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較之導演以往內容飽和的前作,《撞死了一隻羊》或許依舊有堆疊符號之嫌,但至少敘述的口吻對展現“謎題”有所規避,使重心更多地落在了主角在敘事進程中所處的狀態之上,如此已然足夠使本片成爲一部還不錯的“影展類型”電影。較之“絕命鎮”坎普的類型理念,本作關於“分身靈”入侵的構想無疑是高級的,然而撕開這個陰森詼諧的階級政治預言的表面,困擾整個美利堅的歷史與現實問題並未偏袒於任何單極一方的處境和所謂“差異”(從這個角度上講結局的乏味反轉無疑達到了玩笑開過後的避嫌需求),“絕命鎮”鮮明的愚智是伴隨著對種族身份天真活潑但大膽暴露自我低劣源起的幽默癔症,本作的趣味卻大都扁平於情節劇的淺層(那個塞繆爾·富勒式的地下走廊本應該發揮更大更有意義的指代作用),隨著精心佈置的無解和棋成爲了一出僅僅針對前作軀殼的僞社會學(虛假刺眼的象徵著階級對立與邊境驅隔的具象奇觀實則爲失控的表達傳遞)優化延續,僅是在“外貌”上更爲滿意的處理了愚蠢和嚴肅的尷尬互悖。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劃 | 深焦編輯部

本期統籌 | bastard

本期編輯 | Pury


上海電影節即將閉幕,就筆者今年的觀察,雖然某些場次還是有衝突發生,但上影節觀衆的整體觀影禮儀在逐漸變好,某些因爲鄰座不文明行爲而做出類似大聲呵斥舉動的觀衆是不是影響了更多觀衆呢,這些事情都值得我們思考。電影節最後給觀衆留下的記憶,無非是在影院這個空間內電影帶來的觸動,像是《悲慘世界》散場後變得粘滯的腳步和《痛苦與榮耀》後長達數分鐘的集體鼓掌。

繼續將注意力放在影院空間,18年後,《千與千尋》終於登陸中國院線,在大銀幕之上重溫,必將得到新的感動。同一天登陸院線的是另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4》,這一系列每一部都相較之前有着新意,作爲老少咸宜影片也脫離了幼齒化,簡直可以稱霸動畫系列片了。6月27日,在香港和臺灣,本屆戛納金棕櫚《寄生蟲》即將公映。劇集方面,BBC政治色彩濃厚的某劇第一季已經更新完畢,雖然此劇抓馬不斷,但一不小心,它描寫的未來歲月就有可能是我們這個正在下沉世界的未來,而我們每個人都會是幕後推手。

本期口碑榜上榜兩部電影,第一部是宮崎駿同時斬獲金熊和奧斯卡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第二部是哥倫比亞導演西羅·格拉2018年入圍導演雙週的《候鳥》,因前作《蛇之擁抱》名聲大噪,他在此片的類型嘗試是否奏效呢?

本期口碑榜情況如下,霸榜八週後,《夜以繼日》終於被超越,取而代之的是影片《無主之作》和《你的鳥兒會唱歌》,這也是口碑榜首次出現並列第一的情況。《撞死了一隻羊》和《誰先愛上他的》遺憾下榜,上週新片《我們》和《高潮》分別是13和11位,成績一般。本週的口碑榜就介紹到這裏。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本期新片

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主演: 柊瑠美 / 入野自由 / 夏木真理 / 菅原文太 / 中村彰男 /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劇情 / 動畫 / 奇幻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19-06-21

片長: 125分鐘

觀看狀態:院線上映中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96/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4.8 /5

IMDb: 8.6 /10

豆瓣:9.3 /10

深焦評分84 /100

圓首的祕書,首屆深焦影評大賽冠軍,小津電影愛好者

100+/100

一直不明白《千與千尋》爲什麼會拿金熊,不是不明白這個“金”,而是不明白這個“熊”,直到這幾天重看才明白宮崎駿爲什麼要去找黑澤明對談,也終於才發現這部電影社會批判性有多強,包括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異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甚至還有被遺棄的歷史幽靈……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泡沫”中:既是一個超現實的怪力亂神的世界,也是停滯在90年代經濟泡沫中的影子世界。千尋仍舊需要面對現實,令人安慰的是,她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鍛鍊與勇氣。我們以前總是說,《千與千尋》這樣的電影,可以有一萬種理解方法,但其實並不是,如果拒絕體認這種對現實的高度介入,並由此產生的複雜語彙,那中國動畫恐怕永遠停留在奇技淫巧階段。

