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忙,心越要靜。

我們老家隔壁的鄰居,是一位年過七旬的醫生。因爲工作出色,業務能力突出,退休後一直被醫院返聘至今。

老人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每天清晨在公園打完太極之後就去醫院坐診。由於他的聲名遠播,前來求醫問藥的人絡繹不絕。

基本上從早到晚,他都沒有休息的時間。面對病人的各種疑慮,他從來沒有表現出不耐煩,而是用平和、親切的語氣,耐心地解答。

家人怕他辛苦,想讓他回家休息休息,享享清福。老人家卻說,這樣的生活纔有生機,病人再多,也不要着急,一個個慢慢看過來,不僅能夠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務,幫到了別人,自己也會覺得活得有價值。

這位醫生是自己主動選擇了忙碌,而在當下這個社會,許多人揹負着各種沉重的壓力,不得不過着緊張勞碌的生活。此時,我們不妨向這位老人家學習——生活可以忙碌,但心裏千萬不能急躁。既然工作、瑣事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那我們就靜下心來,耐心處理。

日子已經如此勞累,就不要再讓焦躁的壞情緒毀掉你的生活。

表面上再烈火烹油風風火火,內心世界卻寧靜得如同那最溫柔而又深沉的湖泊。

這,纔是我們面對繁忙快節奏生活的最佳打開方式。

在經典語錄世集《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喫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

這段話主要是說,君子應效法大自然的變化,閒暇時要有緊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時要做到忙裏偷閒,享受一點生活中悠閒的樂趣。

閒時喫緊是未雨綢繆,而忙裏偷閒則是一種了不起的處世智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去尋找一些樂趣來平衡自己的身心,這樣才能保持一個清醒而積極的狀態。

我之前工作過的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Nancy,可以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忙人。

每天的時間都被各種各樣的會議與工作佔滿,經常需要加班,更何況,她還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需要照顧。

但Nancy每天都神采奕奕,臉上帶着明媚的微笑,很少露出倦容,工作效率也很高。

後來,我發現Nancy其實是一個很會“忙裏偷閒”的人。

每天中午喫過午飯,短暫的休息後,Nancy都會去公司樓上的瑜伽室做半個小時的瑜伽,不管工作再忙,常年如此堅持。

週末送孩子去興趣班學習舞蹈時,自己就在隔壁的鋼琴教室裏學習彈鋼琴。

Nancy說,鋼琴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但一直沒有時間和機會去練習,如今總算是沾上女兒的光,過足了癮。

Nancy還告訴我們,自己的最佳保養方式就是晚上睡覺前一邊敷面膜,一邊進行瑜伽中的“仰臥休息術”。

短短的十幾分鐘下來,勞累緊張了一天的身心就會得到放鬆,收穫寧靜。

在壓力大、節奏快的忙碌生活中,聰明的Nancy就這樣爲自己“偷”來了一段又一段美妙的獨處時光。

周國平先生曾經在《人與永恆》中這樣寫道:“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方式。”

每天不妨在你日程滿滿的時間表裏騰出一小段空白,在職場的騰挪跌宕,家裏的柴米油鹽之外,留出這麼一段獨處的時間。

哪怕只有短短的數十分鐘,同樣可以讓你的心靈獲得補給與滋養,最終收穫一個平靜的、健康的心態。

日子越忙,心越要靜,這是你能否在繁忙中產生幸福感的關鍵。

來自美國的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告訴我們:“追夢的意義要比逃避不適對於你的身體更有好處。”

因此,我們不要懼怕壓力與忙碌,它們並不能與負能量直接畫上等號。

每一座燈火輝煌的城市背後,都是無數揹負着責任與夢想的打拼者的身影,爲了更好地活着,爲了心中的理想,多少人在巨大的壓力下奔波勞碌、負重前行。

此時,你要相信,只要正確面對繁忙與壓力,始終保持內心的柔軟與寧靜,你依然可以過得優雅而從容。並且,可以時時品嚐到一些美好的“小確幸”。

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之中,我們還可以用心感覺風的溫度,看雲在空中怎樣飄過,傾聽一下雨聲,聞一聞葉子的味道,這樣的人,就是真正熱愛生活的英雄。

主播|張大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