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看到了某部非常火的網劇,裏面對於指紋鎖的描述,可以說是指紋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了。

想必很多人對於特工類電影裏面獲取指紋製作指紋膜的情節印象深刻,這個網劇裏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情節:需要獲取指紋圖像製作假指紋。裏面的人是這麼描述取材的過程的,還特意說了一句“我不是第一次做了”。

這是指紋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那麼這種“用透明膠”的方法究竟能不能獲取到指紋圖像?獲取到的指紋又能否達到製作假指紋的標準呢?

指紋的痕跡,多是由皮膚上的油脂殘留在接觸後的物體上形成,真正能夠在物體上留下的分泌油脂量小的可憐。筆者曾經在第一期《智能鎖真相大白話》中對製作假指紋的兩種方式進行了對比,那篇文章中的一種方法甚至將手指上的死皮給粘了下來,都沒能通過任何驗證。

再試着重複一下前面劇中描述的過程:“用透明膠我親自取下來的”。不過筆者手邊並沒有啤酒瓶,就先找了個玻璃茶杯替代一下。我先將手指按壓在玻璃茶杯上。

這是指紋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玻璃杯上的指紋

然後“按照指示”,用透明膠取下指紋,在這裏爲了方便拍照,我將透明膠的膠面對折,不過並不影響實際效果——因爲在透明膠按壓玻璃杯上的時候,指紋痕跡就已經被按壓一次了。

這是指紋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這上面真的有我複製的指紋

看到透明膠上面的指紋,我已經不想去試能不能通過指紋驗證了:透明膠上面的指紋已經不完整,甚至已經不能準確找到指紋的位置。看來這個網劇的複製指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這是指紋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當然網友也不傻,彈幕中也有人表示自己實際測試過,用指紋膜是不能通過智能鎖驗證的。不過爲什麼這個劇要說一個不會存在的“破解”方式呢?難道編劇真的要“黑”指紋鎖?

一是爲了更好得去體現劇中人物的能力,現實中不能實現的事情讓這個人物實現了,那麼這個人物就是厲害。二是如果真的採用了可以實現的方式,也會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去模仿,那就相當於是一個“犯罪指南”了。

而指紋在實際的應用中,更常見的就是手機指紋鎖上的指紋解鎖,比較硬核的也就是在刑事案件中採集指紋之類一般人接觸不到的用途了,不過這些實際應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採集指紋的特徵信息,並不用來複制。也就是說,接觸物體時留下的指紋只能用來證明你曾經摸過,但是不能夠用來複制。

所以我們再看到這種“用透明膠複製指紋”的劇情,笑笑就好。

PS:經過實際的測試,即使獲取並製作了足夠清晰的硅膠指紋,仍無法通過電容式(半導體)指紋識別,但是光學指紋識別還是可以通過的。2018年中關村在線智能門鎖橫評中就有相關的測試。如果不知道如何選的話,那就看看我在下面推薦幾款電容指紋的指紋鎖吧!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