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成電已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及聯合培養協議,與美國威廉瑪麗學院、韓國浦項工科大學成爲姊妹學校。截至目前,電子科技大學擁有國家級傑出人才總量超過300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IEEEFellow 20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1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2人),國家特聘專家158人(含青年特聘專家入選者87人),“長江學者”37人,傑青、卓青、優青獲得者36人,國家教學名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8人。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決定一所學校命運的,不僅僅是學校自己的努力和奮鬥,還有時代的趨勢和潮流。

1956年,作爲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電子信息類高等學府,這所大學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建校;

1960年,全國重點大學,它榜上有名;

1961年,七所國防工業院校,它被列爲其中之一;

1997年入選國家“211工程”,2000年劃爲教育部直屬高校,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

2017年,又入選“雙一流”高校,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高校A類行列。

與時代的每一個交匯點,電子科技大學,恰好都遇到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每一次發展機遇,它都抓住了!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浪潮之巔

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在當時國內幾個最頂尖的電訊工程系的共同孕育中誕生: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電訊工程系、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系和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電訊和無線電系。

如今,電子科技大學已經發展成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爲核心,以工爲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但“成電”的稱呼,作爲一種文化傳承,被沿用至今。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2015年,成電和華爲共建全球首個5G實驗外場

這是一個屬於電子信息產業的時代!5G、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而成電恰好就站在這個國內最具前景的行業之一的最頂端

作爲中國電子信息領域唯一的985大學,行走在時代與行業的浪潮之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可以這樣說,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這兩個學科的實力,讓它足以傲視羣雄

根據ESI最新統計數據,成電“工程學”學科排名全球第65位,ESI前0.46‰,穩居全球前1‰以內。

“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物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爲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6個學科分別排名ESI前1.004‰、2.88‰、6.76‰、7.42‰、7.44‰、8.01‰;“數學”學科也同時位居全球前1%。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2個學科被評爲A+學科;“計算機科技與技術”被評爲A;“光學工程”被評爲A-,A+學科數量並列西部高校第一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成電建校以來的60餘年裏,新中國經歷了民族電子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飛速發展,成電的近20萬名優秀畢業生功不可沒。是這個時代成就了成電,而成電人也撐起了時代所給予的重任!

▎名師雲集

電子科技大學,可說在民族電子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這裏一代代辛勤耕耘的“園丁”密不可分。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中國太赫茲之父,劉盛綱。中科院院士,2016年,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將該領域的最高獎——特別貢獻獎授予劉院士,以表彰他的傑出成就。經過20多年的持續攻關,他使我國的太赫茲研究從“一張白紙”一躍成爲世界領先。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從事通信工程科研與教學60多年、培養出80多位博士的通信專家,李樂民。工程院院士,首次提出採用雙邊橫向濾波、判決反饋濾波等多種結構抑制干擾的方法,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數傳機”。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中國功率器件領路人,陳星弼。中科院院士,我國第一批學習及從事半導體科技的人員之一,是原電子部“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學”專業第一個博士生導師,是首位獲“國際功率半導體先驅獎”、也是首位入選ISPSD名人堂的華人科學家。

截至目前,電子科技大學擁有國家級傑出人才總量超過300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IEEEFellow 20人,“萬人計劃”入選者21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2人),國家特聘專家158人(含青年特聘專家入選者87人),“長江學者”37人,傑青、卓青、優青獲得者36人,國家教學名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8人。

這些,都是成電人課上的老師。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2018年,成電將“人才強校”戰略升級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並將其作爲學校發展的第一戰略,努力使成電成爲吸引一流人才的“強磁場”,從而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行業翹楚

Li-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李小文,1968年畢業於成電。中科院院士,中國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院士的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在國內外遙感界倍享盛譽。

我國北斗系統的主要開拓者和建設者,譚述森,1965年畢業於成電。工程院院士,歷任北斗一號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北斗二號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工程副總設計師,爲我國衛星導航事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反隱身雷達領域的領跑者,吳劍旗,1990年碩士畢業於成電。他帶領團隊從事雷達研究二十餘年,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個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以小的代價解決了國防安全大問題。以全新體制研製出新一代三座標雷達,樹立了我國雷達研究的里程碑。

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鋰一次電池企業創立者,劉金成,1985年畢業於成電。作爲董事長兼總裁,他帶領公司成長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新型鋰電能源領先企業,鋰亞電池居世界前列、鋰原電池居國內領先地位。

中國3G之父李世鶴,華爲原董事長孫亞芳,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京東方董事長王東昇、網易CEO丁磊,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從中國國防的第一道屏障,到我們口袋裏裝着的每一部手機,電子科技大學培養的優秀校友挑起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脊樑。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畢業了先定一個小目標,給我電捐一個億”,成電人可不只是說說。

2016年,電子科技大學1986級校友熊新翔捐款10.3億元,在當時創下了國內校友單筆捐款數額的最高記錄。

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61週年校慶之際,學校又收到了一筆來自神祕校友的捐款。這位匿名校友的捐贈金額高達3億元

行業翹楚,一鳴驚人的成電人背後,是一連串驚人的數字,和成電對學生傾盡全力的支持。

國際化培養,海外研學,成電爲學生提供了條條通向羅馬的捷徑!目前,成電已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及聯合培養協議,與美國威廉瑪麗學院、韓國浦項工科大學成爲姊妹學校。

在成電,學生長短期留學目的地可覆蓋近50個國家和地區,在學校的支持下,在校期間有海外學習經歷的學生比例已經超過30%

▎人文成電

理工科強勢的院校對學生缺少人文關懷?成電笑了。

在成電,火爆的高水平講座應接不暇,諾獎得主、文化名家、企業大咖等紛紛走進成電,經常是一票難求,以至於有學生感嘆“太搶手了,不亞於在12306上買火車票”。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諾獎得主進成電

在成電,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系統,通過記錄學生各類在校消費,再結合學生勤工儉學、獎學金情況、家庭經濟等等進行綜合分析,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資助方案,實現學生資助方案的精準匹配。

誰說理工男沒有情懷?情懷都在成電人的心裏。

是平平無奇的電路板,點亮了八角書齋的這片璀璨的穹頂;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是星羅棋佈的通信網絡,連接了沙河岸與清水河;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如果你說起成電,成電人馬上想到一定是滿園的銀杏黃,和成都的霧雨霜雪;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他們可能還會和你講一講那些年在噴泉廣場上,撿到過的電阻,和電路板……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圖源:知乎


這所大學,站在時代浪潮之巔


是時代成就了這所大學,是這所大學用實力撐起了時代的一角。這是屬於它的輝煌時間,它將始終屹立於浪潮之巔。

傲視羣雄的電訊王者,這就是成電!

(文中圖片均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衆號)

↓↓↓更多精彩資訊,點擊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