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的夜

晚上到達大阪,忍不住抱着相機就出門。早就知道日本人下班晚,猜想這裏一定會有燈紅酒綠的喧囂。

在繁華的西梅田,街上地下着濛濛小雨,清冷而安靜,典型的日本景色。在路上,唯一能聽到的是雨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同伴和我都豎起了領子,我們拿着索尼α900,穿過安靜的小公園,溼潤的沙子在腳下或深或淺。走到街上,同伴就說要去買漫畫,於是我們沿途尋找超市。沒多遠就看到Seveneleven(日本連鎖超市),夜裏的Seveneleven像一個小燈塔,晶瑩剔透。他在裏 面買漫畫,我就沿路繼續走,當時已經是夜裏10點多了,還能看到很多穿着套裝打着雨傘的男女在街上走,這個場景在日本看 來平常,但如果在北京,一定很奇怪。

路過一個有輕軌地鐵的橋下,看到很多人從酒館裏出來,即使這樣,街上還是很安靜。他們在門口喧譁告別,就迅速消散在夜裏,街道便又恢復平靜。小酒館門口都擺放着菜單,路過的人不需要進門可以先看看有什麼好喫的。夜裏燈光下的菜單被雨水打溼了,貼在後面的木板上,時不時有水珠滑過。這時候我拿起相機拍攝被雨打溼的菜單,但是大阪的街燈非常昏暗,好像專門是爲了製造日本幽靜寧謐的感覺,不像北京,四處燈火通明。所以,我只好調高ISO,這時候,同伴也跑了過來,正好這時我們在一個十字路口,一輛燈火通明的輕軌飛馳而過,我沒有架三腳架,但還是拍下了右頁第一張圖片的場景。現在回想起來,大阪給了我溼潤而且悠然的感覺,遠比後來古老的京都來的輕鬆。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京都之一,寺廟和庭院

京都是一個老城,我們坐着遊覽車,在無數個老寺廟間穿梭,有些寺廟規模特別宏大。日本的寺廟由很多木頭組成,這種結構在潮溼的日本能被保持下來,也是個奇蹟。寺廟的結構也很獨特,飛檐很寬,顯得端莊持重。寺廟有自己的迴廊,也是木質,寬寬的平臺伸出去,供遊人穿行。

一路參觀過這些寺廟,等我們到第三個廟的時候,一個同伴實在忍不住了,說:“你們去吧,我不去了,我實在是受不了來回穿鞋脫鞋。”日本的寺廟就是這樣,全都是實木的地板鋪成,必須脫鞋。很多年來,很多人光腳在上面走,地板已經泛起了打過蠟一樣幽然的光。

日本寺廟裏佛的表情很生動,和中國的相比,神態都更人性化。

日本的庭院和寺廟之間似乎有某種聯繫,庭院也有很寬的平臺作爲走廊。庭院的屋子都是開放的,你能感覺到,建屋子的人很希望和自然之間的溝通,所以窗戶和門都沒有什麼遮擋。

庭院一般都是富人的居所,我們去了上賀茂神社町家地區的唯一對外開放的老庭院—西村家。這是很典型的日本人的庭院,先經過一個林蔭小道,由小鵝卵石鋪就,前院有一個很大的花園,除了豐茂的植被,還有很多雕塑,露臺的兩面完全是衝着花園的,沒有阻擋。

站在開放的露臺上,時間似乎倒流回四百年前。我腦海中自然地浮現以前的武士,他們穿着大袍子,跪在迴廊裏,篤定地回答那些關於生命的問題。恰逢微風從植物的縫隙間穿過,水滴樸樸簌簌地滴落,這時候,你很容易和日本最核心的禪味,瞬間通靈。

後院是一個袖珍池塘,有很多鯉魚,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個水井,緊挨着廚房。水井的石頭和水塘的小堤,都長滿了斑駁的苔蘚,幾乎滿身都是綠色。我們在院子裏輕輕走動拍照的時候,一個老人—似乎是這個院子的管理者,一直微笑地看着我們。

