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孔子曰: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源於《論語 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說“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

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四十歲能成爲知者,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這是《論語 爲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爲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

孔子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爲何物矣!”

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

爲何不能理解爲“成家立業”?

子曰:“不知禮,無以立”。因此三十而立應該理解爲“三十而知禮”。

所以,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人的"立"意識是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等特徵。在對生命之"立"反思意識有所忽視和遺忘的今天,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擔崇高的人生使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我們的人生纔有意義。

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我認爲它應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託在父母的資助上,寄託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爲生的必備,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中國勞動力過剩更加劇了這種過高的要求,這只是這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象。立業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很多人還是認爲三十歲立家已經不早了。至於是先立業後立家,還是先立家後立業,每個人情況不同,也不必要分哪個爲先哪個在後。年輕人必須負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或早或晚。

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古語新說:三十而立】

對於“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綜合編輯/姜海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