“中視儒意是從很小的規模慢慢做起來的公司,因此也願意扶持年輕的創作者,在項目裏會設計很多小型攝影棚,爲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提供發展的機會。”

“上海文創50條”特別強調了後期製作在影視產業佈局中的重要性。除了搭建國際水準的特效攝影棚,後期製作也是上海科技影都重點關注的環節。其中,昊浦影視基地由叄零SHANGHAI文化創意產業園招商引進,是車墩鎮引進的首家影視特效拍攝基地。

據悉,昊浦影視基地佔地70畝,建築面積88000平方米,作爲G60科技影都第一家落戶的企業,現已完成結構封頂,將於2019年12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

昊浦影視基地設有四個攝影棚,可以完成歷史劇、玄幻劇、好萊塢大片、綜藝等項目拍攝。其中,5000平米和2000平米的攝影棚科技含量最高,隔音水平達到45分貝,1000平米的激光鐳射全息投影攝影棚採用全息投影儀,專業廣告攝影棚可以做到360度拍攝,此外基地還設置了5000平米的深水攝影棚。昊浦影視基地所有攝影棚配有高科技的燈光系統、輔助樓以及基礎拍攝設施,包含了起重、升降、人工降雨雪等一系列的設備。

上海科技影都的建設非一日之功,但你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尋求新機遇的努力。

過去一年,上海出品了不少影視佳作。由儒意影業出品的電視劇《老中醫》在央視CCTV-1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由上海華歆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上海堡壘》榮獲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組委會最期待IP獎;由新時代影業出品的《國家密碼》,成爲2018年度促進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八個上海“重點拍攝”影片之一。伴隨上海科技影都的進一步建設,未來必將出現更多上海製造的影視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