宋遠程,京都大學電影學碩士在讀,電影愛好者

95/100

許多年後,當自己也到了salary man的年紀,看到冷酷的工作倫理,極權下誕生的怪胎,膨脹的慾望又是如何湮滅。海,鐵軌,小屋,樸素的手工如同魔法。鄉愁棲息在燈火闌珊的原風景,而個體則由私有的記憶澆築而成。也許無論什麼年紀,看《千與千尋》都會有不同層面的感悟,依託於環境、社會,宮崎駿講的終究是“人”的故事。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90/100

對於這部動畫,無需多言。它是太多人的“啓蒙”之作,也是我最愛的一部宮崎駿。希望大家都去大銀幕前,再體驗一次這部曾經刷新童年想象力的電影吧。

肥內,《秋刀魚之味》研究者

50 / 100

孤獨怯懦但欲求無限的無臉男子、天資聰慧但無視戒律的奶油小生、膽小自卑但率真博愛的人氣少女,一同在人鬼神交界處,營造出堪稱最令我厭煩的宮崎駿作品。假如有那麼一刻,人們對宮崎口出惡言、刻意詆譭,我爲他的辯護詞中無論如何也不會包括這部實際上讓他在國際間聲名大噪並穩坐大師寶座的媚俗作品。

候鳥

Pájaros de verano

導演: 克麗絲蒂娜·加耶果 / 西羅·格拉

編劇: 瑪麗亞‧卡米拉‧阿里亞斯 / 雅克·圖萊蒙德·維達爾

主演: 卡米娜·馬蒂內 / 何塞·阿科斯塔 / 娜塔利婭·雷耶斯 / 約恩·納瓦埃斯 / 格雷德·梅扎 / 更多...

類型: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哥倫比亞 / 丹麥 / 墨西哥 / 德國 / 瑞士

語言: 西班牙語 / 英語 / 瓦尤語

上映日期: 2018-05-09(戛納電影節) / 2018-08-02(哥倫比亞)

片長: 125分鐘

觀看狀態:已帶中字資源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 85/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4.0/5

IMDb: 7.7/10

豆瓣:6.7/10

深焦評分 59/100

圓首的祕書,首屆深焦影評大賽冠軍,小津電影愛好者

80/100

人類學電影和民俗奇觀電影的界限在哪裏?這是一個我尚不能回答的問題。《候鳥》引發我感受的地方恰恰不在於奇觀,而在於其中的某種必然性:就像《隨心所欲》或者《破浪》,章節標題劇透一切,作爲觀衆早在故事開始之前就瞭然了。如果說黑幫類型裏多少該有一種對傳統道德的懷舊,《候鳥》似乎並不很在乎這點,就像遠處黑壓壓一片蝗蟲,來就來了,啃就啃了,萬物芻狗。

Peter Cat,深焦主編

65/100

電視劇容量鄉村黑幫史詩,被浮光掠影地簡化爲一出民俗符號堆砌,表演機械僵硬的械鬥回合戰。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裏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55/100

蛇之擁抱,鳥之嘆息,現代慾念連同伴隨左右的物質主義與精神荒原對傳統族裔血緣“孤島”的剿滅,猶如大多數持有擬地域先鋒色彩的創作者,在面對誘人的類型元素時,大都退化爲“兒童”。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35/100

瑣碎無味的情景構建與前作並無二致,區別在於前作基於“尋找”動作建立起緊密的宏觀聯繫,而《候鳥》在反覆而平面的敘事中迷失了方向。

上期新片

我們

Us

導演: 喬丹·皮爾

編劇: 喬丹·皮爾

主演: 露皮塔·尼永奧 / 溫斯頓·杜克 / 伊麗莎白·莫斯 / 蒂姆·海德克 / 莎哈迪·賴特·約瑟夫

類型: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3-08(西南偏南電影節)

2019-03-22(美國)

片長: 116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帶中字資源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81/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3/5

IMDb: 7.1/10

豆瓣:6.6/10

深焦評分 55/100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65/100

階級隱喻雖然老生常談但也挺有力的,美國自由派和川粉就是這麼水火不容相“愛”相殺。不過我討厭片中那些摧毀觀衆-角色共情機制的硬反轉。喬丹皮爾太“聰明”了總有一天會把自己閃着腰。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裏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55/100

較之“絕命鎮”坎普的類型理念,本作關於“分身靈”入侵的構想無疑是高級的,然而撕開這個陰森詼諧的階級政治預言的表面,困擾整個美利堅的歷史與現實問題並未偏袒於任何單極一方的處境和所謂“差異”(從這個角度上講結局的乏味反轉無疑達到了玩笑開過後的避嫌需求),“絕命鎮”鮮明的愚智是伴隨著對種族身份天真活潑但大膽暴露自我低劣源起的幽默癔症,本作的趣味卻大都扁平於情節劇的淺層(那個塞繆爾·富勒式的地下走廊本應該發揮更大更有意義的指代作用),隨著精心佈置的無解和棋成爲了一出僅僅針對前作軀殼的僞社會學(虛假刺眼的象徵著階級對立與邊境驅隔的具象奇觀實則爲失控的表達傳遞)優化延續,僅是在“外貌”上更爲滿意的處理了愚蠢和嚴肅的尷尬互悖。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45/100

