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笛簫大師張維良蓉城奏響《秋之韻》 四川竹笛屆4位泰斗觀看演出

或詩意如宋詞、或古樸如藏品、或淡雅如工筆捲軸、或精美如團扇、或清冽如老酒,絲竹管絃,撩撥人心……天姿國樂2018年四季音樂會第三篇——《秋之韻》民族室內樂經典今晚在川音音樂廳上演,笛簫大師張維良、二胡演奏家柴帥鼎力加盟。

音樂會精選了9首極具中國文人氣質的國樂經典作品,古曲新編,以現代的演繹重現中國音樂氣韻生動之美,淡雅而豐富的東方色彩之美,深深打動了現場觀衆。四川竹笛屆4位80歲高齡的泰斗:胡結續、張寶慶、王其書、馬生龐,以及四川竹笛學會會長易加義,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音樂會。

樂曲迴歸經典又銜接現代

中國笛簫大師張維良教授是最早發起並實踐“新民樂”音樂會的演奏家之一,作爲西部年輕、優秀的職業女子民樂團,天姿國樂一直致力於國樂的傳承和發展,原創器樂音畫《國樂丹青》、國樂觀念劇《伎樂·24》等作品,廣受市場歡迎。

本次音樂會,張維良運用現代作曲技法和審美標準,創新性地將西方音樂元素引入到國樂中,他對記者表示,國樂並非老古董,它應該是優雅、高端的。現代國樂應該紮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用現代人的語言和審美標準創新國樂,還要結合互聯網的推廣手段,傳播國樂。“這次我爲天姿國樂《秋之韻》音樂會編配的《鬲溪梅令》、《陽關三疊》、《閒居吟》這幾首經典國樂作品,既迴歸了經典,又銜接了現代。”在張維良教授看來,好的音樂會讓人覺得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全世界都一樣。中國國樂走向國際不是在形式上與西方同步就行,而應該是把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做純粹,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引起人類共鳴的音樂。

年輕觀衆資深樂迷共賞

一首張維良教授作曲的民族室內樂《秋色》奏響了音樂會序幕,一支竹笛的歌唱與彈撥樂和打擊樂的錯落有致互相輝映,描繪了一個豐碩、五彩繽紛的季節,流暢的音樂表達了人們在自然中的愉悅心境。

張維良教授爲天姿國樂量身打造編配的《鬲溪梅令》、《陽關三疊》、《閒居吟》,也讓觀衆耳目一新。《鬲溪梅令》迴旋婉轉,大有“簫聲能解意,聲聲染溪梅”之境,管子與彈撥樂《陽關三疊》,讓人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之意,不由倏然淚下。《閒居吟》是劉天華大師二胡曲中兩首大麴之一,中國音樂學院青年二胡演奏家柴帥和天姿國樂共同帶來了這首經典之曲。

此外,古箏與室內樂《浪淘沙》,借蘇軾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意命名,曲調優美,明朗高雅。阮重奏《劍器》,取材靈感來源於唐朝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剛勁之氣似乎撲面而來。張維良教授的壓軸曲簫與古箏二重奏《胡笳》,充分展示了笛簫大師的演奏魅力,一詠三嘆的簫聲表現蔡文姬思念故土卻又不捨稚子的矛盾、痛苦心情,哀婉悽切的情緒深深藏於音樂中。

音樂會現場,有00後、90後年輕觀衆,也有資深樂迷,他們對國樂的喜愛和了解,讓張維良教授非常激賞。他說,成都的音樂天分和文化氣質有着悠久的傳承與歷史,成都觀衆對高雅藝術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他們越來越懂音樂,耳朵可是“刁”得很的。現在樂團的年輕演奏者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演奏,想不出成績都很難。成都商報記者 任宏偉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  潘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