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新城区,老城区的路是窄的,房屋是矮的,面貌是旧的。然而,老城区是邹县历史的承载体,是身在外地的邹县人故乡之所在。那些老街巷、老房子,记载着老邹县人许许多多回忆。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记忆中的老县城是这样的

上小学时一实小叫卫东红校,

从南门进去是个大操场,

往北走有个人力水车,

水车东是一排教师办公室。


那时候对县城的认识,

就是县委大院加上四个关。

县委大院里包括所有机关部门,

四个关即东西南北关四个大队。


那时候县城很小,

标志性的位置就这几个地方:

县门前、西门口、东关桥头、

大寺坑、烈士陵园、西南河坝子。


县门前那地方无人不晓,

那里应当是县城的中心。

最难忘县门前饭店的油条,

一两粮票七分钱能买两根。


当年最繁华当属西门口,

东北角理发店、东南角是饭店,

西北角是书店、西南角副食店,

往北便是回民饭店、钢山剧院。


那时候的重兴塔,

是县城里最高的建筑,

离家远了找不着路,

看见塔就知道方位了。


那时候南河里的水是清的,

大人们洗衣,小孩们捉鱼。

那时候烈士陵园在南门口,

在里面玩耍如同逛公园……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历史上的老县城是这样的

老县城是迁过来的——

邹县县城原在峄山之阳,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撤销平阳、高平两县,将邻近邹县的境域划归邹县管辖,并将邹县县城迁至岗山之阳的原平阳县城。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原来是有城墙的——

邹县县城城墙最早是土筑的,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改为砖砌,周长四里八十步,东西250步,南北270步。古城墙非正方形,而是呈“凸”字形。城墙高一丈七尺,城垛口1528个。城墙上4座正楼,4座角楼,9座窝铺。

按现行公制长度计量单位计,邹城城墙东西宽517.7米,南北长551.1米,加上北城墙向北凸出的两段,四周总长约2200米;城墙高5.5米,垛高1.5米,总高7米;墙基宽7.35米,上宽5.35米。从1950年起,开始拆除残缺不全的古城墙,基本以古城墙基为路基,修筑了环城(古城)路。

▽邹县南门口城内的铁匠铺(1917~1919年 西德尼•戴维•甘博)。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原来是有城门的——

邹县老县城原有四座城门,东为瞻岳门,南为崇教门,西为襟济门,北为近鲁门。出东门即可眺望邹东连绵群山,故名瞻岳;南门外系孟母三迁处,有孟母断机堂、子思书院等古迹,故名崇教;西连济宁,故名襟济;北邻曲阜,故名近鲁。

▽邹县南门旧影(1907年 爱德华•沙畹 )。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四周原来都有桥——

古城环四周挖掘有深1丈、宽3丈5尺的城濠,与南城墙下因利渠(即小沙河)相连通。按现行公制长度计量单位计,城濠深为3.33米,宽为11.67米。四城门外护城河上均建有石桥。东为东阳桥,西为西阳桥,南为因利桥,北为庙上桥。

▽邹县西门旧影(1907年 爱德华•沙畹 )。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的主要街道——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邹县乡土志》记载:县署居城正中……县署东为东门大街。瞻岳门外为东关街。……县署西为西关大街。襟济门外为西关街。……由县署东武庙前南行为南门大街……过桥即南关街。……县署西……转北为北门大街。……近鲁门外……即北关街。

▽邹县西门口的简陋街市(1932年 张沅恒 )。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的主要建筑——

据县志记载,1907年老县城主要建筑如下: 县署居城正中,其大堂、二堂,连同其他书房、耳房、寝房、厢房、草房、马房等,共计约有120间。

县署东为东门大街,北有关帝庙(又称武庙)、董王氏节孝坊、巡警总局、局后设第一初等小学堂。由武庙转北为仓胡同,北有大士庙。绕庙北行即城东北隅,设高等小学堂,内附师范传习所、阅报所、总劝学所,又有第二、第三初等小学堂。东阳桥外东关街再东有二郎庙,内附华祖祠,再东有关帝庙。

县署西西门大街有潘孔氏节孝坊,又西为文庙,内附名宦、乡贤二祠。前有太和元气坊,后有崇圣祠及学署;左有两座节孝坊及节孝祠、忠义祠。襟济门外西关街有东岳庙及邾城驿。

南门大街东有文昌庙,内附将军、龙神、八腊三祠;街西有大士庙,庙北设邮政分局,南城墙上有奎星楼。过崇教门,跨因利桥即南关街,有关帝庙、过街棚及颛孙子张祠。祠南为亚圣坊及文昌阁,阁东为孟庙,庙西为孟府。

县署西北门大街立有张孔氏节孝坊。街西有普济堂、重兴塔等。街东有城隍庙等。北城楼上为元帝庙。近鲁门外北关街最北端有座火神庙。

▽邹县城内的算命先生(1917~1919年 西德尼•戴维•甘博 )。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内人口数量——

民国初期,全城居民约2万人,除公教人员、学生、店员、商人及贫民外,其余主要是从事农业、园艺和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

▽邹县城内的老妇人(1917~1919年 西德尼•戴维•甘博 )。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县城商贸情况——

1937年邹县商会有会员158家,分别属于布业、土产业、转运业、杂货业、药业、洋广业、酒业和人力车等8个同业公会。城内商号资金约200万元,店铺多集中在南门大街、西门大街和西关外。

城门外四关都设有集市,每10天可轮流一次。每旬的一、四、六、九日为集;一东关,六西关,四南关,九北关;一、六两日是大集,四、九两日是小集。这些集都在城门外附近。

▽邹县县城街头的小贩(1933~1946年 赫达•莫里逊)。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部分老照片来自《邹城老照片》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现在的老城区是这样的

东门里大街现状——

▽古城新村居民小区。古城县署旧址,建国后曾是县委、县政府办公地点。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县门前,古县城县署对过。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仓胡同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一实小幼儿园。建国后曾是武装部办公地点。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凤凰山路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东门里大街东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东门口处顺河路。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南门里大街现状——

▽南门里大街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南门里大街一处房屋的门牌号。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小寺街西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塘子街东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南门里大街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孟母三迁故址坊。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南关大桥上游的因利河。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西门里大街现状——

▽西门里大街西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文庙西巷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文庙街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邹城市文化馆。古城文庙旧址。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文庙东巷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桥上庙街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北门里大街现状——

▽北门里大街北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古塔小区东门。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城隍庙街西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电灯房街东首。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北门里大街中段。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城区的这些街道,邹城人已经走了1460多年

老城应当变成怎样?我们希望它变成怎样?她是值得开发保护的财富,还是逐渐衰败落后的包袱?古老的邹县城啊,历史上留下无数奥秘等待人们去发掘,现实中留下一张向何处去的问卷等待人们去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