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藜麥產業攻堅克難的新希望——訪海西發投須彌文創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大爲

崑崙造物茶系列產品中主打產品“赤杞紅芽”和“摩藜菩提”。攝影:程宦寧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6月21日,在青洽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會場的會展中心內,琳琅滿目的特色展品,吸引了不少來自省內外的客商駐足詢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海西發投須彌文創有限公司帶來的崑崙造物茶系列產品了。

“這種茶葉好特別以前沒有見過啊?”來自河南的客商問道。

公司董事長劉大爲介紹到,這兩款產品都是以青海當地特有的人文地貌作爲創作素材,以枸杞和藜麥爲原材料加工而成的……

劉大爲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格爾木人,早些年離開家鄉創業。現在劉大爲的事業小有成就,心裏自然也就想着可以爲家鄉做點什麼。

近兩年,海西州快速發展的枸杞和藜麥種植規模與產品研發,市場開拓不足的矛盾不斷顯現,然而本土企業又存在精深加工技術缺失、品牌意識不足、市場定價失衡、產品文化內涵缺失等一系列問題,這也就出現導致大部分農產品只能以原料的形式銷往外省。

當諸多人在爲藜麥和枸杞的出路發愁,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打起來“退堂鼓”時,多年從商的劉大爲卻從中嗅到了商機。

劉大爲介紹,從枸杞和藜麥產業發展的轟轟烈烈,到今天逐步困境顯現,我們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對它的關注。因爲我們公司是青海省內爲數不多的同時擁有技術開發、生產加工、文化元素挖掘、獨立設計與終端銷售模塊的全產業鏈公司之一,所以我們有信心讓海西的藜麥和枸杞走得更遠。

這家公司利用自身特長,摒棄藜麥酒、枸杞液等簡單的深加工產品,加大對藜麥和枸杞精深加工的開發力度,由公司自己的團隊操刀,在設計和包裝上下足了功夫,誕生了企業的第一個“孩子”——崑崙造物茶系產品。企業在海西收購藜麥、枸杞做爲原材料,選擇了技術和區域更有優勢的雲南和福州兩地進行生產加工。銷售渠道方面,則揚長避短,放棄了本地市場,直奔上海、浙江、福建等一線銷售區域,這樣做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也給產品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臺。

劉大爲說,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爲家鄉出點力了。公司一年可以消耗藜麥和枸杞168噸,而這些原材料都是從海西州大柴旦馬海村等多個貧困村採購。這樣既解決了村子裏藜麥、枸杞的銷路問題,讓老百姓可以放心種,大膽種,又能夠讓省外的人瞭解到海西的特色。

採訪中記者得知,企業的開發團隊運用了其自主研發的變壓式破壁技術與低溫膨發技術等新型食品深加工技術,將枸杞、藜麥等農植作物進行精深加工後,開發形成各類延伸性即食產品,有效解決了品類單一、食用流程繁瑣、即食性過低等問題。

面對這家企業展臺前,客商的品嚐、關注、詢問,我們感覺到了企業不曾停歇的腳步,看到了柴達木枸杞、藜麥產業攻堅克難的新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