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共青团

     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 关注

中北大学“高材生”暑期实践团第八天

7月14日,今天是我们在绛县县城进行调研的第二天,仍然是对十九大人民幸福感调查,通过这两天的调查,我们发现今天调查的群众,更偏向于在手机上了解十九大的相关内容。有一小部分人感觉,十九大对于他们比较陌生。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而在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上,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相当的一部分人说出了,几十年来的发展,给他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在晚饭后的时间,我们发现,在绛县会堂的大广场上,许多人在这里跳广场舞,周围还有购物街,餐馆,电影院……看来他们的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

经过两天的绛县县城的调研,我们已经对此处居民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我们日后的分析汇总,收集了丰富的材料。

撰稿/马帅

摄影/段连泰

偶遇兄弟院校,共游军政大学

中北大学红色延安暑期实践团第五天

7月14号,实践队员步行来到了抗日军政大学,偶遇同是来实践调查的山西大学实践队,在经过简短的交流后,双方一致同意一同参观,一起调查,并留下合影。馆中展出的大量图片,都是抗大学生在战争年代生活学习的真实写照,令队员们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着参观的不断深入,呈现在眼前的是抗日战争年代学习生活使用过的工具,生活用品以及发黄的照片,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我党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当年军政大学的学生真的是不容易,相比于现在的条件,在战争年代还能安心读书是可贵的。经过两小时的采访,队员们草草吃完午饭,继续下午的采访,我们不能忘记八年抗战在枪林炮火中与日寇争夺,与汉奸和顽固派斗争,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摆脱炎黄子孙亡国灭种,救民于水深火热万丈深坑中的历史。

撰稿/孙东瑜

摄影/王晓枫  张原 刘玉青

巍巍清凉山,滚滚延河水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色延安暑期实践团第八天

7月17号上午,红色延安暑期实践团来到了清凉山景区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清凉山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摇篮,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清凉山上的窑洞,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工作的地方。队员们在山脚集合,分配了今日各小组的任务,并在老师强调安全问题后,分开进行调查。从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发现:有的是因为被山上的美景所吸引,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有的是想游遍延安各地等等。之后各组人员在山下集合。从调查中发现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纪念地,标志物,大都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国家虽然也下拨了资金给予修缮,是用于基本保护,谈不上开发保护,因此大量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因资金短缺,不仅得不到保护,而且还在逐年减少。红色旅游的大力发展,在老区经济的不断好转情况下,当年许多文物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今天登上的清凉山旧址就是典范。

撰稿/孙东瑜

摄影/王晓枫 张原 刘玉青

空荡寂静旧址地 永恒不灭民族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寻古访今暑期实践团第八天

在听取了其他大学实践团队的经验之后,2018年7月17日上午8:30,寻古访今实践团准备对西柏坡周边居民进行采访,了解居民们对青少年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的看法与建议。在前往采访周边居民的途中,队员们意外地采访到一位小卖部的老板。在与老板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在西柏坡景区外还有一处被人遗忘的革命旧址,经过商谈后,实践团决定改变计划去探访那处革命旧址。

顺着老板的指引,队员们在离西柏坡景区约一公里的地方找到了西柏坡中宣部旧址。当队员们走到中宣部旧址门前时发现景点大门紧闭,走进看才发现门没有锁。小心翼翼地推开大门走了进去,在里面只看见一个看守景点的老奶奶,在征得她的同意后队员们开始了旧址的参观。整个旧址除了老奶奶和实践团的队员外空无一人,在异常冷清和安静的氛围中参观完整个景点,那种感觉仿佛隔绝了现世的喧嚣,思绪和文字照片一起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依依不舍地参观完中宣部旧址后,偶然下,路边卖冷饮的老爷爷给了实践团另一个更大的惊喜,中央部委旧址。依照老爷爷的指引在离中宣部旧址不远处,实践团找到了中央部委的旧址景区。进入景区,似曾相识的寂静感令队员们再次感叹,没走几步碰见了景区的管理大爷,队员们和大爷聊了几句,当问及为什么这里游客这么少时,大爷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很少,这边的位置不行,游客都只去西柏坡景区没人来这里。”大概80亩的景区游客依旧只有实践团一行,队员们在景区里慢慢地游逛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映入眼帘,中央办公厅、政协大礼堂、中央财经部、中央法律委员会、中央青委、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外事组、中央警备团、朱豪医院......由于游客稀少仅仅有少部分景点依然开放,大部分都只能在围墙外静静的观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进入中央总卫生部旧址打开紧闭的苏井观和傅连暲的卧室后扑面而来的古朴的气息和无比真实得甚至没有保护设施的卧室样貌所带来的视觉和嗅觉的冲击,那一刻感觉真的回到了1948年,革命先辈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民族、为国家不懈奋斗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整个中央部委的旧址可能是实践团在西柏坡最大的意外收获了,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央直属单位跟随党中央、毛主席来到西柏坡,驻扎在滹沱河两岸的数十个村庄,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党、军队的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央部委旧址重现了当年中央部委机关战斗生活原貌,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其重要性不亚于西柏坡景区的名人故居,但两者间的现状对比却是天差地别,实在令人叹息。希望每一个来到西柏坡的人都能够去中央部委旧址看一看,也希望在西柏坡剧场建成后,它能够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中。