後來通過聊天才知道,這個老人原來就是這個院子的主人,是建造者西村家族的後代。

據他說,在日本,這樣古老的庭院一般都是屬於私人的,不對外開放,他考慮多次之後,作了很多的努力,這個庭院才得以向公衆開放,爲的是向公衆展示日本的文化。老人瘦瘦的,至少70歲以上的年紀,但是面龐仍然清潤,雖滿頭白髮,眼神依然矍鑠。

給我們介紹家族背景的時候,他就靠在門邊,天光穿過房檐傾瀉下來,棕黑色的木質和老人的神情,讓我在突然間體會到了寧靜、從容和不爭,那纔是真正的日本的禪。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路邊的石刻給人漫畫般輕鬆的感覺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西村家庭院裏的小水井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京都一個神社裏的石橋流水,很有日本的禪味

京都之二,穿和服的女人

在京都的園老街邊,我們和很多穿着傳統服裝的人擦肩而過,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日本的風俗,日本很多人都穿着傳統的服裝,來這裏行些儀式,他們中還有一些,是歌舞伎,和你輕輕錯身後,就消失在帆布門簾裏。

我們好奇地嚮導遊詢問哪些是歌舞伎,導遊告訴我們,那些臉上擦了很多粉,頭上戴了很多裝飾,手裏還提着小籃子的就是歌舞伎。

歌舞伎在日本從400年前開始出現,至今不僅沒有消亡,而且沒有很大的變化,並且隨處可以看到,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保留真是值得欽佩。

但是我們的日本朋友說,其實街上很多歌舞伎不是真正的歌舞伎,真正的應該是很早就在學校裏進行學習的,年齡大多十七八歲左右。他指了一些真正的給我們看,其實除了年齡外,差別也不大。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拍攝歌舞伎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人還是很含蓄,鏡頭只要對着,他們就敏感地跑開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放學的日本女生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嵐山的人力車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一個裝潢有趣的小店

不能錯過的拍攝細節

糯米糕:日本人很喜歡做豆沙和糯米組合的糕點,價格相當於人民幣30~100元不等,口感極好。但買的時候還是要問清楚,因爲據說不同地方出產的味道和軟硬口感區別都很大。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京都小酒館:京都先鬥町河邊全是小酒館,很像上海里弄,門臉相對的距離很近,因此經常有美女擦肩而過,帶來陣陣香風。以前此地爲紅燈區,後轉爲餐飲經營,狹長的小街裏喧鬧無比。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夜拍攝:西梅田是大阪最新的夜生活區域,晚上去最好。燈紅酒綠中,無數穿膝蓋以上短裙的美女在街上穿梭過往,讓人目不暇接。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漫畫書店、燒烤屋、居酒屋,讓你放不下相機。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拍寺:京都寺廟無數,尤以清水寺最爲著名,週末去人潮洶湧,建議還是安靜的時候(週一或陰雨天)去最佳。龍安寺也是京都的一絕,大型的木構架的正殿,裏面石庭、石象、禪味的集合,居然形態各異,令人沉思。而大殿的樸實風格則讓人想起中國的唐朝。

庭院:日本家族式庭院很少有人光顧,一般都要提前聯繫約定,西村家是最能體現日本傳統生活觀的院落,很有古風。

大阪、京都行攝之旅

京都的和服女: 祗園老街是出現傳統服裝最多的地方,經常有一對年輕夫妻都穿着傳統服裝去祭祀,如果恰好碰上傳統節日,更是拍攝的好時機了。

嵐山也是祭祀的地方,因此看到着傳統服裝的男女的比例也極高。女子因穿木屐不方便,就有人力拉車來做他們的生意,拉車的一般都是身材健美修長的帥哥,用中長焦段,遠處埋伏,抓拍帥哥美女是絕佳的地方。

注意事項

(1)在日本拍照,和歐洲相比還是很輕鬆的,日本人都不會拒絕拍攝,但是如果對着美女拍攝太多的話,(2)會遭受猛烈的白眼。我們去的時候日本正在進行嚴打,主要是地鐵色狼,所以最好注意。

(3)日本寺廟裏的佛像一般是不允許拍照的,也不允許帶三腳架進入。

(4)日本人很愛乾淨,公共場合也是如此,進寺廟、庭院、餐廳都不要忘記脫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