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扒能手”甘春林的日常

甘春林向羣衆展示劃包扒竊的作案工具。

甘春林常利用巡邏時在人員密集的公交站臺進行防扒知識宣傳,很受羣衆歡迎。

甘春林等公交車時從不坐下,都是找個角落站着,觀察周邊的人。

甘春林等待目標出現,實施抓捕。

甘春林(左二)與同事將抓獲的扒竊嫌疑人移交給辦案單位。

甘春林在扒手經常出現的公交站臺攝錄取證。

全市城區公交沿線盜竊案下降90%。

這個驕人戰果,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民警甘春林在從事“反扒”之初幾個月裏實現了。也正因此,宜昌市公安局授予甘春林“反扒能手”稱號。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獲譽“反扒能手”前一年,甘春林還是公安工作的“門外漢”。

2008年1月,從部隊特戰營長轉業,加入宜昌市公安局。從優秀特種兵變轉變成人民警察,甘春林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缺乏對法律知識的系統學習。

面對挑戰,甘春林把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帶到新工作崗位:白天,在鬧市巡邏,向專業民警學習、向經驗豐富的老民警請教實戰技能;晚上,在家挑燈夜讀,惡補公安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

反扒民警的祕訣就在於,要做到“貓鼠同步”。爲此,甘春林每天天不亮就到公交車上蹲守,晚上等公交線路收班纔回家。

短短几個月,甘春林在宜昌城區公交沿線抓獲70多名扒竊嫌疑人。

從事反扒工作日久,甘春林的“反扒基因”日益強大。平日裏,他上街乘公交車時,從不在候車亭坐着等,而是站在站臺旁遠遠觀察,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即刻出擊。

甘春林的名聲也傳遍了各個扒竊團伙。許多被抓過的扒竊人員記住了甘春林的長相。爲避免被扒竊人員認出來,甘春林通過僞裝當起了“水電工”“農民工”“菜販子”……

一日深夜,一輛末班公交車行駛在昏暗的路上,勞累一天的乘客坐在車上昏昏欲睡,一名男子藉着陰影將手伸向了前面座位上乘客的口袋。

正當男子竊喜成功將錢包偷到手時,一名“農民工”突然從後面衝過來抓住其正拿着錢包的手。被戴上手銬時,他纔看清這名“農民工”原來是“老熟人”甘警官。

爲從源頭解決公交車站或公交車上盜竊案多發的情況,甘春林還定期不定期給羣衆講解反扒常識——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微型刀片、電動車鎖具等都成了他的道具,扒竊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就成了他的教科書。在甘春林眼裏,“天下無賊”的夢想實現,除了反扒民警們的努力,羣衆意識的提升也是重要因素。

一天下班途中,甘春林看見一名女性正在等公交車,但她揹包的拉鍊沒拉上,甘春林隨即上前提醒,在得知沒有東西丟失時甘春林才鬆了口氣。

見該女性警惕性較低,甘春林便爲她講如何反扒。“扒手會留意身邊人的衣服口袋和揹包,並不時東張西望”“有的扒手使用夾子有的使用刀片”“特別是上車時感覺有人在後面擠你,就要注意是不是有扒手趁機扒竊”“要時刻留意自己的包和口袋,人多時最好將包放在自己的面前”……

聽聞民警講“反扒”,公交車站候車的羣衆紛紛圍過來聽甘春林講解,不時點頭。

“警民合力,才能‘天下無賊’。”甘春林說。

來源: 法制日報(記者 劉志月 通訊員 汪勇 張俊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