撰稿/秦曦

摄影/秦曦 解鹏飞

地下英雄助抗战 无名丰碑把史扬

中北大学材料学院寻古访今暑期实践团第五天

为了贯彻十九大精神,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中北大学材料学院寻古访今暑期实践团来到西柏坡红色旅游区进行调查。七月十四号,天清气朗,微风熏熏,是我们开始暑期实践的第五天。

上午我们参观了西柏坡安全教育馆。毛主席说过:“要战胜敌人,必须要打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战争,一种是隐蔽战争。”后来周恩来等同志成立了“中央特科”,负责情报工作,安全教育馆内就记录了很多抗战时期优秀的地下情报工作者。他们受尽折磨也宁死不屈,收集了大量军事、政治情报,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情报工作者当时不为人知,现在这些记录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他们的贡献并铭记他们的伟大。

下午在安全教育馆周围发放调查问卷。适逢周末,今天有很多学生来景区参观游览,我们便侧重于向青少年进行调查,看一看他们的想法。其中有一队小学生,他们虽然懵懵懂懂,仍热情的帮我们填写调查问卷,并且做的很认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率真与可爱。。对于弘扬文化、精神,可以从小开始,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结束后,这些小朋友还请我们吃东西,在他们热情的笑脸下,这一天的疲惫都迎风而去,明天又是信心满满一天。寻古访今队,加油!

撰稿/何蛟

摄影/李啸农 何蛟

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真材实料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七天

7月14日清晨,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真材实料”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来到郭家河村,今天,外面来到了郭家河的村委会,准备对村支书郭主任进行了采访。

郭主任是今年新选举上任的村支书,已经55岁的郭主任非常和蔼,我们到达的时候郭主任正在带着几个装潢工人粉刷村委会的外墙。在与郭主任的谈话中我们得知,郭家河村目前有144户人家,其中有61户贫困家庭,159个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80%的贫困人口都已搬迁到了县里,其中每户只需要出一万块钱就能在县里得到一个100平米的房子,政府帮扶剩余的30万费用还有一部分装修费。

在教育方面,郭家河村没有辍学的孩子,孩子们大多前往离郭家河村不远处的东秀庄联校上学,父母也都很支持孩子们上学,教育的理念很好,得到充分的教育才能走出村子,走向外面的世界。

撰稿/程欢

摄影/程欢

挥别的是手臂,更近的是心灵。

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真材实料暑期社会实践团第十天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7月16日,也就是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真材实料”暑期社会实践团返回学校的日子。

短短十天的五寨县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就此结束,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可能会疲惫不堪,但却没有人叫苦叫累;我们遇到过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曾感到很无助、很尴尬,但是在我们这个团结向上的团队里,集合了大家的想法,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难题。

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我们每个人都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大胆的去想,去做,在这个团队中关心着对方,真正做到了团结,奋进。有激动,有感动,也有触动。

不论是大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案的争论,还是每天在外采访村民的队员被汗水浸湿的队服,或者是每天奔波在乡村的各个小巷,我们努力着,我们询问着。在对五寨县几个村子里的实践调查中,我们从他们的质朴里,感受到了这份简单,这份纯粹,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村子里村民们生活的艰辛,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困难,我们曾因这种无法改变的现状而感到深深的无奈,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多了一份宽慰,因为,这些村子在在不断的改善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坐在返程的大巴车上望着窗外,实践调研的画面仍在脑海中翻滚,或许,我们的实践不能反应村里的每个角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实践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让这些偏远山村的村子不再处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

撰稿/程欢

摄影/李鑫 徐运杰 程欢

企业概况先了解,生产形式深入学

中北大学材料学院中北之光暑期时间队第三天

2018年7月17日上午,中北之光实践队到达新力新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材料改性工作的公司,综合管理部王部长为了让队员们对本公司有初步的认识,为大家做了公司的整体介绍,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公司的发展史和前景。这是一家有31年历史的企业,公司几代领导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经过多次扩建终于有了现在的新力新材公司,并且新厂规模更加宏大,企业正在筹划上市,前景十分广阔。