前作是在現實的戲劇化場景中通過製造異樣實現超驗的捕捉,本作卻只剩下異象的再三反覆。更愚蠢的是將註腳寫在了“政治”,使影片喪失了本應純粹的類型趣味。

高潮

Climax

導演: 加斯帕·諾

編劇: 加斯帕·諾

主演: 索菲亞·波多拉 / Romain Guillermic / Souheila Yacoub / Kiddy Smile / Claude Gajan Maull

類型: 劇情 / 驚悚 / 歌舞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5-13(戛納電影節)

2018-09-19(法國)

片長: 95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帶中字資源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67/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6/5

IMDb: 7.2/10

豆瓣:6.3/10

深焦評分 84/100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90/100

又名《我的地獄之旅:一部音樂劇》。晃晃哥的思想水平一向中二,可若論對通過聲光色影來調動觀衆感官,晃晃哥表示我不是針對誰,在座各位跟我比都是垃圾。十多年前就有人說過晃晃哥不過是把大家都想得到卻不屑於自降身價去用的奇技淫巧發揚光大了而已,這活兒誰都能幹。十多年過去了,你見到第二個晃晃哥了嗎?承認吧,晃晃哥在這世上獨一無二,你得珍惜他。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82/100

前半程機械性附着於人物動作、對白的整體狀態,後半程轉向攝影機,人物恢復到正常狀態對設定的情境做出反應,由觀衆目送他們被強力的螺旋捲入地獄之中。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裏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0/100

長鏡頭是體力耗竭,旋轉是精神失衡,最直接的體驗派策略,攝影機化作空間中那些生命力的凝聚焦點,觀看主體並非舞者動作(實則僅爲“路邊景觀”),而是鏡頭“步伐”,一場筋疲力盡的“牽引”,電影成爲藥物,我們成爲“主角”。

#瀕臨下榜

撞死了一隻羊

導演: 萬瑪才旦

編劇: 萬瑪才旦

主演: 金巴 / 更登彭措 / 索朗旺姆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藏語

上映日期: 2019-04-26(中國大陸) / 2018-09-04(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87分鐘

這是你最愛的那部宮崎駿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5

IMDb:6.7/10

豆瓣:7.2/10

深焦評分63/100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70/100

強調雙生對稱性的迷你小片。4:3畫幅意義最有效的一段,作用於“文弱殺手—西部硬漢/右半臉—左半臉”。“王家衛感”還魂在青天白日、墨夜紅房。敘事不斷迴環,時代語境的模糊與人物的抽象設置有寓言體傾向。可惜體量太小,不夠發揮。金馬獎沒提最佳影片挺在理,不如《塔洛》。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70/100

較之導演以往內容飽和的前作,《撞死了一隻羊》或許依舊有堆疊符號之嫌,但至少敘述的口吻對展現“謎題”有所規避,使重心更多地落在了主角在敘事進程中所處的狀態之上,如此已然足夠使本片成爲一部還不錯的“影展類型”電影。

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電影中孤獨

65/100

喜歡萬瑪才旦是因爲他電影裏的純淨,是小說,文學的電影化。但這部就不是了,夢,殺手,羊,輝煌的太陽,墨鏡,百威,飛機...藏族電影全方位現代化,可以很美也很有範但少了一點像《塔洛》那種純淨原始的力量。

吳澤源,供職於《環球銀幕》,江湖人稱“東直門戈達爾”

65/100

萬瑪才旦格局沒上去,審美被王家衛帶上去了。依舊傳統/現代二元對立,依舊依賴符號堆砌,但夢境段落確實營造出了幾分神祕質感。王家衛趕緊出來拍片吧!

bastard,影迷,樂迷,待業

60/100

依然是萬瑪才旦導演作品中一如既往的藏族傳統面對現代化的主題,用升級的視聽語言將各種符號拼貼在降級的文本上,可能需要謹慎看待這種轉變。

南烏,嬰兒作家,年輕導演,老影迷

50/100

藏區愈發變成幻想之國,墨鏡與殺手、《我的太陽》、經筒與輪胎,舶來品在此匯聚,接近《東邪西毒》的地理概念。作爲一部強調文本結構性的作品,類雷乃,格里耶,顯然太強調“表演”,分鏡也不夠規整。

深焦DeepFocus爲今日頭條特約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