2.企业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拥有50余人由博士硕士等组成的研发管理团队,每年研发经费投入1000余万元。

3.研发成果。新力新材公司研发了多种新型材料,如但系阻燃增强尼龙,溴系阻燃增强尼龙,红磷阻燃增强尼龙等等,这些新材料在电器,汽车,通讯,轨道交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塑料使用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材料领域的人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合作企业及院校。新力新材公司和暨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北大学等院校有着广泛的合作,并和正泰电器,德力西,天正电气等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

在今天下午,车间主任熊杰师傅以PPt形式为我们精心讲解了改性塑料的五大方向,以及基础的改性所需添加剂。用流程图向我们大致介绍了塑料改性的加工过程,在会议最后,熊杰师傅详细的为我们指出了车间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对我们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安全教育。

撰稿/李卓然 李欢庆

摄影/张国栋 赵颖志

朝天问道双凤山,文化保护需前行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宗教文化暑期实践团第二天

2018年7月14日,宗教文化实践团前往双凤山调查道教文化,早上八点半,在吃过早餐之后,同学们集合在一起,前往双凤山公园,双凤山公园兼具自然景观和宗教人文景观,因形似双凤叠翅而得名。

在登山之前,大家被古色古香的大门牌匾和气势恢宏的朝天门所吸引,队长郭云飞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双凤山和朝天门的传说,相传古时一对恋人为挣脱婚姻桎梏,殉情而死,化为双凤翱翔于南山巅水滨之上,遂有双凤之名。在听完传说,对双凤山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并正式开始接来下宗教采访活动。

接下来,实践队伍从路口沿着山路一路攀行,首先,团队来到了城隍庙,在庙前,大家仔细阅读了城隍庙的介绍牌,城隍,圣号“辅德大王威灵感应天尊”,农历四月初八圣诞,每年建道场诵经,祈求城隍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大门牌匾上的“城隍庙”三个字会随着所看方位的不同而改变颜色,之后,大家在后门遇到了城隍庙里的道士,并尽力与他交流,希望可以让我们进去了解,但最终没有成功,道士师傅拒绝了我们的请求,同学们只好隔着门与道长交流了一些基本情况,经历了这件事,成员心情都有些低落,但还是收拾心情,继续接下来的调察活动。

之后,团队前往了观音殿,观音殿在翻新重修,大家只好继续向上,之后便到了黑爷殿,黑爷殿几近荒废,人迹罕至,一片颓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宗教文化中的一部分已经几近淘汰,看着黑爷殿发黄的对联,荒废的香炉,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了文化发展的困难,许多稀有文化都需要关注和保护。

在漫长的攀爬之后,实践团队终于来到了山顶——玉皇殿,玉皇殿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正气浩然,大殿里不时传来道德经的诵经声,在大殿前方的东面和西边各有一座大鼓和大钟,寓意着晨钟暮鼓;大殿前方是一个燃着青烟的香炉,四周刻字颇多,精细独特,雕凿精美。在大殿旁边,我们遇到了在此修行的道士老爷爷和老奶奶,师徒二人定居在这里,一心修道,老爷爷和老奶奶都很热情,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很多道教文化及道教历史、平凉市道教分布、宗教传播情况等等,老奶奶还向我们描述了这里道教庙会的时候人们上香祈福的盛况,并且告诉我们,道教是中国的国教,让我们感受到了道教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后,善良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还给我们鲜桃吃,大家都被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善良和热情所打动,尽管天气很热,太阳很毒,但每个成员的心里都温暖得如晨曦凝露般凉爽,似山涧细流般悠长,最后,团队在玉皇殿前和老奶奶一起合影留念,纪念这次的采访活动。

在下山的时候,团队遇到了药王庙,药王庙亦是人迹罕至,在下山的路上满是香客们寄在树上的红丝带,寓意着祈福,寄托着他们心里的希望

傍晚,团队带着收获的喜悦和充实的记录,满载而归。

道教在中国号称国教,但是它的传播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繁荣,道教讲究清修,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所不符,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很少有年轻人去修道,一心修道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正如玉皇殿上的修道师徒一样,他们过着清苦的生活,有很多的困难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所体会不到的,深究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心中有道吧,心中有道,又何须寻道。

撰稿/张磊 熊高峰

摄影/张磊 卢艳蓉 刘韬 贺梦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